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400万网瘾少年疏导亟需四方合力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992

||2009-02-08

记得我们小时候都曾为一种成人童话般的武侠之梦陶醉过,并在一定时间内很难自拔。如今的孩子也在被一种相似的情愫包裹着痴迷着,那就是网络的疯狂。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说,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约占10%左右,主要原因是迷恋不良网络游戏。

40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400万也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我们都曾从少年走过,我们也曾对一种事物痴迷并不能自拔过,但好像没有这么大的波及面积。作为一个高科技的事物,我们本应该为科技的进步而高兴,可是为什么好多家长对网络望而却步甚至痛恨有加?因为网吧还是网游?还是因为自己不争气的孩子?

因为对网游的痴迷,我们看到网游制造商都被要求推出了防沉迷系统,也明令禁止地要求网吧不得让未成年孩子进入,但是好像收效甚微。众所周知,网瘾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社会问题,一个老大难问题。网瘾少年的出现有很多外在因素,当然孩子自身的控制力是主要的内在因素。网瘾少年的疏导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社会的帮助和重视,更主要的还是学校和家长的协同作战。

首先是政府力量,关于网瘾的危害性已经被达成了共识,很多专家已经明确提出网瘾的可怕性和危害性,尤其把矛头直接指向网吧和网游,政府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源头问题。因此我们看到对网吧的限制未成年人进入有明确的规定,对网游制造商的游戏推出防沉迷系统也提出明确的要求。不过,我们在执行的时候更应该加强监管力度,比如对网吧的监管,对未成年进入网吧的打击力度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鼓励网游商多推出一些绿色网游,加强自身文化底蕴的塑造,弘扬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摒弃打打杀杀的网络暴力。

其次,社会的参与热情。社会本身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一直是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们的一个内在因素,看看我们周围,适合孩子们娱乐、玩耍的空间究竟有多大?网吧为何能吸引孩子进入?网游为何能成为他们痴迷的对象?我们小时候可以畅玩的空间相当大,而如今的孩子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家一个鸽子笼的空间何尝不是抹杀孩子的游戏空间?多少年来,适合孩子阅读的文明进步了多少?适合孩子传唱的歌曲又呈现了多少?我们是不是把更多的责任推向了学校和家庭?可是外部环境的潜移默化使得即使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再完善,也会给孩子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再次,学校的引导不容忽视。宏观的把控需要微观的引导,如何帮助孩子们树立一个进取健康的世界观是我们学校的职责。但是,很多学校在对待孩子教育的时候,更偏重于学习成绩的提高,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更多还是停留在一个口号阶段或者是意识形态阶段。真正重视的又有多少?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们构筑更多的兴趣,引导他们尚不健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不是也能让他们远离网游和网吧?当孩子的人生空间预期狭小的时候,他们的寄托没有着落点,寻找网游自然水到渠成。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能够给孩子们更多的关怀,更多的引导和疏导,那么网游之祸是不是也可以扭转过来?毕竟网游不仅仅是祸水,它也有健康的一面。譬如绿色网游,就是对计算机知识的一种传承。

最后,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很多家庭,当然包括家长在内,都以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孩子的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如果孩子沉溺于网游和网吧是老师的责任,是师之惰。但不要忘记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才是师之惰。更何况,现在的老师面对的不是一两个孩子,学校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在家的时间更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好多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只是不断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追求,孩子的变化、学习情况不甚清楚,在家除了作业,就是看电视,而且目前很多家庭本身都已经拥有了电脑和网络,好多孩子在家也在玩电脑游戏,家长不能很好地引导,让孩子深陷其中也是大有人在。其实,什么时候疏导也比单纯地封堵要聪明,如果能够随时及时地把握孩子的动态,就可以在萌芽状态进行相应的对策,不用等到“病入膏肓”才想到治病救人。但是,很多家庭恰恰错过了最佳时间。

网瘾的造成,至少有网吧管理不力、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贫乏与单调、留守儿童问题等复杂原因。如果把网瘾都推向网络本身和网络游戏的错,显然也有失偏颇。对网瘾少年的疏导是全方位一体的战略实施,缺少每个环节的努力都可能功亏一篑。

转载请注明来源:李建国:400万网瘾少年疏导亟需四方合力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