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短信互通下了个“套”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191

||2004-10-25


  运营商的竞争关系有可能因为短信互通而实现一次难得的合作,可利益冲突让这个合作的时间一拖再拖,各方自揣心腹事



9月27日,固网南北两大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终于实现了全国小灵通的短信互通。于是,全国6200万小灵通用户也终于可以体验一回“拇指运动”了。
    小灵通两大运营商之间的这一互动给业界带来了不小的轰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甚至决定将在10月下旬召开“2004年中国固网终端产业链高峰论坛”,进一步探讨固网智能终端的产业前景、增值业务服务应用、产业价值链等方面的问题。
    同样是短信互通,另一个“互通”却依然遥遥无期,虽然它喊出来的时间并不比这个迟多少。
    人们应该还记得信产部过去下达的指示:小灵通和手机实现短信互通的时间底限为今年3月。到了3月,中国网通集团副总裁冷荣泉又表示:“最早是今年6月底,全国2亿多手机用户和3500万小灵通用户间将正式实现短信互通。”可是这个所谓的时间底限却被一拖再拖。业界目前的“传说”是在今年年底,可谁又知道这个已经推迟了7个月的指示是否还将推迟下去。
    固网和移动真的要实现短信互通,很明显将涉及四大运营商的切身利益,而它们之间的利益之争也一直是业内纷扰的根本所在。
    何时互通?怎样互通?业界在观望,运营商们也在观望,可利益的冲突让这个观望极有可能遥遥无期。
网间结算引起的冲突
    很明显,目前想让手机和小灵通短信互通早日实现的是固网运营商和小灵通终端制造商。而态度扭扭捏捏、磨磨蹭蹭的是移动运营商。
    据固网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拥有的小灵通用户已经超过6200万,而2003年年底这个数据还不过3000万,2002年底不过1200万。也就是说,在今年前半年,就有3000多万用户的增幅。不管是趋势还是警示,都让移动运营商们紧张不已。
    移动运营商方面指出:小灵通利用了固网大量的资源,用比固网还要低廉的价格进入移动市场,虽然不能漫游,但是针对中国目前的中低层用户来说,他们赚了很大的便宜。
    小灵通被归为固话业务,实行和固话一样的网间结算模式。所以,小灵通和手机通话,实行的其实算是手机单方面网间结算,即移动每次和小灵通通话都要交纳0.06元/分钟的结算费,而小灵通和手机通话不需要付出结算费。如此一来,优势立现。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联通的网间结算费用是20亿元人民币,2003年上升到了61.9亿元人民币。2003年中国移动的网间结算费用更是达到了128亿元人民币的新高。而固定电话的同期数据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增长,这就说明移动运营商的网间结算的大量增加是来源于小灵通业务的增长。也就是说,移动运营商每年支出大量的网间结算费有很大一部分花在了属于固网的小灵通上。
    一位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指出:“小灵通和我们在业务上是竞争关系,而在网间结算上却有着几乎为零的负担,这事实上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我们不难明白,小灵通今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不再是曾经那样毫不起眼了,作为移动通信的主宰,移动运营商已经不得不关注这个“越来越手机化”的小灵通。
    移动运营商甚至开始紧张地要求信产部改善网间结算办法:中国移动市场策划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现在强烈要求小灵通和我们实行双向收费,哪怕保持0.06元/分钟的差额,比如他们出每分钟几分钱的网间结算,我们可以比他们多6分钱每分钟的结算费。这样一来,即便我们交的比他们多,相对于目前的形势,我们宁可期望后者出现并选择后者。”而去年,中国移动相关人士在发表对小灵通看法的时候,还很自信地说中国移动集中了大量的高端手机用户,并不感觉小灵通会对移动构成大威胁。而今年小灵通如日中天的发展让他们开始紧张了。
    中国联通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IT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小灵通不用支付网间结算费,如果再这样下去,小灵通的发展会更加锐不可当。这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有关部门应该改变这种网间结算办法。”
    和中国移动不同,中国联通的主要用户群是中低端用户,相对来说更紧张小灵通的发展,他们甚至担心小灵通的用户数量超过中国联通用户数的日子“不会很遥远,如果目前的网间结算模式不发生变化的话。”所以联通并不支持中国移动的“哪怕是保持网间结算差额”的建议,而是要求小灵通和中国联通的网间结算费用“对等”。这位人士还指出:如果网间结算不对等,将来小灵通和移动之间的通信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就像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没有进行对等网间结算前一样,问题会纷至沓来,甚至出现恶意破坏现象。
