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美传媒总裁张晓亚:资本市场并不复杂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479

||2009-02-11

近期,航美传媒与中国东方航空传媒公司(以下简称东航传媒)成立了一家合资子公司,后者是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的一家子公司,主要负责运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的媒体资源。

在新公司中,东航传媒占股51%,其余49%则由航美持有。

航美总裁张晓亚指出,建立合资公司也带有一定的资源扩张意义。一个航空公司不仅有数字型资源,还有其他资源。“这就像一个矿,大家还要商量怎样去挖它。”

事实上,一直有很多人关注到了航美传媒(Nasdaq:AMCN,以下简称航美)的“资本化”特性。

直接操刀航美第一轮、第二轮融资以及上市过程的张晓亚认为,“这和航美的做事风格有关”。

他说,如果不是抱着一夜暴富、去资本市场淘金的心态,而只是想把自己展示给资本市场的话,“资本市场其实并不复杂,相对而言还很可爱”。

今春的资本市场有点冷

《21世纪》:此次航美与东航传媒成立合资公司,很多人认为这是航美的奥运战略。您对此有什么评价?

张晓亚:很多渠道公司都会认为,奥运会是个大家“花开”的机会。我把“花开”界定为公司开始盈利。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广告商的预算增长是有一定限度的,奥运会期间是会多一些投放,但奥运会之后怎么办呢?奥运会不可能天天、年年都有。渠道公司之后的盈利怎么办?很多事情还是要回归到理性上来,挣不到钱的公司不可能持久。

我的理解,和去年、前年相比,今年的状况已经完全不同了。今年春天的二级市场有点冷,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一级市场的大幅度降温。去年、前年的状况有点像互联网泡沫时代:只要你有一个概念就可以期望得到一笔融资,只要得到一笔融资就想像IPO。渠道公司只要拿到了一点资源,就会去跟投资商说:看,我有一个庞大的计划,你给我钱,就能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但现实也证明了,这也确实只是一个梦想。

对于航美而言,我们始终强调要理性。只有把业绩打理好,才有开花的可能。这两年我们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资金不是目的,利润才是

《21世纪》:航美在上市之前做了第二轮融资,据说当时计划只要3000万美元,但各家投资商报上来的总值超过了6亿美金。这其中什么原因?

张晓亚:当时谈了有20多家投资人。包括资本国际、摩根士丹利、GA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都找来了。航美的故事资本市场之所以愿意听,原因很简单:这个故事本身很简单,而且简单可行。投资商一眼就明白了。也正是这个原因,上市时航美也得到了资本市场认可。

在二轮融资之前,航美做了三件事情:其一是以卖方身份提前做了一个财务调查,这是所有投资人都共享的资料。我们聘请了德勤帮我们做这个调查,对于四大,这些PE机构也很信任。其二是做了一个很好的财务模型。其三则是按照法律调查的结果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法律文件,按照对方的要求整理好,刻成光盘提供给对方。

财务数据反映历史,财务模型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投资人根据这些情况就可以做出是否投资的初步判断了。

《21世纪》:但在找上门来的那么多资金中,航美为啥只取其中一瓢饮呢?

张晓亚:当时我们提出的要求非常苛刻:一旦航美上市,投资人的优先股要按上市发行价转换成普通股。这相当于用上市的价格做了一次私募,而且由于是公司做私募,还不需要交各种上市费用。但是投资人还是答应了,这取决于他们坚信航美会上市,否则风险就太大了。

但是后来我做了一点让步,3、4月间做二轮融资时,我觉得年底前应该能上市。即使那么算来,离上市也还有半年多时间。当时的Labor是6%多,半年的利息差不多是3%,所以我提出给他们打九折。

按照当时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做得很大。但是我认为资金够用就好。最后我们选择了Och-Ziff基金和SIG这两家PE,吸收了4000万美元,只稀释了4%的股份。

资金不是目的,利润才是目的。即使上市融资成功之后,我还是对财务交代:一如既往地控制成本。因为这些钱是用来发展的,航美到今天都不缺资金,但是我们缺利润。

上市:成功是成功之母

《21世纪》:与二次融资相比,很多人当时认为航美选择的上市时机并不好。您怎么看?

张晓亚:错。航美并不是逆势而上。在我们准备上市的整个过程中,股市都是高涨的。不光航美,很多在我们前后上市的公司市场表现都很好。只是上市当天市场出现了反转,但这也是我们的幸运。

《21世纪》:您如何评价航美的上市之旅?

张晓亚:航美上市是一个很成功的过程。在我们路演的第三天,已经宣布每家投资人最多只能买10%,但就是在这样的限制下,最后的认购倍数仍然达到了42倍。而在一对一的沟通中,航美的回单率也达到了95%。

定价的时候,最初航美定在每股9-11美元。大家一般都在经销商那里定价,航美定价只花了20分钟,我们隔壁不知道是哪家,据说一直搞到深夜。后来调整定价,按照一般规则,都是以前一次定价的上限作为底线、两块钱作为差价进行调整,但是他们给调成了12-14块,最后上市发行价是15块。

上市那一刻,市盈率是32倍。我听投行讲,这可能也是创了所有在纽交所、纳市上市的中国公司的纪录。百度的这一数据是24倍,而分众则是18倍。

在这些事情上,我都只有鼓掌的份。我们坚信资本市场给出的是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因为它不是一个人的评价,而是一个市场的评价。假如当时上市时,资本市场反应为9块到11块甚至只有8块,我们也都只能认账:市场给这样一个反应总归是有道理的。

到现在,只能说资本市场很可爱。当然这也和我们说话算话以及商业模式简单有关系。那些机构在和我们谈的时候,一般就在那里做他们自己的模型,很快就能得出他们自己的数据来。而能否达到预期业绩,也是投行、投资人非常在乎的事情,航美都是超额完成的。

《21世纪》:总结上市经过,您认为可以分享的经验是什么?

张晓亚:我历来有个说法:成功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少犯错误。上市的体验就是需要有经验,包括法律、财务、处理境内外环境不同所带来的问题等方面。成功意味着走通了所有的路。

航美上市成功,取决于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上市团队,这为航美争取了时间。而前期对关键几个人的选择直接导致了后期走的比较顺畅。

首先是一个做财务的人,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CFO,而是Controler。我们对其的考核是最严格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让他画一个公司流程,要求他对公司的内控非常了解,这是为了应对萨班斯法案。第二个工作就是让他去和投资人谈,在这个过程中让他做一个财务模型。之后才让他涉足具体的财务方面的东西。

第二个是法律人才,上市过程中涉及的法律事务非常复杂,因此对律师的选择需要很惊喜。

第三个人才是CFO。我认为,CFO最大的职责是对外而不是对内。CFO要做什么要搞清楚,在IPO过程中他就是卖股票的,他要能把公司的故事讲得很清楚,其次他和买股票的人要熟悉,要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航美最后选了曾经在摩根、雷曼都工作过的人,事实上他非常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第四个人是IR(Investors Relationship,投资者关系),这人是从eLong过来的,所以非常有经验。

这几个人,很好地平衡了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关系。很多公司都会选择一个有财务背景的人做CFO,这不能说不好,但我认为放在CFO位置上的人应该具有投行背景,而熟悉财务的人应该放在Controler的位置上。

转载请注明来源:航美传媒总裁张晓亚:资本市场并不复杂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