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的潜能利用率

    |     2015年7月12日   |   2008年   |     评论已关闭   |    1992

客户世界|许乃威|2008-04-05

我最近在倡导一个新的观念,就是潜能利用率。

2007年,我一直在谈从均值管理到差异管理,现在到了2008年,我认为必须要更进一步,要从差异管理,进化到潜能管理。我认为一个高效能呼叫中心区别自己跟其它呼叫中心的最重要指标,不是大家传统认知的服务水平、接通量、平均通话时长、人员利用率这些,而是潜能利用率!

一个高效能的呼叫中心,它的潜能利用率远远高于其它呼叫中心,所以尽管它的人员比较少,但发挥的战斗力量却高于其它的同行。

本文是潜能利用率的概论,将介绍潜能利用率的观念,如何测量潜能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如何开发潜能,提高潜能利用。

潜能管理不是单纯心理学而已,它融合了大量的数学,它建议呼叫中心测量每个班组、每个流程、甚至每个人的潜能,我们常说测什么,得什么,你只有测量潜能利用率,团队的潜能才有可能发挥,才有可能提升。

人力资源安排

微创的徐欣曾经说过,呼叫中心所有的秘密就是人和流程,人力资源的运用,是大家最关心的议题。我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在谈排班,呼吁大家重视排班人才的培养,因为一个好的排班师和一个不好的排班师,至少影响你20%以上的人力资源效益。

从2007年开始,我又开始谈到通话利用率和小休率(或称为未就绪率)的重要,排班师就算把人力安排出来了,但只要人员在不恰当的时间,出现了不恰当的集体行为,一起离开了座位,就算不到10人的集体行为,甚至哪怕只有3、4个人,就足以毁掉当时所有人的努力。

前面一直在谈差异管理,其实差异管理讲的就是二郎原则。二郎原则告诉我们,现场就算有140人,只要有2个人在不恰当的时间站起来,服务水平就会从70一口气掉到了52,呼叫中心讲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讲的是数学,不是心理学。

我到过许多呼叫中心,一直到今天,我发现对于小休率的控管仍旧很松散,大家看到的,还是排班人员把人力安排出来了,却却不管在黄金时段这些人力是不是真的在发挥生产力。

人力资源安排的第一层衰减

呼叫中心人力资源安排的第一层衰减,就是因为排班人员的失误,造成人力资源本来有这么多人,却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人力效果。

要防范排班人员的失误,可以利用下面两个指标来进行考核:

1、服务水平的稳定度

2、通话利用率的稳定度

关于稳定度的测量,我建议计算这两个指标的离散系数,只要离散系数小于0.16,排班的情况就在控制状态,你就可以不必太担心任何人为的失误。

人力资源安排的第二层衰减

呼叫中心人力资源安排的第二层衰减,主要是在小休率的控管环节。因为客服代表在不恰当的时间站起来,造成排班师虽然把人员安排出来,但在关键时刻却出现了人数不足的情况。

呼叫中心现场一般都会有“大看板”,就是大的显示屏,把现场有多少座席代表,多少人在通话,多少人是未就绪,多少客户处于在线等待状态等等显示在大屏幕上,帮助现场管理的人进行控管。我经常会站在大屏幕前,目不转睛的瞧上整整一小时,我最想要观察到的,就是小休率的控管情况,很多呼叫中心在话务高峰时段现场小休的人数比率高达16%到25%以上,也就是排班师安排了100人在现场服务,但真正在现场的人,确只有75人到84人之间。

其实这现象是很容易理解的。当你面对话务高峰的时候,就好像是敌人对你进行狂轰滥炸时,你不尽快找地方躲避,甚至就地挖个洞钻进去,实在是对不住自己。当客户对你狂轰滥炸,你不会产生“尿遁”的念头,这也真的是圣人才能做到的事。

要防范第二层的衰减,要对下面这两个指标进行控管:

1、小休率(或称为未就绪率)的稳定度

2、小休次数的稳定度

要考核小休次数,是因为绝大部分呼叫中心的派话系统都有一个重大漏洞,客服代表只要更改自己的状态,电话就不会派给她,所以小休次数一定要进行控管。

人力资源安排的第三层衰减

前面两层衰减,是我过去两年不断呼吁要测量和控管的。下面,我想要谈到呼叫中心人力资源的第三层衰减,就是潜能利用率的问题。也就是你人力当天有安排在现场(第一层),人力在关键时刻也在现场服务(第二层),但她有没有发挥她全部的潜能呢?你这个班组当天有安排在现场(第一层),班组人力在关键时刻也在现场服务(第二层),但这班组跟其它班组相比,有没有发挥团队的潜能呢?

如果你已经从均值管理走到了差异管理,那你应该要继续往前走,而前面这条路就是潜能管理。

呼叫中心的潜能利用率

什么是潜能利用率?

我前面有说,呼叫中心的人力资源安排,非常看重人员利用率这个指标,但只看人员利用率,却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问题:

一个客服代表每天上班8小时,有5小时的生产时间,人员利用率是5/8,也就是62.5,这数字看起来好像还可以,但你想过没有,她真正可以发挥的潜能发挥了多少呢?

一项有名的研究指出,一般人通常只发挥25%左右的潜能,就足以让她保住饭碗,也就是一般人如果只是为了保住她的工作,也就是发挥了25%左右的潜能而已。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如果我只要做这样的服务,就可以让我保住了工作,为何我要花费2倍的力气来改善我的服务?如果我这样就可以过关,为何我要让我的服务又快又好呢?

