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外包”提速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92

|王伟平|2010-04-08

“在岸外包”提速


服务能力“出口”转“内销”,或许才是外包产业与传统行业的双赢之道。


作者:王伟平 |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 2010-04-08

根据麦肯锡的调研报告,预计201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以上。而2009年上半年,全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的执行金额为25.6亿美元,这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份额百分比仅为个位数,前面的路还有很远。

浙江是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一个缩影,“外交内困”的原因是存在着文化语言障碍、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高端人力资源匮乏、产业规模小、缺少自主品牌、企业服务能力不足等不少亟待解决的结构性矛盾。

如何走好服务外包产业的下一步?我认为在大力发展离岸外包的同时,更要重视在岸外包的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主要基于网络与软件技术,提供服务的企业绝大多数是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而通过信息技术为传统产业服务,可以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因此,各省要把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作为优先扶持的重点产业,与促进产业优化和经济转型的大局相结合,给予全力培育,使其成为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各种在岸业务流程外包,不断拓展外包业务范围,促进金融保险、加工制造、公共卫生、政府部门等行业的外包服务,保证服务外包产业的科学、高速、持续发展。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加强公共服务和环境改善,建设形成聚合效应大、承接能力强、辐射区域广的长三角服务外包产业带。

如何解决服务外包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我认为要尽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一批外包产业基地,建设一批重点服务外包园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资质的外包服务企业,形成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竞争力的服务贸易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浙江省结合自己的实际,高起点地做好了规划,并以杭州、宁波为重点,逐步向具备条件的其他地区推进。  

在加强载体建设的基础上,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加快培育浙江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龙头骨干企业。一方面整合现有企业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外包企业,特别是具有服务外包渠道的企业来浙江省投资创业,从而形成区域聚集效应。

我们要借鉴国际服务标准,与国际商业惯例相适应,清理限制产业分工、业务外包等影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不合理规定,降低服务外包产业人与人打交道的交易成本,让转移过来的企业能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水准的管理和服务,创造承接服务业转移的“洼地”。

各省要在研究信息服务运营共性支撑技术与规范之后,建立起软件服务运营业务与技术标准体系。把握企业发展与服务转型关键需求,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加强由传统的软件项目驱动型企业向服务、咨询型企业发展的引导工作,引导软件企业向服务转型。

此外,浙江省还会积极促进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鼓励采取多层次融资,积极扶持企业上市。从不同角度优先支持服务外包项目,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发展。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副处长。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在岸外包”提速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