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战略引资细节上半年有望正式宣布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33

||2009-02-07

昨日,一位接近中芯国际(下称“中芯”)总裁张汝京的消息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中芯国际战略引资行动进入最后阶段。“上半年也许能正式宣布。”该人士表示,目前双方正围绕价格进行谈判,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宣布。

七月前或正式宣布

本报记者最新获悉,针对战略引资行动,中芯努力权衡的目标是,既要让新的战略投资者以合理价格入局,又要照顾到原有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引资一事,对于中芯的长期战略,应发挥紧密、长远的综合效应。

截至目前,这也是中芯自前年对外放风、今年以香港上市公司名义发布确认之后,在战略引资行动上透露的较为清晰的时间表。

引资进入尾声,至少可以提振投资人与代工客户的信心。只是,目前已是5月上旬。如果上半年正式宣布,这意味着,留给中芯完成谈判的时间,只有一个半月了。

引资对象仍未知

但上述消息人士仍未透露中芯试图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后者属于产业资本还是纯粹的金融资本。

本报获悉,中芯起初曾与多家私募机构做了接触。其中,Kohlberg Kravis、Roberts&Co.Bain以及General Atlantic三家私募基金曾试图投资6亿美元,获得20%~25%的股份。但目前这一消息已无下文。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中芯此次很有可能引入国有资本。此前曾有过接触的包括华虹和贝能。

Isuppli中国半导体分析师顾文军此前对本报说,他更希望产业资本入局,尤其是那些在半导体领域享有盛名的巨头,比如IBM等公司。因为,长远而言,相对资本,中芯更需要一种稳定的技术提升力量。

而在全球四大代工巨头中,中芯确实相对缺乏强大策略联盟的支持。即使是第四名代工企业新加坡特许,也一直与IBM、AMD合作紧密。在先进制程上,一直领先中芯一筹。至于台积电,背后一直有着飞利浦资本的支持。

中芯完成引资铺垫

半年多来的动作迹象显示出,为顺利完成引资,中芯已经作出了许多铺垫。

首先体现在它的快速布局上。随着今年年初深圳独资工厂的成功落地,中芯已在大陆完成“菱形布局”,即以武汉12英寸厂为中心,环以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成都五大生产基地的空间布局。

这种布局,不但可以强化中芯未来产能供应,还可结合中芯自身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整合资源,提供定制化代工服务。同时,还为其后进入的竞争者筑起一道资源整合屏障。

此外,去年底,它与IBM签订了45纳米技术转让协议。IBM技术入局意味着,中芯已获得进入全球顶级半导体代工阵营的技术门票,提供更高附加值产品的代工。这对投资人而言,显然是一种诱惑。

而更让投资人注目的,也许是中芯退出DRAM代工,强化逻辑产品生产。因为,前者虽然创造不少现金流,提升了营收规模,但因单价走低,已是中芯持续亏损的重要原因。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芯战略引资细节上半年有望正式宣布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