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能力拼图之专业力

    |     2022年7月12日   |   2022年,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778

在讲师的能力拼图中,专业力作为讲师十个能力项的底层能力项,承担着储备专业理论的重要作用,其掌握程度将会对其余九个能力项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心理学对能力的定义,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是指包含了体现该能力的知识、技能与意愿。基于意愿很难被准确测量且不易通过培训得到提升的特性,实际培养中,多是聚焦在该项能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层面。

根据上述逻辑,可以对讲师能力拼图中的十个能力项进行划分,专业力偏向知识层面、关注理论,其余各能力项偏向技巧方法层面、关注实践。所以,专业力为其他能力项提供了实践的理论基础。掌握专业知识,是讲师能力拼图的学习起点,更是新晋讲师搭建能力拼图的必经步骤。

既然讲师学习专业知识是必须且重要的,那么基于讲师能力的专业知识的边界与方向,就需要有一个基本的设定,以方便学习者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因为有关于讲师能力的理论知识涉及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范畴,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未设定统一标准,这就给学习者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如何安排学习计划并开展有效学习,才能达成专业力所要求的掌握程度?

必须说明的是,若以理论为维度,确实无法给出一个公认的标准的学习清单,但如果换一个思路,放弃理论维度的切入思路,而是从实践反推理论,即基于讲师授课能力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场景,逆向归纳技能中的理论知识,虽然仍然不能给出一份全面的知识学习清单,却能够以实用性为逻辑出发点输出一份讲师授课能力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必备清单。以满足讲师能力拼图中,对专业力的掌握程度的评价要求。

即讲师能力拼图中对专业力所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自于能力拼图中其他能力项的知识归纳,属于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因为没有知识储备,就无法指导相关能力项中技能技巧的实践运用。

那么,专业力中所收纳的理论知识究竟是哪些?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呢?

作为讲师能力提升的核心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归纳总结来呈现知识间的关联和逻辑性。通过知识方向与知识性质两个维度的设置,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辨识划分,从而搭建专业力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理论。

知识方向主要围绕课程的内容(知识技能)、结构(设计开发)、输出(演绎呈现)三个维度,而知识性质则通过道法术三个层次进行划分。具体结构见表1。

表1:知识性质的道法术

根据上述逻辑划分所归纳的授课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了更好的理解掌握,逐一阐述上述理论的使用场景和在能力拼图能力项中的指导作用将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道层面的成人学习理论与认知发展理论

在现代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与组织发展是被证实具有重大价值而存在的职能,这就要求对人才与组织发展的实施对象,成人的学习特征进行研究和定义。

在众多的相关研究理论中,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在1967年提出的“成人教育学”理论极具代表性,他把成人教育学定义为“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并在他所著的《被忽略的群落:成人学习者》一书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

诺尔斯认为,成人由于人生经验较为丰富,思想比较复杂,对学习的要求,无论是学习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学习的目的以及能否达到、怎样达到等,都要经过仔细辨别和思考。

基于诺尔斯的理论研究,所得出的成人学习过程中遵循的四大法则至今都在指导着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这四大法则分别是效果法则、练习法则、联想法则与有备法则。

相较于成人教育学理论,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也为培训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认知发展不是简单的向已有的知识存储里增加新的事实和想法的过程,它阐述了一个基本特征,新知识的学习是需要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作为讲师,虽然不必全面掌握上述两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但对理论中相关的结论,尤其是对授课有指导作用的理论,仍需要认真掌握,吸收消化。这些理论作为底层逻辑,将会延申出更为具体的原则与方法。

关于法层面的5个重要理论知识

在认知发展理论与成人教育学理论的底层逻辑之上,更为具体的理论知识将会更为直观的指导授课工作的开展。在被定义的法的层面,根据划分的三个方向,以授课技能及场景反推出5个理论知识。分别是作用于内容方向的库伯学习圈;作用于结构方向的学习金字塔原理、

教学目标分类、ADDIE课程开发模型;作用于输出方向的信息影响行为4步法。

课程的主体是内容,讲师必须先输入再输出。输入即学习,而成人学习中,体验学习无法绕开,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1984年,他的著作《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一书中提出了颇具影响的体验学习概念(图1)。

