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周刊:张忠谋欲擒故纵征服中芯国际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987

||2009-12-15

通过打赢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案,张忠谋成功布局大陆市场;而中芯国际也终结了纯粹扩张产能的发展模式,实现业务的深层次转型。但是,在看似双赢的背后,中芯国际的营运能否渐入佳境,仍充满不确定性

  笃信基督教的张汝京无需感叹命运的蹉跎,所以他走得很平静。

  11月10日,中国内地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宣布,公司CEO张汝京由于个人理由离职,该职位将由曾任华虹集团CEO的王宁国接任。从2000年创办中芯国际至今,张汝京已经执掌帅印长达9年。这也意味着,在挣脱全球芯片代工龙头台积电束缚后的第9个年头,他再度折戟沉沙,败下阵来。

  11月10日晚些时候,中芯国际向《IT时代周刊》发来董事会公告,称已与台积电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将解除所有诉诸待决诉讼的指控。同时,中芯国际将向台积电支付共2亿美元现金并转让约8%的公司股份。此外,台积电还将获得对方的认股权证。交易完成后,台积电至少将获得中芯国际约10%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这项交易需取得必要的政府及监管部门批准。

  至此,海峡两岸芯片代工工厂之间长达6年的诉讼案终于尘埃落定。台积电此前曾向美国加州地方高等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张汝京违反与台积电在2005年签署的协议,并要求中芯国际赔偿其超过10亿美元的利润损失。台积电辩护律师查宁说,本案涉及65项商业机密,这是他所遇到的规模最大的商业间谍案。

  11月3日,加州地方高等法院陪审团最终认定中芯国际败诉,称该公司侵犯竞争对手专利并非法盗用其商业机密。法院法官史蒂芬·布里克当时表示,将评估台积电的损失,判定是否永久禁止中芯国际在美国境内销售存在争议的相关产品。

  参与此案的中芯国际律师称,张汝京的离职并非和解协议的一部分。但业界普遍认为,这位中国“芯片之父”敏感时期挂冠而去应该与此诉讼案的判决结果有关。

  拖沓的诉讼案

  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之间的官司已经持续多年。

  2003年12月,台积电针对中芯国际提起了一系列法律诉讼,指责其采取雇用台积电前员工的方式窃取自己的技术专利。台积电方面称,在2000年,中芯国际雇用了约180名曾在台积电工作过的员工,并要求他们带回老东家有关设立基金、制造芯片及其他设计原则的相关文件资料。

  2005年1月,中芯国际与台积电达成一纸协议,同意6年内向台积电支付1.75亿美元的费用,同时移交问题文件,停止使用涉案的技术与制程,并不再公开其商业机密。台积电称,当时他们还给予中芯国际6年的专利使用授权,但前提是对方须遵守和解协议内容。

  然而,后来的事态发展就像当年业界预测的一样,协议并未维持太久。2006年8月,台积电再次对中芯国际提起诉讼。查宁律师称,中芯国际并未归还涉嫌商业机密的相关文件,并继续不正当使用其商业机密。

  这次诉讼激怒了张汝京,中芯国际开始反击。2006年9月,中芯国际在同一法院反诉台积电,指称对方违反合约及违反真实公平交易原则。随后,双方又在大陆展开了司法拉锯战。同年11月,中芯国际向北京市高级法院提起诉讼,指责对方不但违反早先的和解协定,而且“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使用商业诋毁的不正当竞争侵权行为”,要求台积电赔偿并做出公开道歉。

  今年6月,北京市高院一审判决,不支持中芯国际对台积电的诉讼请求。于是中芯国际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但未及最高法院二审开庭(原定于11月25日),两家芯片代工大厂冰释前嫌,握手言和,而张汝京的退位也可能从此终结他与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之间长达数年剑拔弩张的对峙。

  张汝京与张忠谋曾共事多年,两人间的恩怨也由来已久。1977年,29岁的张汝京加入美国德州仪器(TI),当时张忠谋是德州仪器全球资深副总裁,也是张汝京的大老板。1987年,张忠谋回台湾创立台积电,开辟了将芯片设计和生产分离的“专业芯片代工”这一全新商业模式。

