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冢中的历史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124

||2004-10-19

荒冢中的历史


定陵、长陵之外的十三陵


原作者:张少俊 | | 2004-10-19


北京的十三陵是一处著名的文化历史遗迹,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虽然很多人都曾来过这里,但极少有人去过长陵和定陵以外的陵,所以严格的讲,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看过十三陵,那些所谓的旅游者不是来看十三陵,而充其量是定陵、长陵一日游罢了。


于是我有了这样一个念头,想看看其它的陵究竟是何尊容。我独自来到了位于顺义的天寿山下。


据说从风水的角度讲,天寿山地区的确是无懈可击的,所以那个刚抢了侄子皇帝宝座的朱棣才选择了这里作为长眠之所。明王朝是一个大的王朝,统治时间长达276年,共有16位皇帝,除了那个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孝陵)、建文帝朱允文下落不明,景帝朱祁钰被他哥哥英宗(景帝因“土木堡之变”取代了他哥哥的皇位,后来他哥哥又通过“夺门之变”复辟了,所以英宗恨他弟弟)以惩戒的为名死后移出天寿山,其余的十三个都埋在这里。


我沿着山间小路毫无方向的游走,终于看到一个小村子,我看到一块残破的石碑上写着三个字“德陵村”,我知道我来到的地方应该离德陵不远。果然在村子后面有个大墓,从规格建制上一看就知道是皇帝的陵寝,但明显有些破旧,地上建筑损坏严重,只有宝城(就是民间俗称的坟头)完好,但这很重要,因为宝城完好说明地宫没有受到侵害。德陵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墓,这个皇帝一共才活了二十三岁,在位七年。他老爸光宗朱常洛登基才一个月就驾崩了,这个小子还没准备好,也未成年就上了台。可还是孩子的他真的是不喜欢当皇帝,而是喜欢当木匠,所以天天干木工活,朝廷的事都交给太监魏忠贤处理,结果搞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成为一代荒谬的君主,后代索性称他为“木匠皇帝”。他由于死得太早,自己的陵墓到死也没完工,所以德陵实际上是由后来即位的他的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建的。这个说法在明史中并无记载,但不少史学家都是这样认为。这次我特地寻访了德陵村的一位老人,他已经快八十岁了,是当年的守陵人的第七代后人,他不识字,他的知识都是老辈人口头传下来的,从他的口中,我证实了这一个猜测,德陵的确是崇祯皇帝给他哥哥建的。这也证实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崇祯自己没有建造陵墓的原因是因为德陵的建造影响工程计划,更不幸的是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建自己的陵墓明朝就灭亡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位老人和我聊起了日本人,因为1937年日本人进入北京后,也来过十三陵,但他们没有破坏和挖掘,而是保护起来,这和满族八旗兵进入北京时是很像的。老人说他当年曾亲眼看见几个日本人穿着整齐到德陵来,从门口开始就每十步鞠三个九十度,表情十分虔诚。这一幕让这位老汉记忆犹新,至今也无法理解。其实这个原由我知道,因为在日本学者中始终认为明朝是中华文明的正统,因为朱明王朝是汉族政权,而清王朝是满族政权,属于外来民族,所以日本学界对明王朝很尊敬。当时日本人以为他们就是下一个满族人,可以再统治中国几百年,所以对故宫等文化遗址妥善保存起来,这种心态和刚进入北京城的满清顺治皇帝是一样的。


透过锁着的大门的门缝,我看到德陵的主殿已经被毁,只剩残垣,据老汉说这不是满人,也不是日本人干的。而是中国人的军队干的,由于军队冬天要生火取暖烧饭,就把大殿的木制部分拆了当木柴烧了。由于是军队所以守陵人也无可奈何,只是在家中烧香谢罪。今天,我们又要重修德陵,听说这个大殿要复原要花一千万,想想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离开德陵,我走过门口的汉白玉石桥向山下走,走了十几分钟,就看见另外一个规模大的多的陵墓,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嘉靖皇帝朱厚骢的永陵。根据德陵的经验,我先在周围绕了一圈,果然发现了它的守陵村——永陵村(因此我相信每个陵寝周围应该都有一个小村子,他们是当年守陵人的后代)。不过我这次没有找到岁数大的人,而是一位中年人和我聊上了。这位中年人也姓朱,据说是皇帝家族中地位比较低的远亲,其祖先被皇帝任命为守陵户,结果一直守到今天。我们先围绕着永陵进行步测,由于周围都是茂盛的庄稼地,很不好走,但这个陵寝果然规模庞大,据说永陵是仅次与长陵的第二大陵,走近它明显感到比德陵要高大很多,我们饶了一圈,走走停停,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永陵规模庞大的原因是嘉靖时期是明朝最富有的时期,嘉靖皇帝在位长达40多年,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钱去精心打造自己的陵寝,所以规模庞大,制作精湛。不过这位嘉靖皇帝可不是个好东西,他有折磨宫女的怪僻。所以最终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几个宫女不甘残暴,要趁皇帝熟睡之际勒死他,由于绳扣被打成死结,而没有成功。这些勇敢的宫女为了自己一个十分低级的失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也因此名垂青史。


嘉靖皇帝很混蛋,但还算能干,特别是他年轻的时候,做事很有魄力。后来他喜欢上一个叫严嵩的人,而这个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奸臣,把国家搞坏了。不过严嵩的书法的确是一流,我在山东曲阜的孔子墓地看到一个牌坊,上面写着“洙水桥”三个字,当地人说是严嵩的墨迹,我仔细看了看,书法水平的确很高,我还在那里留了影。其实历史上的奸臣都很有些才华,比如北宋末期的大奸臣童贯也是一位诗书画俱佳的一流文化人,而那个偶像派奸臣秦桧更是了得,我们今天用的宋体字就是他的笔体,当年叫秦体,后来他名声臭了,后世人改称宋体。所以皇帝喜欢他们也不是没道理的,但这些人治理国家显然不是他们的长处,他们善于权利斗争,但不会治国。


今天的德陵和永陵应该说是很荒芜的,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却并不感到潦倒。面对着齐腰深的荒草和零碎的石阶,面对四百年前的故事和守陵人后代的记忆,不禁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是沧桑变化,是物是人非,更是一种永恒不灭的印记。


离开的时候正好是黄昏,天寿山在余晖中变得祥和宁静,如果不是十三陵水库的拦截,这里本该有一条大河经过,那种感觉相信会更加美妙。远远回望越来越暗淡的荒冢,让我第一次体验到元代诗人萨都剌所写的“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的苍凉境界其实并非文学上的夸张虚拟。                      


回到家中,面对到现代化的一切,不得不承认时间的确改变了太多的东西,也让我诗性大发,沉吟片刻,慢慢写下:


 


荒草淹没帝王身,四百春秋熬煞人。


昔日气象临天下,今朝魂魄绕地坤。


空从色来色本空,真到假时假亦真。


风流一世总归去,清明依旧雨纷纷!


 


作者为鸿联九五信息处理中心市场总监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04年10月刊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荒冢中的历史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