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平台的特征分类与主流平台解析

    |     2025年7月7日   |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138

一、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分析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重塑了信息传播的格局,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本小节将从传播方式、内容形态、用户交互、个性化推荐及商业模型等维度,深入分析新媒体的特点,探讨其对社会生活、文化传播乃至经济模式的影响。

新媒体的五维特点

1.传播方式:即时性与广泛性并存

新媒体平台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其即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能够让信息在几秒内迅速传播至全球,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差。同时,借助互联网的无边界特性,信息传播范围广泛,不受地域限制,实现了“一点发布,全球共享”的传播效果。

2023年,某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期间,一位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精彩瞬间被现场观众拍摄并立即上传至微博。该条微博在发布后的几分钟内迅速传播,短短几小时内转发量超过百万次,评论数达到数十万,成功登上微博热搜榜榜首。据统计,微博在该赛事期间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增长了30%,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超过100亿次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新媒体的即时性,也体现了其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信息跨越国界,被全球范围内的网友所关注。

内容形态:多元化与碎片化

新媒体内容形态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信息接收偏好。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形式尤为突出,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此外,内容碎片化也是新媒体的一大特征,短小精悍的信息单元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便于快速消费和分享。

2025年春节期间,安徽黄山歙县瞻淇村的传统非遗项目“徽州鱼灯”通过抖音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当地村民将鱼灯巡游的精彩片段剪辑成15-60秒的短视频,配以动感音乐和文字解说,生动展现了鱼灯舞动的绚烂场景与民俗文化内涵。这类短视频以碎片化形式呈现,单条视频平均时长仅30秒,却因高度视觉冲击力和文化独特性引发全网关注,相关话题视频总播放量达17.1亿次,吸引超30万游客实地打卡。用户通过滑动屏幕即可快速浏览多个鱼灯表演片段,并一键转发至社交圈层,体现了新媒体内容“短平快”的传播优势。同时,平台还衍生出鱼灯制作教程、慢动作特效、非遗传承人直播等多元内容形态,进一步丰富了文化表达的维度.

用户交互:高度参与化与社群化

新媒体平台强调用户参与和互动,用户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内容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评论、点赞、转发、分享等功能让用户能够即时反馈,形成多向交流。同时,基于共同兴趣或需求形成的社群,如微信群、豆瓣小组等,增强了用户的归属感和参与度,促进了信息的深度传播和文化认同。

微信群“跑步爱好者联盟”由一群热爱跑步的人自发组建,成员们经常在群内分享跑步心得、训练计划以及赛事信息。该社群还定期组织线下跑步活动,增强了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群内讨论和分享,成员们不仅提高了跑步技能,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该微信群成立至今已有3年,成员数量从最初的几十人增长到近2000人,每月的线上活动参与人数超过500人次,线下活动参与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些数据反映了新媒体平台用户高度参与化和社群化的特点。

4.个性化推荐:算法驱动的内容分发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新媒体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兴趣偏好等数据,通过算法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这种精准推送机制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极大地提高了内容的到达率和转化率,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信息茧房和隐私保护的讨论。

抖音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兴趣偏好等数据,为用户推送个性化的短视频内容。据统计,抖音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算法使得用户平均每天观看的视频中有超过60%是符合其兴趣偏好的。同时,个性化推荐还显著提高了用户的留存率和活跃度,为平台带来了更多的广告收入和商业价值。

商业模型:多元化盈利渠道

新媒体平台的商业模式灵活多样,主要包括广告收入、内容付费、电商导流、会员服务等。其中,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广告投放成为许多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内容创作者通过平台获得打赏、付费订阅等方式直接变现,形成了创作者经济的新生态。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传播环境中,新媒体平台需要不断探索技术创新、优化用户体验、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以促进健康、可持续的信息生态建设。未来,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新媒体平台将继续演化,开启更加广阔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新篇章。