  1997年,张汝京也提前从德州仪器退休,创办了台湾世大半导体公司,自任公司总经理,并在短短三年时间带领公司实现赢利。2000年1月,在张汝京不知晓的情况下,世大大股东中华开发将该公司以50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竞争对手台积电,张汝京认为是张忠谋伙同中华开发盗走了世大,“两张”从此结怨。

  张汝京负气出走到大陆二次创业。2000年4月,他在上海创办了中芯国际,并从台湾挖来一大批技术骨干,其中不乏前台积电员工,这给张忠谋留下把柄。在此后的诉讼中,台积电认为张汝京从创立开始就一直利用台积电前员工非法盗用其知识产权。

  中芯国际的败局

  本刊记者获得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张汝京离任后,可能接受朋友的建议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比如教教书或者投身慈善事业,他还会以顾问的身份继续为中芯国际提供帮助,但中芯国际的张汝京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一些人认为张汝京是被赶下台的,“我甚至不能称之为‘辞职’”,一位分析师这样评价他的离开。也有消息称,张汝京3个月前就曾萌生去意,因为中芯国际董事会内部不接受他希望与台积电和解的主张。

  不过,台积电诉讼案的败诉也许只是压垮张汝京的最后一根稻草。从2005年起,关于张汝京将离任的传言就已经在坊间流传开来。由于公司业绩持续下滑,这位欲做行业颠覆者的代工狂人遭遇来自于股东方面的强大压力。

  近年来,中芯国际的财报均不好看,过去17个季度有16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3.234亿美元,同比下滑14.0%;亏损额扩大至6930万美元。此外,截至9月底中芯国际的现金资产仅有5亿美元,却背负着11亿美元的债务。自2004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到今年11月4日停牌,其股价已累计下滑83%。

  在10月底的电话会议上,张汝京曾乐观预测,由于折旧费用的大幅下降及客户订单的增加,公司有望在明年第三季度实现盈利,2010年全年将达到盈亏平衡。然而,他终究未能等到这一天的到来。野村证券分析师徐成说,早在一年前,作为中芯国际大股东的中国政府就已经对张汝京的领导失去耐心。

  实际上,张汝京一直在产量上为公司做加法。自2000年创立以来,中芯国际已建成7座芯片生产基地,并快速成长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工厂,这种产能扩张令人吃惊。而张汝京的这种建厂速度,早在10年多前业界就领教过。在任职德州仪器时,他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连续建了10座工厂,因此得到“建厂高手”的称号。

  中芯国际过度倚重规模增长遭非议。苏州和舰总裁徐建华就曾公开表示,中芯国际过度扩张,将使产业陷入恶性循环。虽然成长速度远超对手,但中芯国际技术研发能力一直未有大的提升,其研发积累被认为是全球前四大芯片代工厂商中最弱的。新加坡大华投资分析师说,他们在技术方面仍然落后,无法与一线厂商竞争。

  中芯国际不断地扩张,这使公司财务支出居高不下。去年11月,它引入了国资背景的大唐电信作为战略投资者,后者拥有中芯国际扩大股本后的16.57%,成为第一大股东。当时有观点认为,和大唐电信的合作,中芯国际有望搭上3G浪潮的第一班快车,但也没有什么效果。而在今年初,业内亦有消息称,该公司向国外的几家主要合作伙伴寻求战略投资,其中包括英特尔,但谈判最终没有下文。

  “老谋”深算

  2000年,那桩兵不血刃的离奇收购案着实让张汝京倍感耻辱;9年后,张忠谋再度将这位老对手推入无比尴尬的境地。

  全程关注两家公司恩怨的业内人士认为,在诉讼时间选择上,张忠谋拿捏得十分准确。2003年12月,中芯国际准备上市之时,台积电在美国对该公司提起侵犯专利权并窃取商业秘密的诉讼,此举导致张汝京不得不推迟上市计划。2004年3月,张汝京先后让中芯国际在香港和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一周后,台积电向美法院提交新证据。

  近几年中芯国际年年亏损,但张汝京仍顶着财务压力完成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的菱形产业的基本布局,拥有相对完善的生产线资产;另一方面,一直拖累中芯股价的巨大数额折旧明年将计提完毕,这意味着连续多年亏损的中芯国际明年有可能开始实现盈利。台积电选择此时重提旧案,时机也刚好。