库伯在书中把体验学习阐释为一个体验循环的过程:实现了从具体的体验阶段到对体验的反思阶段,再到形成抽象的概念的阶段,最后到了主动实践阶段。如此循环,形成一个贯穿的学习经历,学习者自动地完成着反馈与调整,经历一个学习过程,在体验中认知。这套体验学习模式,也称为体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

图1:库伯学习圈

对于这一理论的掌握,将有助于讲师实现从具象经验到抽象理论的归纳,有助于为学员提供更具价值的培训内容。

课程需要内容,但不应只依靠内容,也需要借助科学的教学结构来帮助学员更好的吸收消化学习内容。在这一方面,学习金字塔原理、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ADDIE课程开发模型都是非常经典且有效的理论知识,能够指导课程实现高质量的开发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习金字塔原理中对不同教学形式影响学员记忆的比例如此精确,但这未必是真实可信的,但如果抛去这些数值,回归学习金字塔的提出人,埃德加·戴尔在他的原著《视听教学法》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的概念,确实能够对课程在开发设计阶段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吸收转化,有着非常有效的指导评价(图2)。

图2:学习金字塔

教学目标作为课程开发设计的必要元素,这一领域内有非常多且经典的相关理论,诸如布鲁姆、加涅等都对教学目标有过系统的理论研究。无论采用哪种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都应当使得教学目标为课程开发设计服务,来提升课程的设计开发质量,达成培训效果,产生培训价值。

只要涉及课程的开发设计领域,ADDIE 模型就无法回避与忽略,ADDIE第一次出现在 1975 年,它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为美国陆军设计和开发的培训模型,主要包括 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ment(开发)、Implementation(实施)、Evaluation(评估)五个阶段。

ADDIE 模型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核心问题,要学什么?如何去学?学的怎样?所以,在ADDIE五个阶段中,分析与设计是前提,开发与实施是核心,评估是保证,三者互为联系,密不可分。

即使课程内容精准、结构清晰,也仍然需要有效输出,而在输出阶段,掌握行为科学方面的理论,用以更有效的调动学员的学习能动性,施加影响。

在众多的理论中,信息影响行为4步法是一个值得采纳的实用理论,因为培训的本质,是有效经验的大规模复制,这也说明,培训是一种对信息的传递。任何信息要对别人产生影响,必须包含3个重要的环节,分别是引其注意、使其理解、让其相信,上述三个环节有效达成,才会触发第4个环节,促其行动。以上4个环节合并在一起,就形成了信息影响人的4步法则(图3)。

图3:信息影响行为4步法

通过对库伯学习圈、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课程设计开发模型、学习金字塔原理、信息影响行为原则的学习掌握,可以帮助讲师从内容、设计、输出三个方面搭建起对于授课能力提升的理论支撑,使得培训课程的质量可控,提升学员对培训内容的吸收消化程度,从而增强培训价值。

关于术层面的6个方法工具

理论指导实践,必须有更为具象的操作方法或工具。

所以,基于讲师能力拼图的专业力-理论体系的逻辑,必须包含知识性质中术层面的知识内容,即可以用于实操的方法工具。在这一部分,沿用内容、设计、输出三个划分范围,共采纳6个方法工具,分别是基于内容的费曼学习法、基于设计的课堂教学的90/20/8法则、教学设计9步法、学习结果划分与成人学习螺旋;以及基于输出的成人注意力曲线。

费曼学习法相较于库伯学习圈,它给出了更为详实的对知识内容的输入内化的步骤,按照相应的步骤,即可完成对输入知识的内化。

图4:费曼学习法

费曼是纳米技术之父,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定义是学习任何东西,如果能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不带行话术语,向完全没有此概念认知的对象输出,如果听众都能听明白,说明真正内化掌握。

而要达到这个层次,必须经历6个步骤,分别是获取、输出、转化、精进、反思、检验。费曼学习法的掌握有助于帮助讲师快速且高效的掌握新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的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形成课程内容的逻辑闭环。

