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     2015年7月13日   |   2010年   |     评论已关闭   |    2254

客户世界|杨泳波|2010-07-13

骂的到底是谁?

记得有一位耳唛美眉问我:“您是心理咨询师?我觉得我就有心理问题,真的,我还去医院心理科看过呢,不光是我,我知道还有两个姐妹去看过心理医生呢。”

我问她:“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呢?”

她说:“我每天心里都特别烦,情绪低落,怎么都高兴不起来,而且经常头疼,失眠,做恶梦,体质比以前也差多了。”

我问:“有什么具体原因吗?”

她想了想,说:“自从干上这个工作以后吧,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挨客户骂的时候,久而久之的,我就很难再高兴起来了,您说,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了呢?”

我说:“你是不是觉得客户在骂你呢?”

她说:“当然,难道不是吗?”

我说:“你要是觉得那不是骂你的话,你心里还会难受吗?”

她说:“要不是骂我的,我干嘛自找不痛快呢?但是他们确实在骂我,咱不能自欺欺人呀。”

我说:“哦,我倒觉得他不是在骂你,因为你们素不相识,又没招他惹他,他骂你干什么呢?他或者是因为自己内心不平衡,到你们这里来宣泄,或者是对你们公司有意见,在骂你们公司嘛。”

她愣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是呀,我怎么从来都没这么想过呢。老师,还是您这句话管用,这么一想的话,我心里一下子就透亮了。没想到我到医院心理科咨询了六回都没解决的问题,让您一句话给解决了。”

怎么都离不开“我”

为什么一句话就能解决这位耳唛美眉的心病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我清楚,她把“我”给泛化了,把不该揽到自己身上的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了,所以自寻了很多的烦恼,以至于认为自己有了心理问题。据我所知,有一部分耳唛天使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而整天闷闷不乐,或者干脆离职。

“他为什么要骂我?”、“他怎么对我这么不礼貌?”、“这种人我真看不惯”、“我太生气了”、 “我太郁闷了”… …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没错,都离不开一个“我”字。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所有的心理活动是不是都是以“我”为主语的?这样就先入为主地将万事万物都置于“我”这个有色眼镜之下了,看什么都要带着“我”的色彩,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越是陷入“我”这座山里,你就越发地看不清楚自己和周围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而越是看不清楚,便越容易更深地陷入烦恼之中。

刚才提到的那位耳唛美眉,是不是被“我”蒙住了双眼呢?自从被客户骂那刻起,便认准了客户就是在骂自己,于是天天积累着这种痛苦,从此便越陷越深。其实一旦跳出“我”,用简单的思维和常识,就可以想明白这个道理的,这不,这位美眉一经提示,脑筋一转,经年累月的痛苦,一下子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回过头来想想,这么长时间的痛苦是不是在作茧自缚呢?这种痛苦是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呢?

“我”到底是谁?

那么,这个很难摆脱掉的“我”,到底是谁呢?是我们的名字吗?是我们的身体吗?是我们的心灵吗?还有,这个“我”,是生活身份中的“我”,还是工作身份中的“我”呢?如果再细分起来,那么这个“我”还有更多的层面:生活中,作为女儿/儿子的“我”, 作为父/母亲的“我”,作为妻子/丈夫的“我”,或者男/女朋友的“我”,作为同学、朋友的“我”┅ ┅工作中,作为座席代表的“我”,作为下属的“我”,作为上级的“我”,作为公司员工的“我”,作为同事的“我” ┅ ┅这里面既有不同层面的 “我”,又有不同身份时候的 “我”。所有这些“我”,都是“我”,也都不代表全部的“我”和真正的“我”。正如你不能说你的胳膊就是你,你的腿就是你,甚至你的衣服就是你一样,尤其是作为一个职业角色的你——座席代表,一定要区分清楚,你只是公司的一个化身,你的一切行为是代表公司的,而所有客户对你的言行和态度都是指向你所属的公司,不是真正的你。

知道有这么多的“我”,有什么意义吗?当然有。当你心情有变化,尤其是心情不快的时候,你就先静下心来想想,此刻是哪种身份的“我”、 哪个层面的“我”感到受伤害了呢?比如,像前边我们说的那位耳唛美眉,在受到客户辱骂的时候,她的身份是哪个“我”呢?对,是作为座席代表的“我”,她的自我的哪个层面呢?对,是心灵层面的那个“我”。当你分清楚了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跳出周围的群山,而一睹庐山真面目了。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那位耳唛美眉当时分清楚了她挨客户骂时候的身份,她就会知道那是在骂工作中作为座席代表的“我”,是作为公司化身的“我”,与她本人没什么关系,她就不会为此而痛苦了,不是吗?

我们之所以会把“我”泛化,就是因为没有分清楚“我”的不同身份和层面,把它当成整个的“我”了。事实上,“我”是一个多面体,任何一面都只是一个方面而已,远远不是全部。当你将局部当成全部的时候,你就识不得庐山真面目了,在你痛苦的时候,你的痛苦就会无形中被放大许多倍,而被淹没其中,不能自拔。

今天的主题,我们讲了这样一个道理, “我”是由多个侧面组成的,“我”有很多的身份,不同的层面和身份并不代表整个的“我”和真正的“我”。 当你遇到不快的时候,区分清楚是哪个“我”的事儿,该是哪块儿是哪块儿,不要当成整个的“我”和真正的“我”,天就塌不下来。记住这一点,你就不会放大你的痛苦了。

作为耳唛天使,你只需记住这一点就行了,当你坐在座席上的时候,你已经不代表你自己,而是代表公司了,你的一切行为是代表公司的,而所有客户对你的言行和态度都是指向你所属的公司,不是真正的你。这样的话,你就不会受到来自工作中的心灵伤害了。

本文刊登于《客户世界》2010年06月刊“耳唛天使 心灵家园”栏目,作者为呼叫中心心理辅导及职业训练专家,《耳唛天使》成长系列丛书作者。

责编:yangyining

转载请注明来源:“我”是谁?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