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产业晋级创造外包商机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96

|曹剑|2008-06-14

在中国,我们可能曾经因为被称为“世界工厂”而暗自高兴,为巨大的贸易顺差而自豪。但是今天,当我们意识到环境污染加重,自然资源开采过度,众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时,当发现“8亿件衬衫只能换一架波音飞机”时,我们意识到做一个“世界工厂”也许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针对这种状况,有识之士提出中国应该实现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的转变,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恰当的指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今中国最切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大力发展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产业转移的国际趋势和我国产业格局现状

当信息流、物流变得发达,世界逐渐变平,产品在哪里生产已经不再重要。此时,各地域的经济体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利用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对产业进行有选择的发展,把高附加值的、绿色环保的、自然资源消耗相对少的产业保留下来,以获得高增长、高收益,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同时把低附加值的、污染严重的、对资源消耗严重的制造业转移出去的。

例如,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陆续将钢铁、水泥、汽车、家电等部分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和中国;香港则将80%—90%的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及附加值较低的工序转移到珠三角地区,开办了4万多家企业。美国更是如此。美国中西部地区,包括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俄亥俄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等曾经是世界瞩目的工业基地,有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钢都匹兹堡及重工业城市克利夫兰和芝加哥。但是自上世纪中叶起,这些地区的制造业开始大量向海外迁移,甚至一段时期内产生地区经济萧条。之后,金融、通信、旅游、医疗等服务行业在这些地方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根据《CIA世界各国概况》的数据,2007年美国的第二产业仅占GDP比例的20.6%,而第三/四产业(服务业)占GDP比例78.5%。美国成功实现了产业的转移和升级,如今主要从事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它拥有全球最多的专利技术,甚至主导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它还是信息产业的垄断供给者。而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通过巨大的贸易逆差同样得到了满足。

从中国当前的状况来看,我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的排位顺序是“二三一”结构,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7%、49.2%和39.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2006年还下降了0.3个百分点。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是50%左右,发达国家在60~70%,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40%以上。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分工格局

高端产业将是未来世界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日益深入,国际间商品、劳务与资本市场的相互依存还在不断加深,世界范围内产业分工的金字塔结构已现雏形。

美国处在金字塔顶端,其经济的主要特点为知识型经济,其金融、教育/科研、电信、零售、娱乐、法律、医疗、民航均居全球之首,保持了服务贸易的最大出口国地位,拥有世界最多的技术专利,拥有最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英国、日本、韩国等处于第二层次。这类国家现代服务业发达,所从事的制造业往往都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

比如日本、韩国主要从事资本密集型、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均比较高的中、高档消费品的生产。日本曾经也是“世界工厂”,如今已经成功实现产业的升级。

中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第三个层次,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中、低档最终消费品的生产和加工。在这个层次里,技术相对成熟,需求相对不足,供给过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于是价格成为最主要的竞争因素。当竞争激烈,利润就会趋薄。中国的纺织业就是最好的例证。

处于金字塔最底层次的绝大多数是低收入国家,如亚洲的孟加拉,以及数量众多的非洲国家,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与初级产品的生产与加工。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和必然性

中国现在的基本国情是13.6亿人口,环境压力巨大,资源匮乏,水资源、森林资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石油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同时,中国能源的消耗产出比严重偏低。有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比美国高2.3倍,比日本高8倍,比印度还高0.3倍。为了保持稳定,促进就业,中国需要大量的工作岗位,因为生产力水平落后,受高等教育人口比率低,只能大量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以获得工作机会,进而加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连续保持高度发展,但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的代价正大幅度吞噬着经济成果。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决策的巨大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最终答案就是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升级。

今天,在全球兴起的服务外包风潮,为中国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重大机遇。服务外包是当前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式。国际范围内的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为了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把非核心业务剥离出来,交由更专业的和更低成本的第三方完成。按承接外包的境内外地域分,服务外包分为“境内外包”和“离岸外包”;按业务领域分,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当前 ITO占据超过60%的全球市场份额,业务流程外包市场份额近40%。2007年国际服务外包总值已经达到了1.2万亿美元,未来几年还将以30-40%的速度增长。国际间的产业转移给我们提供了绝好的产业升级和重新定位的良机。

中国当前选择大力发展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实现产业战略调整,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和必然性:

首先,服务外包产业可以涉及到很多行业,业务范围非常广,从低端的软件测试、人力资源代办代理,到中端的财务处理,客户服务,再到高端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无所不包。这一特性使得服务外包的职业覆盖面广,提供职业机会多,吸纳就业能力强。很多的离岸外包项目,本质上就是劳动力出口。选择发展服务外包是充分结合我国国情的因势利导。

其次,相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制造业,服务外包产业的信息技术承载度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绿色经济,具有先天性的可持续发展优势。以信息服务业为例,软件业出口创造的价值是制造业的20倍,但是创造单位GDP的能耗,只有传统制造业的20%,也就是说中国软件出口1亿美元,和制造业出口20亿美元创造的价值相同。

第三,从国际视角来看,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可以把中国的产业定位从金字塔第三层提升到第二层,这种目标选择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因为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只有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分工更加细化,才会产生大量的业务和流程的专业化剥离。中国在今天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的另一个重大优势正是中国有发达的传统制造业。我国制造业在大力吸引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境内外包。所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是“境内外包”的内需和“离岸外包”的外需双重市场叠加,此优势是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同样,也只有服务产业相当发达,才能获得更高端的产业定位。

国内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已有政策导向

2007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具备条件的沿海地区和城市要根据自身优势,研究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一批外包产业基地。” 商务部实施了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当前已有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3个服务外包示范区,1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各方面工作正有序推进。

从已经被认定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名单,我们发现其中基本都是沿海城市和内陆发展相对领先的省会城市,当这些城市谋求产业升级时,必然要将原先传统生产制造业领域部分项目逐步向内陆相对落后地区转移,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警惕可能出现的问题。其实一国之内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定位和竞争与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的产业定位和竞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沿海发达地区很容易会把原有的高污染、高能耗工业项目迁往中西部地区。所以中西部地区在招商时应该有所选择,要秉持科学发展观,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要考虑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国家也能够充分借鉴沿海地区早期发展唯GDP的教训,在宏观层面有更为细致和严格的监督、控制措施出台,以实现全国各地区产业的良性替换和升级。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外包:产业晋级创造外包商机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