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多屏融合业务模式

    |     2015年7月13日   |   2012年   |     评论已关闭   |    1443

客户世界|全新|2013-01-23

在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终端功能不断创新的今天,各种终端的功能已经颠覆了传统上的认知。随着“三网”和“4C”融合大潮的稳步推进,包括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平板电脑等在内的智能终端技术和诸多云计算应用正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如电视可以被用来上网、打电话;手机可以视频;用户可以利用电脑上的网络电话跟朋友联系,并且用IPTV看电视。然而三网融合的前进道路并非一马平川,目前业界已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观念:三网融合要想健康地发展,电视、PC和平板、手机等的三屏(多屏)统一和融合是关键。简单来说,多屏融合让多种终端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给用户提供无缝连接,实现资源的共享。多屏融合是三网融合踯躅不前的一个重大突破,通过多屏融合,才能实现内容、网络和终端的真正融合。

多屏融合是当前形势下推进三网融合的一条捷径,也是当前终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多屏融合的推进过程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由于用户经常会上传和分享视频等资料,这种双向的、以视频为中心的业务特性使得相关的网络编码和传输技术在不同终端之间的匹配成为难点。另外怎样给用户提供从一个业务转到另外一个业务、从一台设备转到另外一台设备的无差异体验也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内容方面,如何实现跨平台的内容发布、如何保证共享内容的安全等,都给多屏融合带来了挑战。由于多屏融合涉及到的终端种类丰富,不同屏幕的产品型号、平台、操作系统、接口都不一样,如何让视频、音频、图片等内容可以适应不同的高清电视、PC、手机、相机等移动终端,如何自动转换视频内容适应不同设备,都将是多屏融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当前不同终端在内容共享上主要采用业务用户模式,即用户通过使用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多屏业务来实现不同终端对同一资源的获得,然而这一模式受制于内容资源提供方之间的竞合关系——特别是电信运营商与广电运营商之间的利益纠葛。另一种模式是在终端设备之间实现内容的实时传送,就成为内容共享的一种捷径。

笔者以下就这两种不同的融合模式进行讨论。

1、用户匹配业务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的运作机理是运营商提供相应的多屏业务,然后用户选择是否购买。运营商凭借对各种内容资源以及网络渠道的掌控能够将内容同时发送到手机、电脑、电视等三个终端,用户购买了此业务即可实现在不同的终端上获得同样的内容。例如购买了多屏业务的用户在家里通过IPTV订购了某段视频后可以先在电视上观看,然后在PC上接着看,如果没看完,出门后还可以通过手机继续观看剩余的节目。多屏业务允许设备之间的无缝切换,无需用户多次登陆认证,此外后台系统还可以记忆用户的喜好与习惯,针对用户的设备主动对内容进行适配,并可以根据用户偏好和场景来调整用户观看的体验。上海电信在2010年11月份率先推出了“三屏互动”新业务——“翼视通”,就能够实现同一视频节目在电视、手机、电脑等多个终端跨屏交互,不过国内的多屏业务发展非常落后而且进展缓慢,国外的多屏融合业务发展要远比国内成熟。以IPTV为例,早在1999年,英国Video Networks公司就推出IPTV业务,到2003年上半年,全球有30多家电信运营商推出了IPTV业务。可是国内IPTV从2003年9月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东方宽频”推出网络电视业务开始,比国外迟了很多年,加上广电总局迟迟不发放IPTV的经营牌照,广电系统与电信系统无法在发展IPTV业务上进行深度合作,到今天我国的IPTV用户还非常有限,因此国内的多屏融合更需另辟蹊径。

2、终端传输模式

如果用户掌握了内容共享的主导权,即用户自己具备在不同终端之间切换内容的能力,实现自下而上的“革命”,那么多屏融合的进程就有望加速推进,而这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目标可以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得到实现。苹果公司是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其推出的Apple TV产品中的AirPlay功能就能够通过Wi-Fi无线网络系统将互联网和电脑上的内容传送到电视机上的机顶盒当中,特别是可以将iPhone、iPad或iPod Touch上的视频和音频无线传输到电视上。虽然Apple TV还有一些局限性,例如支持的视频格式有限,但这款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苹果在这款产品上不断改进,2010年9月,苹果推出了新版的Apple TV,价格也较前低得多,从原先的229美元降至99美元。老版的Apple TV有一个硬碟,让用户线上购买和储存电影、音乐和电视节目;新版Apple TV则完全围绕流媒体和租赁展开,不能储存内容,但和老款一样可以把储存在家庭屯脑上的内容通过Wi-Fi传输给电视机。除苹果外,谷歌的“Google TV”、微软的“维纳斯计划”、英特尔的无线显示WiDi(WirelessDisplay)技术都具有类似的特点,即在不同设备之间实现内容的实时共享,对于运营商来说这项技术具备特殊的意义。电信运营商之所以没有发展起IPTV业务就是因为缺乏电视内容资源和IPTV集成播控平台,而现在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实现互联网资源对电视资源的替代作用,并由用户自主播放内容,这对于电信运营商争夺三网融合的主导权很有帮助。

中国移动近期创造了一个新的技术名词WiMo,就是类似的技术。WiMo全称是(Wireless Mobile MultimediaTransmitting)移动终端无线多媒体传送技术,它支持移动终端与大屏幕设备间无线、实时、高清音视频信息传输的技术,能够实现以移动终端为核心的多屏共享互动。如果在用户的手机和电视机上安装上相应的WiMo装置,借助无线网络,就能实现将手机上的内容在电视上演绎的效果,这可以突破手机屏幕太小的劣势。现在手机上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非常丰富,智能手机多媒体解码能力增强,智能手机的内容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硬件配置的进一步增强、功能进一步扩展,将来智能手机就是一台微型电脑,容纳的资源非常丰富,WiMo技术就有了很大的施展空间。

不过WiMo技术要成功商业化还面临着众多挑战,终端适配是其中之一,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具有强大的产业链支持。目前中国移动联合大唐电信、联想、海尔、创毅视讯、CYWEE、华硕、三星、LG、Siliconimage、Marvell、博通、ATHEROS等12家厂商启动了WiMo技术与产业合作,产业链初具规模,但是离大规模推广WiMo技术还有距离。在技术上WiMo也有待改进,如何做到移动终端、Dongle与电视之间的快速匹配;如何减少WiMo手机重量和功耗以适合较长时间玩游戏、上网或阅读的需求;如何有效抑制WiFi高速传输时的干扰;如何让手机菜单完美地呈现在电视屏幕上,这些都将是WiMo技术面临的潜在挑战。

结束语:以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人们无疑是欢迎多屏融合技术的。以电信运营商的财力、掌握的内容资源以及对移动终端和整个产业链的影响力来讲,它们是开发这项技术的最合适人选。虽然前期在研发以及终端适配方面都将投入巨大的成本,但是只要坚持下来,等这项技术成熟、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起来之后,具备WiMo功能的手机将有望成为手机市场的新宠。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12年11月刊;作者单位为博斐逊企业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来源: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多屏融合业务模式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