微信公众号“职场充电宝”通过发布高质量的职场文章和实用教程,吸引了大量关注者。该公众号通过广告合作、内容付费、电商导流等多种盈利渠道实现了商业化变现。例如,与某知名在线教育平台合作推出职场培训课程,吸引了大量用户报名;推出付费专栏,提供更深层次的职场指导和案例分析;在文章中嵌入商品链接,引导用户购买相关产品。目前,“职场充电宝”公众号的粉丝数超过200万,月广告收入超过50万元,付费专栏的订阅用户数超过10万,电商导流带来的月均销售额超过100万元。这些数据展示了新媒体平台多元化盈利渠道的巨大潜力。

二、 新媒体平台的特征分类

新媒体平台涵盖了多个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音频平台和文字内容平台。以下是国内时下主流平台及其特点的概述:

1.社交平台

微信:中国最大的社交应用,日活跃用户量巨大。除了基础的聊天功能外,微信还拥有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等多个功能模块,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和商业推广渠道。

微博:一个开放式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适合快速传播信息和热点事件,具有很强的公众讨论和舆论发酵能力。

2.短视频平台

抖音:以算法驱动的短视频分享平台,内容丰富多样,用户黏性高,适合进行创意营销和品牌曝光。

快手:同样主打短视频分享,更侧重于草根文化,拥有庞大的下沉市场用户群,适合贴近生活、接地气的营销策略。

3.直播平台

斗鱼、虎牙:专注于游戏直播,拥有大量游戏爱好者和电竞粉丝,适合游戏相关产品的推广和营销。

抖音直播、快手直播:结合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优势,提供直播功能,适合实时互动和商品展示。

4.音频平台

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提供音频节目、有声书、播客等内容,适合知识付费、教育内容的传播。

5.文字内容平台

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这些平台允许创作者发布文章、新闻、专栏等内容,是内容营销和品牌故事讲述的重要渠道。

知乎:以问答形式为主的知识分享社区,内容专业性强,适合建立行业权威和品牌口碑。

6.其他垂直领域平台

小红书:以生活方式分享为主,特别是美妆、时尚、旅行等领域,适合生活方式品牌和KOL营销。

B站(哔哩哔哩):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群体,集视频分享、直播、弹幕文化于一体,适合二次元文化、教育、科技等内容营销。

每个平台都有其特定的用户群体和内容偏好,企业在选择平台进行营销时,需根据自身的品牌定位、目标受众以及营销目的,选择最适合的平台和策略。

三、 主流新媒体平台深度拆解

1.主流平台基本信息

平台 所属公司 上线时间 类型
B站 哔哩哔哩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6月 垂直领域平台
微博 新浪科技 2009年11月 文字内容平台
快手 快手科技 2011年(原GIF快手) 短视频平台
公众号 腾讯科技 2012年8月 文字内容平台
小红书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014年8月 垂直领域平台
抖音 抖音集团(原字节跳动) 2016年9月 短视频平台
视频号 腾讯科技 2020年1月 短视频平台

按app上线时间排序

B站和微博几乎同时期上线,分别专注于ACG文化和微型博客服务,标志着中国社交媒体和垂直领域平台的初步形成。快手和抖音分别在2011年和2016年上线,反映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的强烈需求。这两者迅速成为短视频领域的领头羊。公众号在2012年上线,是微信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视频号作为微信生态内的短视频平台在2020年加入,显示了微信对内容生态布局的持续完善。

中国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演变反映了技术进步、用户行为变化以及企业战略调整的综合影响。从最初的文本和图片分享到后来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类型和内容形式不断丰富,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同时,这些平台的崛起也反映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高度竞争和创新活力。