台湾很多客户服务中心在推动感动服务。什么是感动服务?就是你做的服务,好到足以让客户感动。如果我的服务可以过关,我干吗要让客户感动呢?

我们从班组的角度来看这问题:

第一个班组的平均通话时长是220秒,而且每个组员的时间差距很大,震荡的很剧烈,第二个班组却可以做到190秒,而且每个组员的时间相当稳定,第一个班组人力也在现场了,但两个团队的潜能利用率是一样的吗?

我最近常常在计算呼叫中心的小休率,很多主管会跟我说,小休率的控管很困难,但我就看到在同一个呼叫中心,有的班组就可以做到每天小休率的平均值在5%左右,而且每个组员的差距并不大,离散系数虽然没有小到0.16,但也没有大到0.4以上。但其它的班组,几乎都大到8%或9%以上,而且更严重的是,组员间的差距都很大,几乎都到了严重失控的地步。

既然有一个班组证明潜能的发挥是有可能的,那其它的班组是不是也有可能让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呢?

我最近常说,呼叫中心管理,不只是要管表面上的人员利用率,不只是要看到人员坐在那里工作,更要管理潜能利用率,让你的人员、你的班组的潜能发挥出来,这才是主管真正应该要做的事情。你的人员可能比别人少,但如果潜能利用率高,有效生产时间反而更高。

人的潜力是很惊人的,一个班组的潜力也是很惊人的,只是带领团队的人,知不知道如何激发出人的潜能,提高个人和团队的潜能利用率而已。

潜能利用率的提升,分成下面几个主题:

1、潜能利用率的测量

2、潜能利用率的开发和提升

潜能利用率的测量

我常说呼叫中心的管理,必须要基于数字,必须要有可操作性,如果没有办法进行可操作的四大循环,那就只是心理学管理,不能称的上是真正的管理科学。

可操作的四大循环,强调的是投入、产出、测量检验、改善这四大循环。

下面这张图很清楚的描述出这四大循环:

既然要开发和提升个人和团队的潜能,就必须要对产出进行测量和检验,这样才有一个科学的办法来进行改进,呼叫中心是所有行业中数据收集最完整的行业,如果说有一个行业可以来测量潜能利用率,非呼叫中心莫属了。

潜能利用率可以分成下面三种:

整体

班组

个人

测量方法分为外部标竿和内部标竿两种,我一般在测量呼叫中心的潜在能力时,都会先用外部标竿来测量,以行业里面公认的一些标竿,跟目前我们呼叫中心的差距,当作潜能的差异,估算出我们目前在这方面的潜能利用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

人力资源潜能利用率

通话利用率是呼叫中心很关键的一个数字,它是通话时间除以客服代表上班的时间,我们常常拿它来估算人力资源的运用。我们在人力资源上,还有多大的潜能可以发挥,从通话利用率常会得到一个很清楚的数字。

在所有行业里面,不管你是什么行业的,通话利用率有一个有名的外部标竿,它跟你有多少电话无关,它跟你是卖什么东西的无关,这标竿数字说明了一个客服代表每天讲电话的人体工学极限,也就是潜能的极限,是根据很多呼叫中心综合出来的经验数据,有这样的数据,对我们估算潜能利用率帮助就很大。这数字是69%到73%之间。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呼叫中心的通话利用率目前是55%,而你觉得不要让员工太辛苦,你采用了70%这数字当作外部标竿,你的潜能差距是15%(就是70%减去55%),人力资源潜能利用率是78.5%(55/70)。

外部标竿的测量,让我们知道跟外界的差距,但因为彼此情况不同,外面人能做到的,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因为我们还需要仰赖内部标竿的测量,内部标竿的测量,让我们更清楚知道内部的潜能差距有多大。

要利用内部标竿来测量,首先必须要先找到内部的标兵,这工作是我最近一直呼吁大家要做的,特别是班组之间的比较。我最近到这么多呼叫中心,发现大家很少在比较班组成绩,大家回想《士兵突击》的故事,班组之间的成绩比较和竞赛,才是激发班组进步和许三多进步最大的动力!

利用散点图很容易找出我们的内部标竿,例如下面这张图是每个班组小休率在12月份的平均值和离散系数。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四个象限的左下角,有两个班组的小休率的平均值低于9以下,有一个班组甚至在8.8左右,这两个班组不只是平均值最低,而且在12月份每一天的小休率也是控管的最好,差异是最小的。

潜能差距最大的是右上角这两个班组,平均的小休率相差了将近一个百分点,更严重的是离散系数将差了将近三倍。

对右上角这两个班组来说,小休率平均值的潜能利用率,跟左下角的班组相比,平均值的差距是1%,未开发的潜能利用率是12.4%(1/8.8)。

如果可以对每个班组、每个流程、甚至每个人都跟内部标竿比对,你就会发现呼叫中心其实有很大的潜力还可以发挥!

我们下一期在详细来说明潜能利用率的计算问题,特别在人员的内部标竿计算上,通常不会拿最好的人来当作标竿,毕竟我们在呼入服务上并不追求超级明星的出现。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08年2-3月合刊;作者为台湾籍呼叫中心行业知名专家。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呼叫中心的潜能利用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