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话市场破冰在即 Skype要规模不讲利润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23

||2005-09-14


  网络电话(VoIP)产业真正的破冰并非地下运营商的疯狂掠金,而是众多正规公司的进入以及资本的大规模投入。Skype、263、Tom在线和尚阳科技们正蜂拥而至,传统电信运营商围绕未来的通信领域开始进行各种准备。

  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将有更多的公司雄赳赳地进驻VoIP的阵地。阿尔卡特的首席技术官尼尔·兰瑟姆说,“动作慢半拍的公司注定要灭亡。”那些先行一步的技术公司和运营商们注定将经历一场难忘的旅程。

  市场的敏感在网络通信(VoIP)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5年9月5 日,全球风头最劲的网络通信服务商Skype Technologies正式宣布,将与 TOM在线(Nasdaq:TOMO)成立合资公司,为中国内地市场开发、定制简体中文版的Skype软件与服务,并向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及服务供应商进行分销。这是Skype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成立合资公司,除了位于卢森堡的总部之外,Skype此前仅在伦敦和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设有办事处。此举充分显示出这个网络通信新贵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此前Skype与TOM在线在2004年11月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推出了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简体中文版Skype。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简体中文版Skype已经在中国吸引了大约340万注册用户,并迅速成长为Skype按注册数计算的全球三大市场之一。

  如今Skype在中国突然发力,不仅是因为高速增长的注册用户带来了刺激,更是因为感觉到了中国网络通信市场即将来临的破冰时刻。

  无独有偶,8月初,老牌互联网公司263推出了其网络通信产品ET,明确将自己的未来定位于网络通信。而在几个月之前,国内另一家公司尚阳科技也已开始提供跨网的网络通信服务。

  在这个监管政策还不明朗的新兴行业,对市场的“感知”成了抢先进入市场竞争的要素。“我觉得今年下半年网络通信市场会有突破性的发展。”一向很少面对媒体的263网络通信董事长李小龙对《互联网周刊》表示。众多公司的积极进入,以及传统电信运营商对网络通信的各种准备,印证着这一此前一度冰封的产业开始走向破冰之旅。

  市场胎动

  目前的VoIP市场并非完全停滞不前。在网络通信的三个组成部分中,PC to PC和Phone to Phone方式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没有明显的政策障碍。业内最看好但监管政策不明朗的则是PC to Phone 市场。

  根据调查公司iResearch的数据,2004 年中国使用PC to PC 方式的VoIP 用户规模已达1900 万个,Phone to Phone的VoIP 用户规模更是达到了2900 万个。PC to PC 方式属于免费的市场,虽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却没有可观的收入,而Phone to Phone的VoIP 市场从收入上来看已经非常成熟了。

  iResearch的数据还显示,2002 年来自电信运营商IP 电话(Phone to Phone)的收入达到230 亿元,2004 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320 亿元,预计今后来自Phone to Phone的VoIP 收入还将继续增长,2008 年达到1000 亿元。

  实际上,除传统电信运营商之外的众多公司已经进入这一市场,并且成绩不菲。“263在北京地区Phone to Phone的VoIP 收入实际上比很多传统运营商都大,而这部分收入也是目前263最大的收入。”李小龙表示。

  不过在Phone to Phone模式中,263这样的公司只能充当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渠道,出售完全由运营商提供的产品,这使得263们处于价值链中的不利位置。“在Phone to Phone模式中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在PC to PC和PC to Phone模式中我们有了自己的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李小龙更看重基础话音之外的增值服务。

  一直以来,最有潜力的PC to Phone领域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根据iResearch的数据,2004年国内PC to Phone 的VoIP 用户仅有60 万个,VoIP 市场来自PC to Phone 的收入也仅有200 万元。

  然而,这一市场的需求已经不可阻挡。iResearch预计2005 年中国VoIP 市场来自PC to Phone 的收入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达到1 亿元。尽管“地下运营商”们为这个庞大的数字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真正的破冰将来自于众多正规公司和资本的大规模进入。

  8月初,263高调宣布进军网络通信领域,并将其定位为最核心的业务。虽然263目前只运营PC to PC业务,但没有盈利模式的PC to PC并不能满足核心业务的收益需求。嗅觉敏锐的李小龙显然在为263的PC to Phone业务作准备。