2.主流平台用户规模与活跃度分析

新媒体平台日活与用户使用时长对比图

1.抖音:截至2024年底,抖音月活跃用户预计接近或超过12亿,日活跃用户可能已超8亿,用户使用时长持续增长,或已超160分钟。

快手:2024年,快手月活跃用户预计达到或接近7亿,日活跃用户可能已超4亿,人均日使用时长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约为130分钟以上。
视频号:据雪球2025 年 1 月 4 日消息,日活跃用户数(DAU)2024 年预计达到 5.5 亿,月活跃用户数(MAU)已超过 8 亿,用户平均使用时长 2024 年预计达到 70 分钟。
小红书:2024年底,小红书月活跃用户预计已破4亿,日活跃用户可能已超1.5亿,人均使用时长持续增长,已达75分钟以上。
B站(哔哩哔哩):2024 年第三季度 B 站日均活跃用户达 1.07 亿,月均活跃用户达 3.48 亿,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达到 106 分钟。
微博:据2024 微博用户消费趋势报告,截止 2024 年 9 月,微博月活用户 5.87 亿,日活用户 2.57 亿,人均日使用时长可能有所增长,接近50分钟。
微信公众号:虽然官方最新数据未公布,但根据趋势推测,微信公众号月活跃用户可能已接近或超过4亿,人均日使用时长可能保持稳定,约为42分钟左右。

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和视频号,在用户规模和参与度上占据主导地位,显示出中国网民对短视频内容的高度偏好。

社交媒体平台正成为广告商和品牌进行营销的关键渠道,特别是那些能够提供深度用户参与和长时间停留的平台。

平台的差异化定位(如小红书的社区分享,B站的二次元文化,微博的即时信息传播)使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各自的细分市场。

3.主流平台用户画像与特点分析

1).抖音

Ø平台用户画像:年轻化,主要集中在18-35岁,对新鲜事物好奇,追求娱乐与社交互动。主要用户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群,特别是追求潮流文化的18-35岁群体。随着内容的多样化,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增长显著,形成了跨地域的广泛影响力,但依旧保持了较强的都市化特征。

Ø平台特点:可以比喻为“短视频界的快消品”,内容丰富多样,易于消费和分享,算法推荐机制强大,能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Ø变现思路:广告推广、电商带货、直播打赏、品牌合作等。

Ø发展趋势:加强电商功能,拓展海外市场,增加长视频和知识类内容,强化社交属性。

刘畊宏在抖音平台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他的主要受众集中在18 – 35 岁的年轻群体,广泛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这一年龄段人群普遍注重健康与身材管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渴望通过便捷的方式进行健身锻炼,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刘畊宏的直播内容以健身操为主,将动感的音乐与简单易学的健身动作相结合,充满活力与激情。他的直播风格轻松幽默,直播过程中会与妻子一起互动,还会不断鼓励观众坚持,这种独特的内容形式既满足了用户对健身知识和锻炼的需求,又为用户带来了娱乐感,符合抖音内容丰富多样、易于消费和分享的特点。直播期间,大量用户跟随他一起锻炼,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健身感受和成果,点赞、分享直播间,形成了极为活跃的社交互动氛围。抖音强大的算法推荐机制精准地将他的直播内容推送给对健身感兴趣的用户,使得他的直播间人气迅速飙升,短时间内涨粉无数。

在变现方面,刘畊宏通过与运动品牌合作,进行广告推广,在直播中展示和推荐相关运动产品,实现商业价值转化。同时,他还推出了自己的健身课程和周边产品,进一步拓展了变现渠道。

2).快手

Ø平台用户画像:覆盖更广泛年龄层,初期偏下沉市场,但逐渐向一线城市扩展,内容更加生活化和接地气。快手起家于下沉市场,用户广泛分布于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地区,近年来逐渐向一线城市渗透。平台内容贴近生活,吸引了大量小镇青年及中老年用户,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生态。

