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建设创新型国家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33

||2009-02-08

5年来,我国各级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6万余件,同比上升1.5倍,诉讼标的额133亿元,同比增长70.7%;审结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962件,同比上升1.33倍。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上列举的一些数字。代表委员们表示,这说明中国依法加大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近年来,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持续大幅增长,新类型和复杂、疑难案件层出不穷,审判实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一些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类型知识产权案件,如网上音乐下载和数字图书馆等引起的网络著作权案件、基因等生物技术相关发明的专利权案件等也不断进入人民法院审判领域。

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显示:5年间,全国法院审结著作权侵权案件2.5万件,专利侵权案件1.4万件,商标侵权案件9687件,不正当竞争案件6540件,技术合同、植物新品种等其他知识产权案件6259件。

“2001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知识产权司法解释20余件,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植物新品种、不正当竞争、案件管辖和审理分工等方方面面,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确保了司法原则和标准的统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介绍。

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4年发布《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较大幅度调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定罪量刑标准。之后,在2007年4月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再次明显降低了侵犯著作权罪的定罪量刑数量标准,明确了侵犯著作权罪“复制发行”的含义,统一了侵犯知识产权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进一步规范了缓刑的适用等。

考虑到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性,为保证审判质量,截至2006年,全国法院单设知识产权庭172个,专设知识产权合议庭140个,共有知识产权法官1667人。

除了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部门与立案、执行、审判监督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衔接外,人民法院还主动加强与相关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协调,并在案件审理中发现企业、科研机构等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其他环节上存在漏洞和缺陷的,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不断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说,法院精心审理知识产权案件,依法制裁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对知识产权案件,不管涉及民事还是刑事,都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办案效果,以促进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形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