张近东香港扬帆出海:用镭射电器一试身手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85

||2010-01-28

在2009年临近结束的时候,苏宁电器大手笔出手,收购镭射曲线进军香港市场,这标志着张近东的国际化征程终于进入实质化阶段。不过,这家电器连锁面临的挑战也将由此变得更加复杂

张近东没有食言,他赶在临近最后期限之时兑现了承诺。

2009年12月30日,国内最大电器零售连锁商苏宁电器宣布,已与香港3C零售企业镭射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达成收购协议。这是继成功控股日本老牌家电连锁企业Laox公司之后,苏宁一年内第二次实施境外扩张。

根据协议,苏宁将通过其设在香港的独资子公司收购镭射品牌、网络及业务,支付对价3500万港元,同时购买与其业务相关的资产和权益,包括存货、固定资产等总价款不超过1.8亿港元。镭射是香港第三大电器零售连锁企业,目前拥有22家门店,2008年其主营业务收入约13亿港元。苏宁方面称,将在3年内新开30家店面,实现50家门店的网络布局,以占据25%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前,苏宁高层已多次表态要进军香港市场。2008年3月,该公司董事长张近东首次透露,赴港开店的时间初步定在2010年。一年后,向来出言谨慎的他又改口称,将在2009年下半年去香港开3-5家门店,门店总数“至少应该是10家”。如今,成功收购镭射,也就意味着张近东正式展开了深耕香港市场之旅。

对于这次交易,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表示,公司一直坚持租赁、自建、并购并行的连锁发展策略,对于空白市场而言,通过并购方式能够快速进入市场。他说,本次并购成本比自行开店的资金投入和机会成本更合理。

不过,投资者似乎对这项收购计划依然抱有谨慎态度。2009年12月31日,苏宁电器的股价先扬后抑,最终仅微涨0.86%。

挺进香港市场

镭射公司创建于1976年,前身为香港旺角相机中心。2000年,镭射开始向3C零售连锁店转型。两年前,有着香港“铺王”之称的邓成波收购了该公司的全部股份。

去年年初,孙为民一行赴港考察时与邓成波相遇,在谈及香港市场的合作时,双方一拍即合。随即,苏宁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子公司。不过,孙为民坦承,因为在具体价格上谈不拢,苏宁与镭射僵持了近一年时间。

市场有传闻称,现年76岁的邓成波当年收购镭射公司时花了约3亿港元。如今,他再转手时仅获得2.15亿港元,因此有人指出,叱咤港岛商铺市场数十载的邓成波这次做了蚀本买卖。对此,镭射董事谭学昌表示否认,他说,“波叔”其实也舍不得卖,但看到苏宁有能力帮助镭射取得更好的业绩,并且双方在业务上有协同效应,才决定“割爱”。谭透露,出售镭射后,邓成波将专注于物业投资,未来会与苏宁在地产领域展开合作。

根据计划,并购完成后,镭射品牌将继续保留,其绝大多数员工也将一并转入新公司。截至目前,交易双方均拒绝透露镭射目前的盈利状况,不过业界普遍认为,对苏宁来说这是一桩相当划算的并购案。

兴业证券在报告中称,这次苏宁单店的收购平均成本约为860万元人民币,此前其单店开店成本在760万元左右。该机构认为,鉴于镭射店面地处香港核心商圈,并且收购还包括品牌、网络等,这次收购对价合理,风险较小。

不过,从镭射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它对苏宁近期盈利的贡献十分有限。华泰证券分析师指出,即便今年镭射能迅速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盈利水平,也仅能贡献2500万元左右的利润。这对于在去年第三季度即实现超7亿元净利润的苏宁来说,可谓微乎其微。

对于挺进香港市场的原因,孙为民解释说,一方面在于香港本身具有较大规模的市场容量,尤其是消费性电子产品;另一方面,香港位于世界零售市场的前端,在产品流行趋势方面有风向标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6月通过控股Laox公司“试水”日本电器零售市场的做法不同,苏宁此次收购并不涉及镭射股权,而是直接将对方旗下存货及相关资产尽数收归囊中。这意味着苏宁电器的国际化战略已从资本投资层面进入具体的业务运作阶段。

战略意义更大

面对高达250亿元的香港电器市场,苏宁准备放手一搏。

事实上,苏宁此前已经为深耕香港市场做铺垫了。去年12月,苏宁第一家精品店在毗邻香港的深圳开业。作为家电零售新业态的试验品,这家门店在门店面积、营销手段及产品结构上与香港市场特点相对应。业界猜测,苏宁或将在香港复制这一经营模式。

香港一直被视为内地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跳板,内陆的另一大家电零售连锁巨头国美电器早在2003年就率先进入香港市场,并声称将在三四年内拿下30%的市场份额。不过,目前国美在港店面总数还不到10家,销售业绩与既定目标相去甚远。

转载请注明来源:张近东香港扬帆出海:用镭射电器一试身手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