Ø平台特点:像“乡村与城市的融合体”,强调真实、贴近生活的视频内容,注重社区氛围和用户粘性。

Ø变现思路:电商直播、广告、游戏联运、内容付费等。

Ø发展趋势:提升内容质量,吸引更多高端品牌合作,加强技术投入提升用户体验。

“辛巴” 是快手平台上的知名主播,他的用户群体覆盖广泛,不仅有大量来自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地区的小镇青年,也吸引了不少中老年用户。他的直播内容主要以电商直播为主,销售的产品贴近日常生活,非常接地气。这体现了快手注重社区氛围和用户粘性的特点,用户信任辛巴,所以愿意购买他推荐的产品。辛巴通过电商直播实现了巨大的商业变现,同时也带动了快手电商直播业务的发展。快手为了提升内容质量,吸引更多高端品牌合作,也在不断优化平台规则,加强对主播的管理和培训,提升用户体验。辛巴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直播内容和产品质量,以适应平台的发展趋势。

3).视频号

Ø平台用户画像:依托微信庞大的用户基础,覆盖全年龄段,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因微信的普及而增加。得益于微信的全民普及,视频号用户遍布全国各地,城市与乡村用户均有较高参与度。由于与社交网络紧密相连,其内容消费行为深受用户所在社群影响,地域特色内容尤为受欢迎。

Ø平台特点:像是“社交圈中的视频窗口”,紧密集成在微信生态中,便于社交分享和发现。

Ø变现思路:直播带货、广告投放、流量导流至小程序或公众号。

Ø发展趋势:深化与微信生态的融合,提高商业变现能力,加强创作者激励计划。

“罗振宇” 在视频号上发布知识类内容,依托微信庞大的用户基础,受众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年轻人希望通过他的分享拓宽知识面,中老年人则被其深度的见解所吸引。他的视频内容涵盖商业、历史、文化等多领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概念。比如在讲解商业趋势时,结合实际案例,让不同背景的用户都能有所收获。这些内容通过微信的社交分享迅速传播,用户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形成良好的社交互动。罗振宇通过广告投放,与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品牌合作,在视频中推荐相关产品或服务,实现变现。随着视频号与微信生态的融合,他还将流量导流至自己的公众号和知识付费小程序,进一步提升商业价值。

4).小红书:

Ø平台用户画像:以女性为主,年龄集中在18-35岁,关注时尚、美妆、旅游、生活方式等领域。多集中于一线城市及部分新一线城市,尤其是追求品质生活的年轻女性。内容偏重于时尚、旅游、美食等,反映了这些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趋势,但随着平台的扩大,也开始吸引更多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

Ø平台特点:比喻为“生活方式的种草机”,强调UGC内容,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鼓励真实体验分享。

Ø变现思路:品牌合作、广告、电商(商城)。

Ø发展趋势:加强社区电商功能,扩大男性用户比例,提升内容质量和多样性。

“董洁” 入驻小红书后迅速成为热门。平台以 18 – 35 岁追求品质生活的年轻女性为主要用户,董洁分享的时尚穿搭、护肤心得以及生活好物推荐,精准命中用户喜好。在分享秋冬穿搭时,她展示不同风格的服装搭配,从简约风到复古风,每件单品都给出购买渠道和搭配建议,搭配精美的图片和真诚的文字描述。笔记一经发布,收获大量点赞、收藏和评论,粉丝在评论区询问穿搭细节和产品信息。众多时尚品牌与她合作广告投放,她在笔记中插入品牌商品链接,引导用户到小红书商城购买,实现品牌合作与电商变现。随着小红书社区电商功能的完善,她计划开展直播带货,分享更多男士时尚单品,吸引男性用户关注。

5).B站(哔哩哔哩)

Ø平台用户画像:以年轻人为主,特别是Z世代,热衷于二次元文化、游戏、教育、科技等领域。虽然B站用户遍布全国,但以教育水平较高、互联网普及率好的城市更为集中,如北上广深及部分高校聚集的城市。Z世代用户在这里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社区,地域差异体现在内容偏好上,如地方特色二次元活动的报道等。

