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团购:一场消费革命的热潮与审慎

    |     2015年7月12日   |   会议会展   |     评论已关闭   |    1185

|吴丹|2008-12-06

两年前,《华尔街日报》以《团购风靡中国》为题,跟踪报道了团购现象在中国的兴盛,并总结出“中国零售业正处于从未有过的变化期,团购越来越大行其道”的现象。

从那时起,“团购就是力量”、“团结起来占便宜”、“网聚消费者的力量”……这些带着些许调侃和归属感的口号,让中国消费者热血沸腾。

“团购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开始苏醒,以集体的力量去跟商家博弈。在这当中,互联网起到了整合资源和扩大影响力的作用。”作为中国“网络团购”曾经的领跑者,篱笆网联合创始人徐湘涛认为,“网络团购”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中消费者“缺乏经验、缺乏议价能力、掌握信息能力有限”的弱势地位,而在一些行业缺乏规范和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使得交易更加透明化。

互联网掀起的消费革命

欧美国家的网络团购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而中国的网络团购则是在2002年迎来最初的起点。那一年,由76名北京网民自发组成的购房团,在与开发商谈判并成功签约后,享受了比市场上更优惠的价格,并签下20多条补充条款。“团结就是力量”的范例,让无数网民蠢蠢欲动。

同年,上海一位网名叫“篱笆”的年轻医疗器械技术人员,在遭遇头痛不已的装修经历后,创立了一个“篱笆快乐装修论坛”,让装修新手们交流各自的困惑和麻烦,并自发组织采购团与商家集体砍价——这位年轻人,便是后来的篱笆网CEO张国华。

2003年,张国华、徐湘涛等人凑足6万元,找到一栋烂尾楼,租下100平方米的空房间,放进几张最便宜的办公桌,每人拿着2000元的月工资,正式创立了“无忧团购”网。

网站的建立,无疑让网友们找到了更多的归属感。与过去的团购不同,网友们不必真的成群结队兴师动众去跟商家现场议价,经过“无忧团购”的前期签约,无论是一群或是一个消费者,都能通过网站享受同样的优惠价。

“中国消费者需要的是价格便宜、消费放心、省心而简单的消费模式。”徐湘涛认为,在互联网介入消费市场之前,传统行业无力解决这一需求。借助网络的力量,人们省略了传统采购中的若干环节,降低了信息成本和采购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销售渠道。

这场因网络而兴盛的消费革命,迅速从房子、汽车、建材等大宗产品渗透到家电、音响、数码通讯等产品。网民们或许还记得,2005年,北京80多户业主在搜房网的牵线搭桥下进行团购,总交易金额超过1亿元,创下北京集体购房交易量新纪录;同年10月,上海家电市场首次接受了浩瀚的千人集体采购,做媒的正是篱笆网。

这股网络团购风,被当年的媒体称为“21世纪最时尚的消费和销售模式”。

网络团购之利弊

当网络团购的概念如火如荼时,徐湘涛记得,全国类似的网站有好几百家。“这几年,团购的概念被滥用,连商家自己也以团购的名义做促销。如果打着团购旗号为商家拉客,以低价来忽悠消费者,就完全违背了团购的初衷。低价只是消费者诉求的一部分。我们不但要帮助消费者买到满意的产品,也要在售中和售后享受到优质服务,买得更加省心、放心和简单。”

曾有学者对热火朝天的网络团购提出质疑,商家价格降低了,势必在后期服务和产品质量上打折扣,“售后”才是风险最大的所在。

两个月前,备受关注的“网络团购第一案”在上海黄浦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某地板商用贴面地板替换实木地板欺骗消费者,被判赔偿全额货款15131元,而网络团购的组织方也承担了连带赔偿责任。

这次事件,再度印证了徐湘涛之前对网络团购的担忧,“消费者利益绝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一味地看重低价,购买后一旦出现问题,群体优势就失效了,消费者只能个别找商家交涉,维权成本很高。”他认为,尤其像装修、结婚这样庞大而复杂的刚性消费,“几乎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一次,而且一生的钱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花销,专业性又很强”,假如中间出现问题,消费者间的差异性很难达成集体维权。

2006年,篱笆斥巨资建设呼叫中心,让150位专家随时解答消费者疑问,以全程跟踪的个性化方式,让篱笆网用户随时享受私人秘书式的服务。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网络团购:一场消费革命的热潮与审慎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