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支付模式下风险防范

    |     2020年8月25日   |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1370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颠覆传统的支付方式的新型应用。互联网巨头开发的互联网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通过二维码等新型支付方式,支付不再需要经过出示卡片、POS机刷卡、输入密码、签字等步骤,客户仅需将银行卡提前绑定支付app,手机扫码即可完成支付,交易效率显著提高。为适应新型支付方式,银行开始发行即时办卡、即时消费的虚拟卡,如建设银行的E付卡、广发银行的极客卡等等。

新型支付模式存在的主要风险

新型支付模式不同于传统交易的风险特性,其风险更具隐蔽性,风险涉及的环节也更多更广。由于其整个交易过程均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渠道(运营商网络)及支付各方(银行、商户、第三方平台、客户)需合作完成交易过程,如果各方面保密措施不严格,各环节风险控制不完善,可能引起支付信息泄露,造成客户资金损失和隐私泄露。各风险环节主要存在于:

一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端。当前,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被广泛使用,无论是在京东、淘宝、美团、饿了么等网络支付中,还是在超市、商场、电影院等的实体商户现场支付中,均少不了第三方支付的身影。多数支付平台绑定着客户的银行卡,掌握了银行卡账号、安全码等信息,一旦收到网络攻击,信息泄露隐患高,且绑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后一定额度内无需银行重复授权即可进行,虽然获得支付的便捷性、但同时也为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是在银行端。银行为了提高支付效率,也与第三方公司共同开发新型支付模式,如APPLEPAY、HUAWEIPAY等,绑定终端设备(手机、手表)等作为电子钱包,通过专属POS机识别设备完成支付。其支付环节涉及银行、手机终端、第三方公司,在丰富支付方式的同时,即在增加的支付触点中进行一次信息传输,而每产生一次信息传输均有可能造成信息泄露。

三是客户端。近些年,各种新型支付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来,而部分客户,尤其是不发达地区客户或是中老年客户风险意识较为落后,仍停留在传统风险防范上,面对着花样百出的欺诈手段,往往防不胜防,如误入钓鱼网站,误扫描了套取客户信息或直接支付到指定账户的二维码等现象屡见不鲜。

新型支付模式下风险防范的应对之策

(一)加强支付信息管理,利用多种安全技术控制风险。

新型支付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信息泄露,互联网的开放属性,导致信息容易受到攻击,尤其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的竞争不仅关乎客户安全,更是银行收益的重要来源,因此加强支付信息管理刻不容缓。

1、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为依托的金融科技,创新建立智能的实时风险防控系统,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挖掘采集分析,即时分析和评估正在进行中的交易风险程度,在到达阈值时锁定风险交易,达到控制交易风险的目的。

2、互联网技术可使人们的行为变成数字的形式存储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一次次的线上支付,各支付平台可掌握客户的行为习惯,通过综合分析,开发出多种识别客户身份的验密方式,如指纹支付、面部识别支付、手势动作支付等,从而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3、银行和支付平台可借力多种安全技术提升支付中的风险防范能力,如综合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等,结合自身实际,开发专属个性化的支付防范技术,让风险防控手段不再千篇一律,有效控制网络支付风险。

(二)开发产品功能、加强持卡人自我管控银行卡的能力。

传统模式中,当持卡人发现银行卡存在风险时,需要致电客服热线才能管制卡片,此方式无法第一时间控制交易,极有可能在电话接通之前已发生盗刷。因此,银行可开发产品功能,以实现客户自我管控银行卡的需求。客户可通过手机对其银行卡操作“一键锁卡”或设置限额,自行开通或关闭境内外用卡权限,随时随地可管控名下的银行卡,有效降低网络盗刷风险。同时银行还可以开发动态银行卡,实现银行卡卡号、安全码实时动态变更,最低限度地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三)深化监管部门责任、加强持卡人风险防范能力。

金融、网络监管及公安部门应承担风险防范责任,对网络攻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制止并处罚,为支付各方搭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同时银行和各大支付机构也要注重培养持卡人的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定期开展安全用卡宣传教育,向持卡人揭秘欺诈手法,普及安全用卡知识。

总之,新型支付的风险,需要由监管部门、银行、支付机构、持卡人共同努力,从监管、技术、产品、意识等多方面共同维护绿色的安全网络环境,保护资金安全。

 

 


现如今,在中国城市生活的普通人完全可以实现无现金生活。电子支付的普及让大家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交易支付安全和隐私被窥探的风险。

不管是金融企业将支付渠道拓展到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巨头借水银泻地般的渠道便利承载更多的金融产品。都需要解决交易风险识别与规避,都需要对其客户进行引导培育和保护。

在互联网金融交易涉及的所有流程环节中,交易各方都需要获得完善的法律保护,富有成效的流程保障,以及安全可靠的金融技术保障。

作为服务提供方的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企业,则需要在事前预警和事中实时监控与干预中投入更多精力,通过Fintech的各种先进技术应用,使得金融交易成本更低,交易过程更安全。

——张辉

 

 

作者:姚蓬刚;单位为建设银行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天津分中心;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20年8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型支付模式下风险防范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