Ø平台特点:被誉为“弹幕文化的发源地”,强调弹幕互动和高质量PUGV内容,拥有浓厚的社区氛围。

Ø变现思路:游戏、会员订阅、直播、广告、IP衍生品等。

Ø发展趋势:多元化内容布局,提升原创内容,加强商业化探索,国际化扩张。

“何同学” 凭借对数码产品的深度评测和创意视频在 B 站备受瞩目,主要受众是热衷于科技、数码产品的 Z 世代年轻人,多来自互联网发达、高校集中的城市。在他对苹果新品的评测视频中,不仅有专业的参数分析、使用体验分享,还融入了独特的创意和对未来科技的展望。视频中弹幕互动频繁,用户讨论产品性能、科技发展趋势,形成浓厚的社区氛围。何同学与数码品牌深度合作,进行广告植入和新品推广,通过直播带货销售数码周边产品,开通大会员专属内容,推出自己的 IP 形象衍生产品,如徽章、笔记本等。随着 B 站内容多元化,他开始涉足科普类视频创作,提升原创内容质量,同时关注 B 站海外市场,希望通过优质内容吸引更多海外用户。

6).微博

Ø平台用户画像:覆盖广泛年龄层,明星、公众人物、媒体机构活跃,用户偏好热点追踪、娱乐八卦、社会新闻。微博用户遍布全国各地,从一线城市到偏远乡村都有覆盖。内容的即时性和广泛性使其成为跨越地域界限的信息交流平台,不同地区的用户关注点既有共性(如热门话题),也有基于地域特色的个性化内容。

Ø平台特点:类似“公开的社交广场”,实时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是公众意见表达和热点发酵的重要场所。

Ø变现思路:广告、品牌合作、粉丝经济、微博电商。

Ø发展趋势:强化视频内容,优化信息流广告,提升用户互动体验,拓展垂直领域影响力。

“人民日报” 微博账号是极具影响力的官方媒体代表。其用户覆盖广泛年龄层,从关心时事的年轻人到关注社会动态的中老年人,遍布全国各地。无论是一线城市的上班族,还是偏远乡村的村民,都能通过它获取一手资讯。在重大事件,如杭州亚运会期间,“人民日报” 微博账号实时发布赛事进展、运动员风采等内容,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瞬间就能引发大量用户关注和讨论。众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表达对运动员的祝福和对赛事的看法,形成热烈的公众意见交流氛围。在变现方面,“人民日报” 微博与众多品牌合作,在发布的内容中巧妙融入品牌公益广告,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随着微博强化视频内容,“人民日报” 微博也在不断丰富视频报道形式,制作精彩赛事短视频,提升用户互动体验,拓展在体育等垂直领域的影响力。

7).微信公众号

Ø平台用户画像:覆盖全年龄段,以获取信息、学习、工作相关资讯为主,注重深度阅读和专业内容。微信公众号的地域分布随公众号类型而异,既有聚焦特定地域服务的地方账号,也有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内容创作者。用户群体广泛,地域差异体现在订阅偏好上,如本地资讯、地方美食推荐等,满足了不同区域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Ø平台特点:好比“订阅式的信息服务站”,提供从个人到企业、政府、媒体等多元化的信息输出渠道。

Ø变现思路:广告、赞赏、电商、知识付费、会员服务等。

Ø发展趋势:强化小程序和视频号的联动,推动内容和服务一体化,提升创作者生态建设。

“十点读书” 是微信公众号中的头部账号,主要面向全年龄段渴望获取知识、提升自我,追求精神丰富的用户群体。其地域分布广泛,既有一线城市忙碌的白领,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获取心灵慰藉,也有二三线城市热爱阅读的人群,通过公众号丰富精神世界。“十点读书” 每天推送深度优质的文章,内容涵盖文学、心理、生活感悟等多个领域,满足用户深度阅读需求。例如在一篇关于职场压力排解的文章中,以生动的案例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为读者提供实用建议。文章末尾设置赞赏功能,部分优质内容还推荐相关书籍进行电商销售,实现变现。同时,“十点读书” 积极与小程序和视频号联动,推出有声书小程序,在视频号分享精彩读书片段,推动内容和服务一体化,不断完善创作者生态建设,吸引更多优质创作者入驻。

