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阿里巴巴”完美财报”:在涨与跌之间
||2009-02-07
p>
p>
三是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极宽带上网普及,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获得及大改善。据CNNIC的数据,2007年中国互联网市场持续增长,达2.1亿人。同时,中国宽带用户达1.6亿人,普及率达80%。四是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电子商务平台,根据i-Research的数据,2007年使用第三方B2B平台的中小企业数目较2006年增加34%。
在海外市场方面,阿里巴巴在2007年进行了一系列布局。2007年4月,阿里巴巴在香港开始推销金牌供应商(Gold Supplier),今年,阿里巴巴将会把金牌供应商推广至台湾等其他地区,以加强中国大陆以外的营业收入。2007年12月,阿里巴巴推出了更新后的日本阿里巴巴网站 (www.alibaba.co.jp),将公司的业务伸展至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2007年10月,阿里巴巴在日內瓦正式成立第一家欧洲分公司。与时同时,阿里巴巴将在印度等新兴市场发力,寻找发展机会。
卫哲透露,阿里巴巴正在与软银合作,携手准备成立合营公司,共同发展日本业务。
回购雅虎股票时机
3月19日,坊间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回购雅虎手中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阿里巴巴对微软收购雅虎的反弹。当微软成功收购雅虎后,让其较少持有阿里巴巴股票,可令阿里巴巴与微软在合作或谈判时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目前,雅虎持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票。
阿里巴巴回购雅虎股票的底气源于手头充足的现金,而充裕的现金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有关。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在2007年共实现19.19亿元递延收入,这部分收入将计入2008年。2006年,阿里巴巴共产生了12.54亿元的递延收入,这部分收入计入2007年的营收约为21.63亿元,递延收入占整个营收的58%。
据卫哲解释,阿里巴巴的递延收入是这样产生的:阿里巴巴会员费按年预付会员费,但当年阿里巴巴并不能提供全部服务,公司在财报中会将已经提供服务的部分计入收入,将未提供服务的部分计入来年,是为递延收入。据卫哲解释:按合同约定,这部分费用不会返还给会员。
卫哲举例,某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于2007年9月3日向阿里巴巴缴纳6万元会员费,则将其中的1.5万元计入2007年,将另外4.5万元计入2008年,这4.5万元就是递延收入。除阿里巴巴,百度与之类似,其关键字广告按点击付费,广告主预付费,当年没有点击的广告费也计入来年。
阿里巴巴会员分为一年期与两年期,据卫哲透露,2007年有递延至2009年的收入,但他没有透露具体金额。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递延收入包括两部分,分为预收账款与递延收入,2007年预收账款约为4.8亿元,递延收入约为14.4亿元,合计约19.2亿元,2006,其应收账款约为2.91亿元,递延收入约为9.63亿元,合计约为12.54亿元。
这种预付费的商业模式使阿里巴巴的坏账率基本为零,同时充裕了公司现金储备。财报显示,该公司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及三个月以内到期存款约43.21亿元人民币,计入三个月以上到期的存款,其现金储备共约52.74亿元。公司三个月以上到期存款接近10亿元。
财报同时显示:2007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4.09亿元,上升了92.9%,增加的原因有二,一是公司除税前利润增加,二是递延收入增加所致。
阿里巴巴回购雅虎手中持有自己股票的底气还来源于阿里巴巴集团。作为阿里巴巴的子公司,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年11月上市共计融资16.9亿美元,其中30%归上市公司阿里巴巴,70%归阿里巴巴集团。阿里巴巴现金还包括阿里巴巴收购雅虎时,雅虎10亿美元陪嫁,以及阿里巴巴多年来的运营利润。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阿里巴巴股票价格偏低,此时正是回购的好时机。
相关报道: | |
• | |
• | |
• | |
• | |
• |
p>
p>
一份堪称完美的财报,却导致阿里巴巴股票跌破发行价。
3月18日,阿里巴巴(1688.HK)发布了上市以来第一份财报。营收比2006年增长58%、净利润暴涨340%——这些令人亢奋的数字,加上恒指大涨316点的大盘,却出人意料地演绎了一个骤跌行情:当天,阿里巴巴股价下跌22%,以12.2港元收盘,跌破了13.5元的发行价,创下上市以来新低。
以IPO当日39.5港元的收盘价计算,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缩水约1500亿港元。
申银万国(香港)联席董事郑家华分析认为:”阿里巴巴PE(市盈率)太高,在如今全球股票市场不景气的气候下,与其他股票相比价格高太多,一些海外基金纷纷离场,使阿里巴巴股价下跌。”他同时认为:”机构的离场是基于安全策略考虑,但也不一定正确。”
风险投资商blue run投资总监屈卫东则作出另一种解读:阿里巴巴上市之后,遭遇美国次级贷危机,香港股市接连下滑,散户信心渐次丧失,不排除机构利用这种环境做空阿里巴巴,在其财报前套利退出。他同时认为,由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机构根据其递延收入就能预测其营收。
阿里巴巴CEO卫哲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阿里巴巴2007年的成绩单超越投行预测,与上市时的承诺并没有负面差异,表现明显高于招股书中的盈利承诺。
完美报表
卫哲自称,他已向马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报表。
2007年,阿里巴巴实现营业收入约21.63亿元,上年同期约13.64亿元,增加59%。净利润约9.68亿元,上年同期约为2.20亿元,增长340%,每股盈利(港币)20.41元,上年同期4.46元,增加358%。
阿里巴巴业务分为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两块业务均大幅增加。其中国际交易约15.48亿元,上年同期约9.92亿元。中国交易市场约6.15亿元,上年同期约为3.72亿元。收入的增加一方面来自会员费部分涨价,二是付费会员数量增加。
卫哲及阿里巴巴财报均未披露会员费涨价情况。其财报显示,阿里巴巴付费会员达31万家,上年同期为22万,增加39%,其中金牌供应商(Gold Supplier)会员27384名,上年同期18682名,增加47%,国际诚信通会员12152名,上年同期10,843名,增12%,中国诚信通会员约27万名,上年同期19万名,约增加40%。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注册用户约2760万,上年同期为1976万,增加40%,其中国际交易市场注册会员数达441万,上年同期约为312万,增加41%,中国交易市场注册会员数2319万,上年同期约为1665万,增加39%。2007年底,阿里巴巴企业商铺达296万家,上年底为207万家,增加43%,国际交易市场企业商铺达70万家,上年同期50万,增加35%,2007年底中国交易市场企业商铺达226万家,上年同期156万家,增长45%。
注册会员数量、企业商铺的增加证明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做生意,他们都是付费会员的潜在用户,这表明了阿里巴巴的增长空间。
财报还显示,公司中国期内所得税支出约为2.3亿元,上年同期为1.6亿元。按一年240个工作日算,阿里巴巴每天纳税100万元。马云此前曾宣布2006年达到每天纳税100万元。现在仅旗下子公司就达到了每天100万元,其中还不包括高新企业的退税。
成长动力
卫哲认为阿里巴巴迅速增长缘于四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获得11.4%增长,而中国出口一直领先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字,中国的出口量增长23.5%。阿里巴巴旗下的金牌供应商,国际诚信通会员多为出口商。
二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阿里巴巴的客户,即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阿里巴巴当然会受惠。据发改委的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200万家。截至2007年6月,中小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约60%,占中国税收53%,聘用超过75%的城市劳动人口。
转载请注明来源:解读阿里巴巴”完美财报”:在涨与跌之间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