  总部位于北京的尚阳科技的作为则更让人确信这一市场即将迎来新的转机。在9月初的互联网大会上,尚阳科技租用了现场最大的展位,向参会者讲解自己的UUphone产品。据介绍,通过这款类似于Skype的网络通信产品,用户可以实现PC to Phone的通话,包括向固定电话、手机和小灵通的呼叫。该公司甚至还可以出租给用户一个特殊的号码前缀,实现电话向电脑的呼叫。

  根据其网站公布的资费标准,除了国内长途的资费标准与传统运营商持平外,国际长途的资费均明显低于传统运营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刚刚高调进入网络通信市场的公司并不是小规模的地下运营商,其背后都有大笔的风险投资。据李小龙介绍,263在2004年已经得到了包括软银在内的两个知名风险投资商超过2000万美元的投资。而成立于2003年2月的尚阳科技首期融资额更是高达5800万美元,投资者名单上赫然列有Walden International,Doll Capital Management,Intel Capital,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等一长串世界知名投资公司。

  单纯做话音没有前途

  如同小灵通业务当初在国内发展的轨迹一样,网络电话如今也在重复着一条不断撞击政策壁垒的道路。

  鉴于PC to Phone对传统固话业务的强烈冲击以及监管政策的不明朗,参与各方并没有将对网络通信的诉求点放在基础话音上,相反更关注用户规模的积累以及基于话音业务的增值服务。

  “任何在创新和技术方面的优势都是可以被迅速超越的,只有用户规模是在短期内不能够被复制和超越的。通信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ET的客户群已经有6000万个,它是一种相对优势。但这个数字还是有一定水分的,当我们真的有非常活跃的几千万用户时,相信这就是我们最值得依仗的优势了。”李小龙这样说道。据介绍,263目前正在依靠免费的视频通话服务,迅速积累自己的用户群。

  “Skype目前在中国不考虑盈利,足够的用户规模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作为网络通信基础的通话业务将会面临严重的同质化,不会有很大的盈利空间,规模才是未来盈利的首要保证。”Tom在线副总裁冯珏的观点和李小龙不谋而合。

  李小龙将赌注压在视频电话上,“单纯做话音是没有前途的,因为未来的价格战将会使公司失去长久的竞争力。”他认为,网络通信的增值服务潜力无穷,而且政策影响较小,视频电话(ET)所带来的收入将是263未来收入诉求的主体,而另一类主要收入将来自于平台服务。“我们会跟一些内容或者应用的提供商进行合作,提供我们的视频多媒体ET通讯平台。这种模式类似于移动梦网的模式,SP专注于提供内容、服务和应用,而我们提供的则是一个技术平台和用户群。”

  未来的通信领域只有增值业务才有比较大的获利空间。“最新版本的Skype产品中嵌入了TOM在线的内容与服务,而Skype在全球已经开放代码,各种服务商都可以将自己的应用附加到这个平台上来。”冯珏同样认为增值业务将成为网络通信的发展方向。

  在新的合资公司中,TOM在线与Skype分别持股51%及49%,而合资公司的重点将是TOM在线拥有的7000余万无线互联网用户与Skype的整合,以及TOM在线在无线增值方面的优势。

  两难的监管

  不过,放着市场巨大的基本通话业务不做,也是因为受制于网络通信市场政策监管的不明朗。网络电话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冲击是极其明显的,行业的监管者自然不可能让传统运营商在短时间内遭受巨大的冲击。

  2004年9月,北京电信与长城宽带计划推出的宽带电话被紧急叫停。这项名为“随e通”的业务,包括月租费在内,宽带电话的市话平均最低资费仅为每分钟0.03元至0.05元,远远低于我国现行的统一固话资费标准每分钟0.11元。

  “但这个产业中,目前的支柱几乎全都是国有大型运营商,他们手里掌握着大量资产,如果没有准备好就全放开,意味着这些支柱产业和企业可能全部垮掉。”李小龙表示。

  固话收入迅速萎缩对传统运营商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据统计,日本雅虎推出网络电话一年后,日本传统电话的通话量降低了20%~30%。目前中国基础运营商的传统话音业务也正在受到网络电话的侵蚀。