这些平台各自具备独特的用户群体和内容特色,通过不同的变现模式实现盈利,并根据各自的发展战略调整未来的走向。理解每个平台的特点和趋势有助于内容创作者和企业制定有效的策略,以小红书、快手、抖音、视频号为例分析策略如下:

1.小红书的用户分析显示,其主要用户群体为女性(占69%),年龄主要集中在18-35岁,且以一二线、新一线城市为主。用户兴趣广泛,涵盖家居生活、旅游、美食、育儿、美妆、个人成长等多个领域。在营销策略上,“小红薯”可围绕高净值女性群体,关注健康、美丽、变好、精致生活的相关领域,例如减肥健身、美妆美容、个人成长、品牌种草等项目。同时,项目强调女性用户粘性强,计划通过社群营销来提高粉丝的活跃度和参与度。

2.快手平台用户分析显示:性别上,男性占比59%,女性41%;年龄层集中于18至40岁;地域以三四线城市为主力;兴趣广泛,涵盖游戏、家居生活及三农等。项目策划紧扣用户特性,虽消费力稍弱,但下沉市场潜力巨大,用户对主播认可度高。可开展例如针对老年群体需求的玉石、古玩、养老等。转化路径明确,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引流,抓住爆款时机,多渠道如账号背景、简介、私信、小店、粉丝群及直播间等共同助力引流。

3.抖音平台用户分析显示,性别(男性52%,女性48%)、年龄(全年龄段)、地域(全国范围)及兴趣(生活、娱乐、知识、业务全场景)。项目思路明确,以平台广泛覆盖人群为抓手,涵盖搞笑剧情、直播电商、品牌传播、本地生活及高客单价业务等多种类型。转化路径强调用户量大但竞争激烈,需有竞争力产品吸引用户。同时,需注意避免过度营销和违规引流,以免遭受限流或封号处罚。

4.视频号用户分析显示,男性占比56%,女性占比44%,年龄层以35岁以上为主,地域分布广泛覆盖全国。用户兴趣多元,涵盖游戏、数码3C、家居生活、旅游、美食、汽车、娱乐、养生及健康等领域。项目策略上,建议聚焦投放广点通、促进私域好友裂变、矩阵账号互导及异业合作导流。例如可开展针对中老年群体的直播带货、老年兴趣培训以及企业品牌的有效打造与传播。转化路径上,可充分利用微信生态,通过公众号、视频号及朋友圈等渠道进行引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视频号的发展,未来流量竞争将更趋激烈,但微信用户基数大、消费力强,为全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入驻空间。

而针对当下各平台的发展趋势分析,每个平台都存在现阶段的特性与机会点,例如:

1.抖音平台:各赛道内卷严重,平台增长见顶。内容制作和投流内卷,马太效应明显,头部赢者通吃。对非专业、非团队的素人而言,难度增加,红利减少。

2.小红书平台:几乎是目前唯一仍有红利期的平台。高客单价、高净值客户聚集地,日活和商业数据增长。内容竞争增大,需要更专业、更系统的自媒体学习。内容好即可获得流量,无需投流。2024年小红书将放出大量免费流量,特别是直播商品笔记板块。

3.公众号平台:半私域封闭平台,受短视频平台冲击,图文打开率逐年走低。品牌商业投放预算减少,公众号商单锐减。建议将公众号作为私域触达工具,而非主要账号运营。

4.B站平台:沉淀了更多长内容,内容质量相对更高。内容制作门槛和成本更高,创作者流量获取不易。平台商业化问题一直是痛点,创作者商业变现不理想。

5.视频号平台:相比公众号,公域属性更强,但红利已消失殆尽。更多作为一种触达和转化私域的工具。

本文摘录并改编自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媒体运营师(第三版)》

《客户世界》创办于2003年1月,是中国客户服务与数字运营行业的旗帜媒体。本文刊载于2025年句芒辑(总第237期),作者梁伟;联络编辑:edit@ccmw.net

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媒体平台的特征分类与主流平台解析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