即使是在“术”的层面,基于设计方向的方法工具也是最为全面的,这与在“法”的层面形成呼应,因为在设计方向上,更容易实现课程设计开发的标准化。

首先必须关注的是90/20/8法则,又称之为成人积极学习法则,出自《重构学习体验-以学员为中心的创新性培训技术》这一经典著作,作者鲍勃·派克。

成人积极学习法则是一个课堂时间分配的实操方法,对有效学习时长、专注力时长、注意力时长都做了设定。即单课时的有效时长不要超过90分钟,专注时长是20分钟上下,故而一堂课程至少需要3中教学形式,且每隔8分钟要保持对学员的互动关注。以上这些数据能够指导讲师在课程开发设计过程中提供开发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

但仅仅掌握成人积极学习法则,在设计开发内容复杂的课程时,仍会稍显吃力,就需要更为系统的教学设计模型,故而引入加涅的教学设计9步法(图5)。

图5:加涅教学设计9步法

加涅是培训与教育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教学设计九步法出自1974年他所编撰的《教学的学习要旨》一书。加涅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因此教学程序应当与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

因此,加涅依据其学习理论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九个步骤,分别是: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激活旧知/呈现信息/提供指导/进行练习/提供反馈/评估绩效/固化迁移。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加涅的这一模型虽未彻底细化,但却不妨碍该模型成为评判课程开发设计质量好坏的经典标准,因为现今课程设计开发的诸多模型都是基于教学设计9步法的延申或细化。

加涅对教学设计领域的理论贡献极多,除教学设计9步法外,对于他在1977年再版的《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使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结果的表述设计最佳的学习条件。这五种学习结果分别为态度、运动技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图6)。

图6:加涅不同学习结果的划分

其中,可以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归纳为认知类别,加上运动技能和态度,就成为了教学目标常见的3种分类,通过对学习结果的识别分类,可以帮助讲师明确课程开发的方向、目标和评估层次,从而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

相较于西方的经典理论,在如何设计课程上,国内也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储备,在韦国兵与施英佳编写的《引导式培训》中,提出了成人学习螺旋,成人学习螺旋的特点,其逻辑并非是闭环的,而是螺旋式上升,后一循环比前一循环更深、更高,后一循环需在前一循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习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补充,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这个螺旋要经历5个步骤,分别是产生兴趣、接收信息、加工处理、得出结论、渴望实践。这一理论能够为讲师在课程设计阶段提供更多的设计结构,以便设计出更为贴合学员的高质量课程(图7)。

图7:成人学习螺旋

高质量的课程需要高质量的输出。作为讲师,熟悉成人注意力的调动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帕拉迪诺所著的《注意力曲线》能够帮助讲师了解和掌握成人注意力的调动原理,从而更好的安排课程的演绎与呈现技巧的使用。课程演绎与呈现的本质是与管控与调动注意力,目的是将学员的注意力调动并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图8)。

图8:成人注意力曲线

通过图8得知,曲线的中心范围即注意力专区,也被称为最佳表现范围,或称作个人最佳功能区。倒U曲线中的顶端,也就是最中心的部分代表了最高峰值。越接近这个峰值,也就越接近受到刺激和保持注意力的最佳状态。

刺激水平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注意力达到一个顶点的时候,刺激水平持续提高,注意力也不会随着升高,反而会下降。

通过对注意力曲线理论的学习掌握,能够指导讲师在授课过程中,合理的设置刺激学员的教学形式,迎合成人学习的相关特点,从而实现有效的信息输出。

通过对费曼学习法、90/20/8法则、教学设计9步法、学习结果划分与成人学习螺旋以及注意力曲线理论的学习掌握,完善在讲师能力拼图-专业力的理论知识体系,以便为后续各能力项的技巧掌握提供理论支撑。

结语:

当然,基于讲师能力拼图的专业力所设置的理论知识,是作为讲师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而存在的,随着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深入,更加细致全面的模型也在发布与迭代,每位讲师都应当持续学习,认知研读,充分理解,正确掌握。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技能提升的道路上,做到逻辑清晰、功底扎实,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实现有效创新。

以上便是对于讲师能力拼图中专业力的系统解读。

 

作者:何铄煌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22年6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源:讲师能力拼图之专业力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