  不过,台积电似乎并不急着置对方于死地。分析人士指出,拖拖拉拉长达6年的拉锯战或许意味着双方在意的未必是官司结果。据悉,双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部分相对成熟的芯片制程工艺。由于该领域毛利率较低,已成为各芯片厂家眼中的鸡肋。业界估计,即使和解破裂,中芯国际在美国市场遭遇禁令,也只会影响其5%左右的业务,不会大伤元气。

  目前,中芯国际的本土订单增长迅速。公司第三季度业绩中,来自大中华地区的销售收入环比增长33.5%,远优于北美地区的市场表现。今年6月,62岁的江上舟接替王阳元担任中芯国际董事长。这一人事变动被解读为中芯国际未来将得到中国政府方面更多的支持。江上舟曾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前不久当选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

  与国资背景深厚的中芯国际进行利益上的博弈,张忠谋可谓煞费苦心。一位分析人士称,其实中芯国际对台积电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台积电要的是内地市场,公司希望在诉讼案中占有话语权,但其底线是不要过度激怒对方。张忠谋也坦言,台积电想和解已经有一阵子了,并不想为难竞争对手。

  “台积电选择获得中芯国际股份是为支援内地产业发展,而不是为了破坏它,”查宁声称,这一结果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台积电也可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以保护知识产权之名压制竞争对手已成为芯片行业巨头手中的一大利器。2001年,英特尔就曾指控台湾威盛电子侵犯其奔腾处理器专利,该案数年以后和解告终。

  合作的可能性

  张汝京的继任者——63岁的王宁国曾任全球顶尖半导体公司应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全球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他还担任过大陆芯片公司华虹NEC董事长,后因12英寸生产线项目搁浅而离开。

  外界猜测,中芯国际希望与竞争对手合并以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而张汝京的反对是最大障碍,此次人事调整可能是在为重组铺平道路。目前上海正着力整合芯片产业,之前传出华虹NEC要和宏力半导体合并以壮大规模。

  11月11日,中芯国际复盘首日股票大涨73.68%,创下公司上市以来日涨幅最高纪录。江上舟表示,股票市场的表现说明投资者认可董事会的这项决定。

  资本市场也看好这次合作。汇丰银行给予中芯国际“增持”的评级。该机构分析师史蒂文·佩拉约说,你可以看到投资者对中芯国际上市以来的表现有多失望,新CEO可能会引入自己的团队,而此举也有望重新提振投资者的信心。业界盛传,现任华虹NECCEO的邱慈云与特许半导体首席技术官杨士宁被王宁国挖角,此二人曾担任中芯国际要职。

  对于台积电来说,此次达成和解协议使其获得曲线布局大陆市场的绝佳机会。据台湾媒体报道,台积电副董事长曾繁城已飞赴上海洽谈,双方达成共识,未来台积电将参与中芯国际的认股计划,取得共计至少10%的股权,让台积电成为中芯国际的最大股东。报道透露,未来两方还将促成进一步的合并。今年6月张忠谋复出时,投资圈也传出风声,称北京方面希望台积电未来能主导中芯国际营运。

  对此,台积电方面表现谨慎。张忠谋回应称,取得中芯股权完全是被动的,自己目前并没有打算与中芯合作,也不抱太大的希望。根据协议,台积电将不参与中芯国际董事会,不参与对方日常运营。有分析指出,台积电入股中芯国际仍受限于台湾地区的现行法令,能否达成认股计划还要看台当局两岸政策的未来发展。

  最后一层窗户纸尚未被捅开,但已经透出微光。

  因为受台湾投资政策的限制,台积电无法大规模向大陆转移芯片生产线。自2003年在上海建造了一条8英寸生产线后,该公司就没有得到更多机会。与此对应的是,台湾另一家芯片巨头联电申请合并苏州芯片代工厂和舰一案,却已获得台湾“经济部”原则上的同意。有分析称,正是看到联电投资和舰进展顺利,张忠谋才有了在大陆布局的想法。

  海峡两岸芯片代工龙头若改变内耗的现状,走向联姻,来自产业层面的变革或能得到进一步深化。

转载请注明来源:IT时代周刊:张忠谋欲擒故纵征服中芯国际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