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过几年再提产业报国就不合适了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28

||2009-02-11

“我想我、张瑞敏、倪润峰、李东生这些人,都有认准目标不受诱惑的特点,都有一个超越单纯的财富的比较高的追求。如果说最不足的地方,我们这代人总体上讲思想束缚太大,创新意识非常不足,能闯出来几个是例外。”

“等中国企业真的做到全球布局,形成品牌市场的时候,再提产业报国就不合适了。像联想集团的CEO是美国人,你不能叫美国CEO产业报国报给中国。但是整体来讲,现在这个时期,中国人要想以天下为己任,还天下不起。”

南方周末:您这一代企业家非常不容易,人到中年才真正拥有自己的人生,投身商界时大都又没受过什么商业训练,但是白手起家、从头摸索,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如果咱们展望一下未来三十年,您认为未来一代企业家需要从您这一代企业家中继承什么?您这一代企业家不具备、未来一代企业家又必须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柳传志: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做企业的时候商业环境不规范,有些人利用环境不规范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继续发横财,还有一些人因为不规范而感到很艰难,但是在艰难中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不受其他事情的诱惑,坚定地往前走,这个肯定要有追求才能支撑得住,我想我、张瑞敏、倪润峰、李东生这些人,都有一个超越单纯的财富的比较高的追求。

如果说最不足的地方,我们这代人总体上讲是思想束缚太大,习惯于按画好的道道往前走,创新意识非常不足,能闯出来几个是例外。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对目标的深刻认识,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手段去实现它,别人做过了我就照人家的方法做,人家没做过我就自己走。这方面,比我年轻几岁的、老三届人就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要自己到农村去谋生活,去闯荡,思想上会有大的突破。

南方周末:过去三十年活跃在商业舞台上的基本是1940年代、1950年代、1960年代出生的人……

柳传志:1940年代的比较少。我、倪润峰、张瑞敏、任正非,也就这几个。

南方周末:都是巨星级的人物。您觉得1940年代、1950年代、1960年代这三拨人,各有什么特点?

柳传志:刚才已经谈到一些了,1940年代的人的非财务回报的追求比较多,比如社会责任,为国家出力,但是思想方法比较受局限,1960年代的人就要比我们好多了,但是对个人利益比较看重,这个未必是坏事,本来就应该这样。

南方周末:1940年代和1950年代的人挺像的,比如李东生,他是1957年出生的,他跟1940年代的像您,像倪润峰都老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产业报国,但是我观察500强的跨国公司,无论是美国公司、欧洲公司还是日本公司都没有这样的表述。

柳传志:一个农村孩子,知道家里怎么难,千辛万苦出来,如果孩子有良心的话,一定先挣俩钱让父母生活好点儿。我们这代人,中国怎么苦,怎么受凌辱的事儿还知道一些,后面的人根本没感觉,你跟他说和他自己的直接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一九八几年在香港,那时侯香港人把内地人都看成农村人,明显受人欺负,不仅因为穷,穷了以后也做了一些没出息的事儿,比如很容易受贿。我在那儿工作,由不得你内地情结不重。

美国人不一样,一来就以天下为已任,以全球为市场,以社会进步为目标。中国人天下得起吗?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是在想国家如何民族如何,后面这拨可能就会淡化一些,到了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我估计就跟美国人差不多了,中国富强就到了那个程度。

南方周末:像马云、丁磊他们建立的企业……

柳传志:他们还是有点民族情节的,再往下可能就没有了。

南方周末:但如果面向未来三十年的话,民族精神、产业报国是不是不大适合企业全球化经营的趋势了?

柳传志:这个阶段还得有几年,中国企业真的做到了全球布局,形成品牌市场的话,再提产业报国,就不合适了。像联想集团肯定要把这句话拿掉,联想集团必须是国际化的公司,你不能叫美国CEO产业报国报给中国。但是整体来讲,现在这个时期既要看清未来的方向,要有那个胸怀,也别忘了脚下的实际。现在,美国是城里人,中国还是农村人。另一方面,如果未来三十年中国因为某种原因处在下风,被挤压的地位,比如奥运会咱们好好预备一桌饭请人家吃,人家不但不来吃还说难听话,谁也受不了,并不是我们1940年代、195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你们不也一样吗?

