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亿蓝海招手 中国软件业将有更大机会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896

||2009-02-07

“在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的软件与服务企业面临三座大山的压力:一是业务量收缩,收入来源锐减;二是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变窄;三是融资困难,一些企业的资金链可能断裂。”10月16日,浪潮集团董事局主席孙丕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在麦肯锡看来,危机也预示着机会。同日,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彭壮壮对记者表示,2007年全球本可以实现离岸外包的业务超过5000亿美元,实际仅实现600亿美元,还有88%的蓝海,全球目光在金融危机中关注中国,中国软件与外包产业将有更大的机会。

  跨国公司则持续看多中国。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说,中国企业要做的不是恐慌,而是迎接挑战,把握机会,这样才能度过寒冬,微软将在软件外包业务、人才培训、合作创新等方面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张亚勤称:2008年,微软将向中国企业发包1亿美元。

  世界500强的三大顾虑

  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已经对美国的IT产业造成了冲击。美国城镇计算机网络检查机构表示,将采用谷歌办公软件,作为现有使用的微软Office软件的补充,美国的众多政府机构以及更多的公司,都开始对谷歌办公软件跃跃欲试。

  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CEO曹志鹏表示,原因很简单,使用谷歌软件能在金融危机中节约公司预算。他认为:因为金融危机,很多企业会节约开支、压缩IT预算,减少IT软件、硬件、服务的采购,这将给众多IT企业,特别是IT服务业带来压力。

  彭壮壮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向上的经济体,有独特优势,但同样面监挑战。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一是市场接受度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品牌,将成为继印度之后的新兴软件外包中心,已经得到国外发包企业的认可,但中国的软件企业并没有获得国外发包企业的认可。

  金融危机发生后,麦肯锡对众多全球500强企业的CEO进行了一次访谈。这些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对将公司的软件与服务外包给中国企业心存三大顾虑:一是中国没有真正的大型全球企业,在这样的环境里能诞生服务于跨国公司的软件外包企业吗?二是中国没有wipro、infosys、tata、萨蒂扬这类知名的软件外企业,不能放心将业务外包给中国;三是对中国的整体环境,包括知识产权环境还存在许多疑虑。

  张亚勤认为,中国软件服务企业没有获得认可的原因是,中国的企业规模、人才积累、外包经验方面有待提升。

  彭壮壮提出的第二个挑战是人民币升值,这造成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在长时间内影响中国的软件外包产业。孙丕恕认为:CPI上涨,员工加薪的要求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支出以人民币结算,而收入以美元计算,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双重挤压。

  彭壮壮认为第三个挑战是政策法规的变化,特别是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对于软件服务与外包产业的影响巨大。

  金融危机之后,为节约成本、提升竞争力,市场需要更多的业务外包,但如果中国企业不能改善自己的状况,那么在新一轮软件外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将丧失机会。彭壮壮认为:有机会承接印度转移过来的订单的国家有许多,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埃及。

  孙丕恕认为:融资变得更为艰难,加上订单减少,利润空间变窄,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只有两个尴尬的选择:要么倒闭,要么被并购。

  金融危机冲击了谁?

  尽管IT服务业短期面临许多挑战,但彭壮壮认为,应该长期看多中国的IT服务业,此轮金融危机甚至是中国IT服务赶超印度的机会。

  麦肯锡的调查表明,发达国家软件与服务外包将是长期的趋势。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理工科人才缺乏、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布局,这些因素都将推动发达国家的软件服务与外包趋势。有能力承接这些业务的将是技术人才资源充沛、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与生产能力的国家与地区。

  麦肯锡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2007年可以实现离岸外包的业务是5000亿美元,但真正实现了离岸外包的业务仅600亿美金。彭壮壮说,这意味着还有88%的外包潜力没有被实现,是完全的蓝海。没有实现原因包括:发包方的内部实现需要过程,以及没有合适的接包方。

  金融危机是一个机会,在控制成本、优化管理环节的压力下,跨国公司将在两个方面加速发展:一是全球配置资源,二是将更多的业务外包。除了印度外,中国具备三个条件,技术人才资源充沛、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生产能力。

  在此轮金融危机中,印度已经有的软件服务与外包产业将受到冲击,此前那些高端的软件外包业务,特别是金融业的软件外包订单,多流向了印度。如今,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在所有发包的行业中,金融行业的订单萎缩得最为厉害,印度的软件服务与外包所受的影响很大。

  孙丕恕说,目前中国的软件外包与服务业主要集中的低端行业,很少有公司拿到金融行业的订单,中国所受影响最小。

  彭壮壮说,金融危机将推动全球的软件服务与外包产业从1.0向2.0发展。在1.0阶段,软件外包业务是把现有的业务和流程转移到一个相对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在这个阶段,软件外包企业成功依靠的是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的操作。这是印度的模式。

  在2.0的模式下,将是大量的新产品、应用与服务在新市场中发展,除了业务与流程外包外(即ITO与BPO),会有更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方向包括研发外包、创意产业外包、知识性服务业外包。彭壮壮认为,这将是中国模式,是中国的机会。

  麦肯锡预测,全球范围内,制造设计研发每年会有1000多亿美金的规模,创意产业和知识流程的服务也有数百亿美金的规模。

  张亚勤认同彭壮壮的观点,其称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有五大研发方向:移动通信和嵌入式系统、互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数字娱乐、服务器和工具、新兴市场,每个方向都有着相应的软件外包机会,中国企业在这些方向都有很多机会。

  IT背后是纺织、家电、造船……

  10月16日,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成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金融系统相对封闭,中国不会产生金融危机,中国的危机是制造业危机。而制造业危机带来的是中国软件与服务业的群体危机。

  孙丕恕表示,为制造行业提供软件解决方案与服务的企业将受到影响,特别是为了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

  但张亚勤、彭壮壮同时也认为,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才能真正帮助中国的IT服务业渡过这场危机。

  过去5年来,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IBM、SAP、微软都大力拓展中国中小型企业市场,包括中小制造型企业。国内的用友、金碟在此方面则走得更早,由于跨国公司在高端的挤压,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很早就是他们的主要营收来源。

  目前,在广东、福建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不断倒闭的情况下,为它们提供IT服务的这些企业同样也感到了压力,但如何通过IT服务探索一条新路,帮助中国制造业升级,也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任务,这同时也是机遇。

  10月15日,阿里巴巴日本事业部总经理孙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里巴巴正通过IT搭建的平台让中国企业与国外的企业合作,国外公司有技术、创意、先进的管理经验,中国的公司有销售队伍,有拓展市场,规模制造的能力,两者通过成立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合资公司,面向中国市场的有技术含量的产品。

  阿里巴巴日本事业部扮演的角色是为双方提供信息交换的IT服务平台,甚至牵线搭桥。

  孙炯说,IT服务只是手段,它的对象是纺织、家电、汽车、造船等行业。

转载请注明来源:5000亿蓝海招手 中国软件业将有更大机会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