    移动运营商们在谈及小灵通和手机短信互通时,爱“讲条件”,而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网间结算,大有“结算问题不解决,短信互通没商量”的意思。
    两大固网运营商表现却是急切加无奈。一旦实现短信互通,“小灵通就更像手机了”。当本刊记者向中国电信公关部负责人李鲁滨询问关于小灵通和手机短信互通的进程如何时,他只是一脸无奈:“我建议这个问题问移动,我们决定不了什么。”然后说:“我们当然希望早点实现互通了,但是主动权不在我们手上,我们没有办法。”
以技术为借口互相拆台
    固网运营商在眼巴巴地拭目以待,移动运营商却在抱怨天下不公。
    虽然不久前双方刚刚签订了互通协议,并且在协议中涉及接入方式和费用等关键性问题,但是到底有什么进展,谁也说不清。
    曾有人说:“小灵通和手机要实现网间双向结算,必须解决技术上的困难。由于小灵通和固定电话用的号段混合在一起,要想实现双向收费,其中的技术困难不可忽视。”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到底是不是问题?为了弄明白,本刊记者采访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的庾志成研究员,向他了解了相关的技术知识。
    庾志成说:“小灵通要和手机实现短信互通,这在技术上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因为短信互通一般都是单向收费,如果要实行双向收费,那只要运营商之间协商好如何收费就可以了。小灵通和手机能否实现互通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国外很多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号段是一样的,他们也一样不会因为号段混用而出现技术问题。”
    中国电信公关部的李先生也说:“我们在技术上的处理都能搞定,很简单,没什么困难的。关键就是和移动运营商协商好,解决观念上的互联互通就好了。”
    如此说来,技术根本不是问题,可是这个“技术存在困难”的说法又怎么会存在呢?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这很可能只是有关方面故意拖延信产部的“互通底限”政令的借口。信产部对此也只能表示无奈,技术是否有问题,只能由当事双方来回答。现在能做的,也只是敦促双方尽量合作,完成互通。但需要给予的方便还是要给。
    于是,信产部“关于固网和移动的短信互通”的时间底限又一次改成了“年内”,但年内具体什么时候,到底能不能实现却又是个问题。
    尽管广东电信前不久已与广东移动签署了《广东移动和广东电信网点对点短消息互联及结算协议》,信产部也仅能要求双方“年内上交至少两个省市的运行测试结果”,所以一切还是回到了原点,等待测试运行的结果。
    没有参与,所以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技术问题。业内人士仅仅是分析;行外人士更只是看热闹;对此事不乐意的一方,种种无奈难免会传出一些对互联互通不利的话;期待尽快实现的一方,挽袖子抡胳膊准备齐全,却也只能焦急等待;消费者呢?除了听着要将“利益最终都给消费者”的口号外,也只好等待了。
利字当头 短信难通
    消费者说应该属于我们!固网运营商认为不是自己,而移动运营商也声称没有看到。
    利益到底给了谁?
    有业内人士说:“不管怎么样,通信资费应该只会降不会升。”可那也仅仅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可以维持一年,也可以维持10年,但短信互通的实现是大多数人都等不了的。3G在即,小灵通是否有长久的生命力?短信经济还有多大的利益空间?所有的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庾志成说:“小灵通即便实现和移动的全国短信互通,但是小灵通不支持快移通信(移动速度快的时候没法接听电话),也不能漫游,小灵通的局限性还是很明显的,这方面是不可能超越手机的。”
    可是,一旦小灵通和手机实现全国短信互通,固网的增值业务将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不管是SP还是普通用户群,固网都将会占据一部分原移动运营商的“准”客户。总之,竞争的最后是运营商们的终极目的——利益!
    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终于众盼所归地签署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联及结算协议》,这标志着两家电信公司在短信互通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在接受采访时,中国电信方面却表示:“不要高兴得太早。集团公司之间签署了互联协议,并不意味着用户之间很快就能实现短信互通。省级公司之间还必须一对一地谈判与磋商,达成协议后才能实施。”
    于是,所有人都说:我们当然希望早点实现互通了,但是主动权不在我们手上,我们没有办法。



IT时代周刊


相关新闻:


各运营商已全部达成协议 手机小灵通短信互通在即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谁给短信互通下了个“套”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