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席”还是“座席”?——呼叫中心的一字之辨
这些年来,我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呼叫中心、客服中心的“座席”,应使用“广字头”的“座”,而非“坐”构成的“坐席”。这个微小的别字,至今仍在行业内不少地方沿用,甚至在标准规范、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每次见到,都如蝇在案,既觉刺眼,也深感语言背后潜藏的系统性忽视。
在汉语中,“坐”是动作,“座”是位置。“坐席”字面指向“用来坐的位置”,强调动作关联;“座席”则指“被设定的工作位置”,突出结构性存在。“坐”与“座”的差别,不止于笔画,更在于语义维度的分野。
再看呼叫中心——它并无火车上“站席”“卧席”那样的区分,其“席”本指话务代表的工作岗位,而非“正在坐着办公”的动作状态。既然没有“站席”作为对应,“坐席”便显语义失衡,理应还原为“座席”。
我们说“座机”“座谈”“座无虚席”,从无“坐机”“坐谈”“坐无虚席”;讲“客座教授”,也不存在“客坐教授”。皆因“座”承载身份、位置与设定,“坐”仅指姿态。电影中常凯申常被称为“委座”,显然不是“委屈地坐着”;生活里“座钟”与“坐钟”的意思,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语言是制度的镜像。当一个行业连基础术语都出现混乱,暴露的往往是对工作的轻慢、对专业的粗疏,以及对客户感知力的缺失。一个呼叫中心,若连代表自身位置与职责的“座席”都表述不清,又如何承诺精准捕捉客户体验?
所以,还请为“座席”正名。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职业尊重的起点。唯有每一位服务者被准确定义、系统安放,客户的声音才不会被误读,服务的意义也才不至于在笔误中模糊。
《客户世界》创办于2003年1月,是中国客户服务与数字运营行业的旗帜媒体。本文作者:袁道唯,本刊总编辑,中国信息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
转载请注明来源:“坐席”还是“座席”?——呼叫中心的一字之辨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