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业 真的复活了吗?
||2005-07-03
p>
p>
对于北美那些规模最大的网络公司而言,2004年是收入继续攀升的第二年,并且实现盈利的200强公司的数量也创下了这几年的新高。
如果说2003年是整个网络世界经历寒流后的第一次反弹的话,那么2004年则是检验这一反弹是否真实的一年。
那么整个网络产业是否真的复活了呢?答案是:yes!
众所周知,2001年开始,北美的网络公司开始步履蹒跚、经营业绩下滑;2002年则达到了最低谷;2003年整个北美市场才开始回暖;2004年回暖的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00强的总体收入上升了9%,值得一提的是,利润达到了630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去年有65%的200强公司实现了盈利,这在过去的11年中绝无仅有。总的来说,平均只有半数的公司能够在过去的11年中实现盈利,甚至在寒流开始的2001年,只有31%的公司艰难地维持在盈利的水平线上。
另一个表明整个产业持续回暖的迹象是:并购和收购持续升温。10亿美元以上的收购事件频频,包括:Juniper耗费40亿美元收购安全厂商NetScreen;Symantec以135亿美元收购存储管理公司Veritas;Sprint和Nextel以350亿美元的并购;IBM将其PC部门作价12.5亿美元卖给中国的联想……
与此同时,那些规模虽小但意义重大的事件也很多:EMC 2004年结束的、6.25亿美元的Vmware收购行动;CA公司4.3亿美元收购身份管理厂商Netegrity;Gateway 2亿美元购买了eMachines;Symantec花了3.7亿美元收购反垃圾邮件厂商Brightmail。
思科则是一个收购行动四季不断的公司,去年也不例外,它花8.24亿美元染指了12家公司,比2003年的4起并购多了两倍。然而,这样频繁的并购与思科前些年的行为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2000年,思科耗费12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23家公司。
与此同时,去年有些厂商正朝着两个截然相反的IT目标努力,因为:一方面,一些买方希望通过自动化简化公司运作,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并且将这些有效利用到其它的组织机构当中;另一方面,他们主张制定更严厉的安全、责任和服从制度。去年许多厂商都在奔忙,其目的就是希望能更好地满足这些购买者的胃口。
核心网络:有人欢喜有人忧
任何关于整个网络产业是否健康发展的讨论无疑都要从思科开始——这个位列200强第12位的网络巨头。网络泡沫曾使得思科的销售收入缩水,2002财年销售收入下降15%,2003年与2002年持平,但由于压缩管理成本,使得思科在这两年的利润分别达到了19亿美元和36亿美元。
2004年思科销售收入持续上升,增长了17%,达到了220亿美元。然而,它并没有因为销售收入上升就终止缩减成本,其利润上升了22%,达到44亿美元,利润率达到了20%。
由于思科2004财年要到7月份才结束,因此,200强引用其最近的12个月的业绩,其余未能在11月份、12月份或1月份结束财年的公司与此类似。如果以这种方式比较的话,则思科的业绩更为瞩目:2004年的收入比2003年同期上升了19%,达到236亿美元,利润上升了43%达到54亿美元,利润率达到23%。
对于思科而言,2004年最重要的恐怕当属CRS-1的面世了,CRS-1是思科花费两年多时间研发出来的一款高端骨干路由器,其拥有的1.2T/s的吞吐量是思科阻止那些试图进军拥有高额利润的高端路由器市场的挑战者的重要武器之一。
事实上,那些思科的挑战者成长迅速,已不仅仅是一些二流的企业,比如Juniper——已经位列200强的55位。那么,这位挑战者在过去的一年里表现如何呢?一句话:非常精彩,它的销售收入上升了90%达到13亿美元,主要收入源于路由器产品。Juniper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就比2003年同期的4.3亿美元翻了一番。就第四季度的收入而言,有3亿美元的收入主要来自公司核心网相关产品,7900万美元来自刚刚收购的NetScreen安全产品的销售收入。虽然7900万对于Juniper而言并不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这些安全产品有助于推动Juniper进一步深入到企业市场中。Juniper的CEO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整个网络世界正变得越来越虚拟化,随着虚拟网络成为企业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因此网络安全变得至关重要。