  然而,面对网络通信所展示出的巨大发展前景,监管部门也不会熟视无睹。从去年开始监管部门已经向部分公司颁发了网络通信相关的试验牌照,以在不影响传统运营商的情况下,探索网络通信的监管政策,263就是其中之一。

  在李小龙看来,尽管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但目前监管部门仍采取了主动积极的态度,并不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消极应对。

  运营商解冻

  随着监管的松动,运营商在VoIP领域的话语权也开始解冻。2005年7 月,中国卫通旗下的第三网络科技公司携手美国一家VoIP公司进军网络通信市场,这标志着全国六大运营商已全部进入VoIP领域。

  “从目前来看,VoIP可以说是传统电信业务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与传统电信网络友好共存。但随着即时通讯(IM)越来越火爆,IPv6上来以后,整个IP网络会逐渐普及,VoIP会取代传统的电话语音业务。”广东联通数据业务部总监叶欣斌说。正是基于对未来而非现实的一种考虑,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都自愿或者不自愿的选择了这种更为先进的技术。

  1999年,中国联通借助思科公司开始组建一张全国性的IP电话网络。“我们的VoIP是一张电信级的IP网络,是通过专门的VoIP网络接入(通过传统的网络加上VoIP技术),在质量上与腾讯、网易等公司的IM网络电话有本质的区别,话音质量更为稳定。” 叶欣斌表示。

  2002年,VoIP技术开始广泛地运用到中国联通各省市分公司;2003年,中国联通正式将VoIP推向市场,到现在联通的长途电话已大多是VoIP电话。据记者了解,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的长话通话总量大概为50亿分钟,这其中,VoIP话务量是普通长途的两倍。“VoIP电话大约占总通话量的60%左右。”叶欣斌证实。

  VoIP的运用推动了运营商的长途电话通话量大幅增长,但由于网络电话低廉的资费,VoIP所能带来的财务收入却是有喜有忧。现在,广东联通VoIP的话务收入与普通长途收入的比例大约为1:1。对此,叶欣斌说,“新技术肯定会带来成本方面的便利。客户需要VoIP,运营商就得提供VoIP,这是回避不了的问题。”

  目前,移动与联通正在通过网络优化逐渐朝IP内核化方向改造,电信与网通也一改往昔对这个基于互联网标准的“低能”VoIP的蔑视态度,并且积极地部署这一网络。据悉,中国电信已在深圳部署了一张基于PC-Phone的VoIP网络。

  此外,在推广VoIP方面,各运营商也是使尽了招数。

  由于联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张通用的IP网络,因此在公用电话、企业客户以及个人客户方面都有很好的介入。不过,据联通公司的内部员工透露,联通采用得最多的还是以17910、17911等IP电话卡的方式推广VoIP。也就是说,其更多介入的是个人流动客户市场,企业用户在联通所有VoIP用户中目前仅大约占有10%。

  中国移动则主要是依靠发展集团客户并给予相应的资费优惠来推广VoIP的。“福建省移动公司目前已经发展了近2000多家VoIP集团客户,每条每个月能够带来约2万元~3万元的稳定业务收入。”福建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数据部人员证实。对于那些有分支机构的企业来说,员工常常分散在全国各地,长途通话的使用频率就变得更为频繁,使用VoIP之后,不仅可以节省通话费用,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多方通话或者群组电话。这也正是VoIP的一大优势。

  当然,能否盈利才是运营商们取舍VoIP的关键。普通长途电话业务一般都在0.30元/分钟,而企业级的VoIP,按分钟计算,一般都在0.15元/分钟左右,这样,VoIP势必会影响到APRU值。而这并不是运营商所愿意看到的。那些采取包月模式的企业用户就更加不能给运营商们带来很大的收益了。

  对传统运营商而言,VoIP技术虽然已经走出了实验阶段,但还远不是主流技术,离盈利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运营商的策略是抢占市场先机,并期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谋求利润。毕竟,互联网以及IP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网络电话市场破冰在即 Skype要规模不讲利润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