中国制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基于成本优势的企业管理能力,这是国外竞争者很难复制的。”

“所谓跟跨国巨头平起平坐其实主要就是品牌,现在我们做出好东西的能力跟一流强手已经很近了。但是叫人家知道、信你认你这点差得还很远,这不光是企业品牌的问题,也有国家品牌的问题。”

南方周末:三十年努力之后,中国企业在好多领域都做到了全球第一,家电、服装、鞋帽等等,您觉得中国制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柳传志:中国的制造业主要是利用了方方面面的成本优势跟人家抗衡。对这些成本优势,我们由完全不会利用,到粗放利用,到现在对这些优势有了相当的管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制造以非品牌形式出海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国家解决了大量的就业,解决了外汇储备,但是由于不是以品牌形象出口,所以利润率比较低。这些年下来,中国出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已经能够跟国外的强手展开竞争,但达到更高层次还有待时日。

南方周末:也就是说,基于低成本优势之上的企业管理能力,这是其他国外竞争者很难复制的中国制造的核心优势。

柳传志: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两个优势,第一,成本的优势;第二,市场潜力优势。第二个优势一直没用足,第一个优势也还有空间,还可以更好地利用。

南方周末:中国制造如果在未来想跟跨国巨头们平起平坐,比如说联想要跟惠普、戴尔平起平坐,除了刚才讲到的基于低成本的企业管理能力之外,我们还欠缺哪些能力?

柳传志:所谓平起平坐其实主要就是品牌。品牌的意思,第一,要做得出好东西;第二,要叫人都知道,都认你。我们是能做出好东西的,包括研发,我们甚至可以买人家的研发团队,都做得到,现在我们做出好东西的能力跟一流强手已经很近了。但是叫人家知道、信你认你这点差得还很远,这要有个很艰苦的过程。

这不光是企业品牌的问题,也有国家品牌的问题。比如一个美国企业到中国来办厂,东西做得还不错,这个牌子就比较容易叫响。一个非洲企业在中国办一个厂,东西也不错,但牌子就难叫响。中国企业已经出去好些了,由于中国的国家品牌本身价值还不算太高,就影响到企业品牌的建立。牌子叫不响该怎么办呢?中国企业主要还是在价格战上下功夫。

南方周末:其实现在中国的国家品牌已经很不错了,这次金融危机那么多国家求中国,包括美国都来求中国,这时候应该是中国企业借力一跃,达到一个新境界的好时机,不知道您怎么看?

柳传志:国家品牌确实比以前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为国家品牌主要靠的是经济实力,这次办奥运很成功也是经济实力做基础,像这样的活动都是会给中国品牌加分的。中投公司到海外买资产,海尔和联想的跨国经营尽管磕磕碰碰,TCL的并购尽管受挫,但都是给中国品牌加分的。金融危机以后,国外有些便宜资产,中国企业去买回来也是给中国品牌加分的。但是千万要记住你买的是什么,如果买的是一个企业,你参股跟着人家买好说,你占大股买回来,没有能力驾驭管理层的话就会带来大麻烦。所以跟着人家投钱到外面是非常好的方式。最好就是参股,既可以学习人家的管理,又显示了实力,降低了风险。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之后,如何既把海外企业交给洋人管理,又能以大股东身份管理好洋人,的确是门大学问。很多中国企业家在国内能把公司管得很好,出去管外国人就觉得很难适应。

柳传志:确实有文化磨合的问题,要看中国人在什么位置,当董事长还是当CEO,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管法。国际公司管理团队里可能更多的是外国人,外国人能不能和你的核心价值观一致,这里就有问题,沟通中都会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不可解决的,但都是要想清楚。联想做任何事情都讲究做一段要复盘研究再调整,原来想得再好的事儿跟实际都会有出入。

南方周末:我们的感觉,相比中国公司到海外投资,国外巨头来中国投资之前做的功课要更扎实。中国公司走出去之前应该反向研究一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验教训,看看他们怎么样适应中国的商业环境。

柳传志: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确实比中国到外国去还要困难。中国市场不那么规范,到今天为止跟成熟市场比也还有差距。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接触不到政府,政府跟不存在一样,但它在支持你的工作。在内地,方方面面都能感到政府的支持,如果没有这种支持企业做起来可能就会很困难。

南方周末:刚才讨论中国企业还欠缺哪些能力时,您提到了品牌,提到了管理能力,但是没有提到技术。

柳传志:在咱们国家主要的问题不是技术,是技术转化成为商品的能力,技术换不成钱一点用都没有。技术和科学不一样,技术是很实用的东西,在咱们国家像科学院和大学里有相当多的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但是由于不能转化,所以就变不成钱,因此在我们国家转化机制极其重要,机制好了技术自然出来,机制不好大家傻投半天也没有多大用处,这是一个大的观念问题。大规模商业化,而且有机制保证商业化后那些高技术公司的管理人员得能得到好处,这个问题咱们国家只解决了一部分。

转载请注明来源:柳传志:过几年再提产业报国就不合适了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