去年5月刚刚接手北电的CEO Bill Owens则认为基础研究十分重要,他指出:比起其它公司,北电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业内都是很高的,北电拥有十分广泛的产品线。为了让公司重新回到轨道上来,Owens今年3月任命Gary Daichendt作为公司的总经理和COO,负责运营商和企业市场。他曾经是思科公司负责运营的全球副总裁。
另一个需要进行长期艰苦奋斗的公司恐怕当数3COM了,它从2000年开始之后就一直无法摆脱亏损的境地,或者说在过去的20个财季中,它都没能实现盈利。虽然3COM 在1999年曾经以57亿美元的收入位列200强的30位,但它现在的规模只有当初的1/9,仅以6.69亿美元的收入、1.89亿美元的亏损位列77位。
在截至去年12月结束的财季中,3COM的销售收入仅有1.51亿美元,创了过去两年半中的新低,仅北美市场就下降了29%,对此,其CEO Bruce Claflin是这样解释的,10/100M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正在下滑,与此同时,市场上的竞争者已发起了价格战。
为打好翻身仗,3COM将赌注押在了如下两方面:
第一:它的合作伙伴华为,去年这个合资公司已经诞生了第一个合作成果:8800——T比特级的模拟交换产品。然而,华为3COM合资公司依旧还处于融合的阶段,并且这个融合阶段还需要花费一定费用,在过去的一年中,华为3COM的运营费用达到了750万美元,但它的销售收入已经攀升到2.61亿美元。
第二:寄希望于去年12月耗费4.3亿美元并购的IPS(入侵检测)设备商TippingPoint技术公司。3COM计划将TippingPoint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并将其IPS技术嵌入到其核心骨干产品当中,由此推动其销售收入。
与此同时,3COM还不得不考虑生存的问题,为此今年3月它宣布将裁员超过220名以上员工,占其总员工人数的11%。
另外,低端市场上3COM也遭到了很大的威胁,例如Netgear,去年这个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达到了28%。与此同时,它还将Extreme Networks挤到了第99位,Extreme Networks去年的销售收入是3.83亿美元,利润为2300万美元。Netgear的成功部分归功于它的无网管G比特系列交换机产品。事实上,戴尔曾经指出Netgear将会是2004年无网管G比特交换机市场的领导者。
网络安全:蓬勃发展
相对于核心网络产品而言,安全领域更多地显示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几乎所有专注于网络安全的厂商都在销售收入一栏上划上了漂亮的一笔。CheckPoint销售收入上升了19%达到5.15亿美元;RSA则上升了18%达到了3.08亿美元;Internet Security Systems公司业绩也攀升了18%,达到2.9亿美元。
然而,也有一个例外——McAfee公司,它去年的销售收入为9.11亿美元,下降了3%。但McAfee业绩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它去年对产品线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位列200强68位的McAfee去年7月把它的Sniffer产品线出售出去,这导致其销售收入减少了1.79亿美元,同年10月,它又收购了Foundstone,一家提供安全漏洞管理和服务的公司。
虽然大部分安全厂商都获得了较大增长,但收益最丰硕的可能当属Symantec了,去年它的收入飞速上扬,增长了42%,达到了24亿美元。排名41位的Symantec去年完成了6项收购,在这6项收购中,引起最大关注的可能是其在去年12月宣布与存储管理厂商Veritas的并购了。
系统行业:如何降低成本是关键
在系统世界里,去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惠普CEO Carly Fiorina的离任,另一件则是戴尔继续进军企业市场。或许,销售收入并不是Carly Fiorina离任的真正原因,因为去年惠普的销售收入上升了10%,达到了820亿美元,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她下课了呢?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利润。
虽然惠普排名200强第2,但它去年的利润仅达到35亿美元,利润率仅为4%。与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列第一的IBM,销售收入达到了960亿美元,其中利润为84亿美元,利润率达到了9%,是惠普的两倍还多。
更糟糕的是,惠普的大部分利润还是来自于打印机业务,这就证明了Carly Fiorina提出的全服务、整合IT的战略并未收到很好的成效。
然而,刚刚上任的新CEO Mark Hurd,这位NCR的前CEO,似乎也相信“整合IT”的神话。在他上任CEO的第一次发布会上,他就暗示,与其廉价地销售惠普的各种产品,还不如专注于运营以提高惠普的执行力呢!或许,Hurd也会向戴尔学习,如何提高市场效率。戴尔是去年这一市场上另一颗最重要的恒星,它的销售收入上升了19%,达到了490亿美元,利润也上升了15%,达到了30亿美元。
