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寻呼台用户跌80% 上海寻呼业声音“轻”了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968

||2004-07-05


  126路又改回26路,公交线路号码与寻呼台号的“姻缘”从此结束;126、127、128三大寻呼台的用户跌幅80%以上———


  从新开河到虹桥路,20多个公交车站点已悄悄地撤下126路电车站牌,重新换上了26路站牌,往来的电车也已重新挂上了“26”这个老字号招牌。


  “26路又回来了”,每天乘坐这条公交线的市民似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线路还是原来的线路,车辆还是原先的那几辆。而在昔日的寻呼业巨头联通国脉公司,谈起“126改回26”,职工们的心情很无奈———当初轰轰烈烈将“126”寻呼台号挂上公交车,如今改回去,不仅仅是少了个数字“1”,它宣告着一段公交线路号码与寻呼呼台号的“姻缘”从此结束,上海寻呼业一路走低。


  126、127、128三大寻呼台的用户已从当年最高峰时的100万猛跌至18万左右,跌幅达80%以上。


  第一代寻呼小姐不愿重提当年事


  昨天,在联通国脉公司企业发展部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国脉最早的一批寻呼小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坐上寻呼座席的,如今只有3人还留在国脉,都已经离开寻呼岗位,做着行政工作。无一例外,她们不愿回忆当年上海组建国内第一家无线寻呼台的不凡经历,不愿重提国脉创下100万寻呼用户时的辉煌,对于寻呼行业快速跌入谷底,她们的心情很复杂、很无奈。


  其实,她们还不是真正的第一代寻呼小姐,在联通国脉大楼五楼一间杂乱地堆满了沙发、会议桌的陈列室里,记者见到了第一代7位寻呼小姐的合影照,拍摄地点是锦江饭店门前。1983年9月,国内第一家寻呼台由当时的上海邮电通信开发服务公司(国脉前身)创建,上海第一个寻呼信号是从华侨商店的一间盥洗室内发出,那只有一个寻呼座席,当时是为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而开通寻呼服务,只有30多个用户。1984年1月,寻呼台搬到了锦江饭店地下室一间狭小的房间内,座席也只有两个。“最早的寻呼服务是‘两节头’,寻呼台发送呼叫信息给用户,用户再打电话到寻呼台查询回电号码,以后的数字寻呼,姓氏都是用代码表示,那时寻呼小姐的基本功是背姓氏代码和一些常用短语,如早点回家、老地方见等代码,”一位寻呼台老员工回忆当时的工作情景。


  第一代寻呼小姐曾经是高薪一族


  一位联通国脉的老员工清楚地记得,五六年前,在国脉做一名寻呼小姐,年薪近3万,最高峰时国脉有700多个寻呼座席,2000多寻呼小姐三班倒,每天的寻呼量超过百万次,每年大年夜,报社、电视台记者在机房里等着统计拜年寻呼量,“新民晚报的记者还来过机房体验采访,当过一回‘寻呼小姐’”。


  据联通国脉提供的数据,目前寻呼小姐仅200人左右,由于待遇猛降,寻呼小姐流动性相当大,在深圳,寻呼小姐与木匠、电报业话务员、三轮车夫等一起成为了“正在消失的职业”。


  第一代寻呼小姐策划冠名126路


  用寻呼台号冠名公交线路,整个公关活动的策划、实施就是第一代寻呼小姐祝丽平。从盥洗室寻呼台走出来的祝丽平,在国脉股份公司创立后不久就进入了公关部工作,在国脉成立两周年之际策划了这一冠名活动。当时由于找不到一条现成的126线路,公交部门便在知名度极高的26路电车前加了一个数字“1”,变成了126路。此后不少市民天天伴着“国脉126路、国脉127路、国脉128路”这样的报站声出行。


  也就是在这样的报站声中,126、127、128寻呼机的用户数快速增长,一台中文寻呼机最贵卖到4000多元。3年后,国脉与公交再度续约,又签下买断126、127、128路公交线3年冠名权的合同。2000年,合同期满,“国脉×××路”报站声从市民的生活中消失。


  今年6月18日,公交部门顺应一些市民的呼声,将126路改回了26路。行驶在延安路上的127路、石门路上的128路,也已经没有一点点寻呼台号的痕迹,127、128成了普普通通的公交线路代码。


  寻呼业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83年至1995年,国内第一家无线寻呼台于1983年9月诞生在上海华侨商店的一间盥洗室里,首批用户30多人,都是五届全运会工作人员。


  发展阶段:1995年至1998年,寻呼业快速发展,大大小小寻呼台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有事拷我”成为当时最时髦的一句话。


  鼎盛时期:1999年左右达到鼎盛期,但用户数的年增幅已降至10%以内,出现了“见顶”迹象。


  萎缩阶段:2000年是寻呼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用户数量开始负增长,从此寻呼业走向萎缩。


新民晚报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三大寻呼台用户跌80% 上海寻呼业声音“轻”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