戴尔指出其现有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是来自非PC领域,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和打印机。尤其是最后一项,去年戴尔销售了520万台打印机,共实现了13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但对于服务器和存储系统这两项业务,戴尔显得有些小心谨慎,因为它在述说这两项业务的时候,更愿意引用百分比而不是销售收入,例如,戴尔指出,它的服务器销售收入去年增长了25%,外挂存储系统的销售收入也增长了27%,虽然这两部分市场的潜力可能会相对较小。
排名20位的SUN可能并没有很高的增长率值得炫耀,但它去年的业绩至少可以表明了网络泡沫对它的伤害正在减轻。SUN的辉煌在2001年,它的销售收入在那年达到顶峰,为180亿美元,但是2002年它的销售收入骤减32%,2003年又下降了8.5%,2004年的销售收入虽然还在下降,但下降的趋势已经有所放缓,下降幅度仅为2%。
并且,从过去的12个月来看(SUN的财年要到6月份结束),SUN的前景显得更为明朗。与2003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已经开始回升,与此同时,虽然公司还在亏损,但亏损额度已在减少,在过去的12个月内,亏损额仅为1.06亿美元,与2004财年的3.76亿美元亏损相比已大为缩小。
然而,最让人关注的无疑还是IBM,它专注于服务的战略无疑影响着整个产业。IBM去年全球服务收入达到了460亿美元,几乎达到公司总收入的一半——48%,比其硬件收入的310亿美元已经高出甚多。出于已经在战略转型上成功走向了服务,IBM CEO Sam Palmisano在年度报告上指出:2005年是提高执行力度的一年,IBM应该减少在战略发展的关注上,而更应该最大限度地提升执行力。
虽然去年巨大的普通用户消费市场需求引发了许多其它系统厂商的热情,但Sam Palmisano还是坚持,IBM是一家专注于企业市场的公司,直接深入到普通用户消费市场并非IBM的目的所在。正如许多人预测的那样,IBM并不推动应用,它将自己定位在过程整合。
这种角色定位同样是Oracle、微软、Siebel Systems和其它许多公司所提倡的,正如Oracle所说的那样,市场上有太多与他们一样的应用提供商了。Oracle正是通过一场长期的、艰难的对仁科的收购以达到减少类似应用提供商数量的目的。
Oracle的财年截至到今年5月,但即使是截至于去年12月的年收入中也未包括仁科的收入,因为对仁科的收购在今年1月份才结束,因此现在还无法看出这场收购对Oracle的影响。但是,Oracle——这个曾经在2001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美元、在2002年和2003年出现下滑的公司去年又恢复了2001年的辉煌,收入突破了100亿美元。
Oracle是200强公司中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两个软件公司中的一个。另一个便是位列第七的微软了,它的规模几乎是Oracle的四倍,并且以12%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着。
但是微软最擅长的还不是它十分可怕的高增长,而是它在创造利润方面的强大实力。它已经第三年位列利润率最高公司的榜首了,在截至12月的2004年度中,它的利润几乎达到了100亿美元,比200强第一的IBM还多出了15亿美元,更是Redmond mint的2.5倍。
电信运营业:并购与纷争频频
利润同样是困扰许多大型电信企业的难题之一。去年有四个大型电信企业从网络世界200强中消失,他们是AT&T(65亿美元)、MCI(40亿美元)、Qwest(18亿美元)和Sprint(10亿美元)。
事实上,从现在整个电信行业的发展格局来看,发生如此频繁的并购行为并不令人惊讶。当这几大电信运营商的并购完成的话,那么明年出现在“网络世界200强”的电信企业的情况将是Sprint /Nextel、AT&T则作为SBC的一部分、MCI也将被Verizon或者Qwest并购。
如果Verizon并购了MCI,那么这个新公司的年收入大概在900亿美元左右,届时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销售收入,它无疑都是美国电信业的老大。
纵观整个网络产业,虽然2004年的种种迹象表明了网络世界反弹是实实在在的,但这股暖流并未让所有的公司都成为幸运儿。更多的并购和重组还将发生,明年的这个时候,“网络世界200强”又将以新的面貌出现,不过,这也正是其充满活力的表现。
来源:网络世界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网络通信业 真的复活了吗?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