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全面战争 绿色GDP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389

||2009-02-07

有氧新思维

在被称为“最困难一年”的2008年,很多人都希望听到来自学界的声音,在众多学者中,樊纲就是最执着的一位。

我们总是在各种场合听到他提纲挈领又切中要害的发言。

对于绿色GDP这个核心问题,樊纲也在不同场合发表过看法,他甚至认为这是解决当下各种困难的方法之一。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必须以绿色GDP作为指引,来继续这一进程。

144美元后的城市化

7月2日,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于盘后交易最终涨至144.76美元。在这个历史的高点上向下俯视,是全球性关于石油的恐慌情绪。

中国无疑是原油价格上涨的受害者,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还处于长期倒挂的状态。而国家刚刚通过调价的方式,来平抑怨声载道的石油企业的情绪,同时将能源消耗的成本逐步提高;而从进口方面来说,由于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性不断增长,原油价格的提升无疑使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每年10%左右的增长,不过这是“黑色”GDP而非绿色GDP。大量的原油和铁矿石消耗,成就了这一经济增长的奇迹。

樊纲很早就关注了输入性通胀的威胁。虽然中国的经济规模为整个世界的5.5%,但是消耗的铁矿石、石油、电力已经远远超过这一数字,特别是油价已经达到144美元一桶的今天,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将是最终的解决方式。而这个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单位GDP的能耗和资源消耗不断降低,投入产出比才能不断提高。

“30年的高增长,首先经历的是一个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八九十年代初是乡镇企业。后来大家逐渐认识到,农村工业化会遇到效率的瓶颈,因为基础设施成本太高。而城市化将人们聚集到城市。”樊纲表示。

但人口聚集了,城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却没有跟上,很多人虽身处城市之中,却难以享受到城市之利。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加重,让城市化不仅是一个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也成为一次环境危机。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43%,距离中等收入国家61%,高收入国家78%的差距甚远。假如不采用一个绿色城市化的路径来实现上述目标。在144美元高油价的阴影之下,除了美国外,也许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城市能够负担得起这样的城市化成本。同时也难以找到一种方式来弥补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欠账。

绿色的城市化

绿色经济正在我们身边悄悄的展开,我们通过在低靡的股市中,新能源板块的表现可见一斑;我们也可以从两会和十七大的文件中找到官方最为权威的论述;而在来自全国各地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循环经济”、“和谐”、“可持续”无疑是被提到最多的词汇。

樊纲是我国最早关注绿色城市化的一批学者之一,早在2005年他就在公开讲话中表示了对绿色企业和循环经济发表了看法。

他认为从企业层面来说,能不能具有环保的这些要素,日益成为企业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产品要做到环保,产品要做到绿色,产品要做到对人体的有益而无害,“绿色GDP”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扼住了企业竞争力的喉舌,“环保”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词。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则表现为能否利用政策制定等行政工具,来引导产业向一个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把节约能源、增加能源使用效率作为硬性指标来衡量未来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

“市场不光就是一个需求,市场是一大堆的利益,有时候利益是冲突的,现在到各地各级政府考虑的这些增长和发展的问题,就业的问题,确实也是一种利益冲突的问题。”樊纲认为,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才是解决上述利益冲突的一种方式。

而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绿色经济显然成为引领接下来三十年经济的关键因素。

7月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2008年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受燃料价格上涨和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影响,2007年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再次刷新记录,总额达到1484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超过60%。

大多数投资流入欧洲,其次美国。但是,《报告》强调,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等也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印度和巴西共吸引260亿美元的投资,占到全球总额的22%。而3年前,这个数据仅仅为18亿美元。

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产业层面都开始全面寻找一种“绿色”解决方案。

环保的全面战争

与绿色环保有关的行业已经成为今后的产业热点,大量投资进入使得这一领域成为科技成果突破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区域。其中如汽车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混合动力车的涌现。

在中国,目前已经有不少汽车企业都已经加入到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研发和商业化尝试的队列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通用汽车,在今年的北京车展展示出来的一款油电混合动力车,即将在7月上市,上海通用更是将“绿动未来”提升到一个企业战略的高度。即便在欧美这一技术实现量产也仅仅3年之久,而中国汽车行业对此的渴望似乎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为迫切。

而这一比拼趋势远远不止汽车一个行业,可以看到这是基于节能环保理念而展开的全面竞争。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正如樊纲所说,这其实并不是一项技术的运用,而是决定了企业在今后数十年的行业地位;决定了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决定了企业的新利润增长点。这使得上述所有领域中,中国有关行业和发达国家都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作为一个逐步崛起的大国,势必在上述领域中要抢得先机。

事实上,基于“绿色”的产业已经在中国形成了某种优势,首先是自上而下的舆论优势,其次是各种政府的政策倾斜,最后是产业本身的利润吸引,“绿色GDP”从舆论、政策到利润都对关注环保的企业充满诱惑。

“(企业)你要想在这个市场上有竞争力,要想在这个市场上赚钱,你既要提高你绿色的程度,又要提高你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这两个意义上,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对我们的企业是有利的,对你挣钱是有利的,对你盈利是有利的,因为对你提高竞争力是有利的。”樊纲表示。

因此,中国企业的发展,企业产品的升级天然的与绿色结合在了一起,樊纲说:“后发优势在我国体现得比较清楚,我们一开始就要利用世界上的先进技术,我们不再回过头来搞那些傻、大、黑、粗的东西,我们尽可能一上来就朝绿色的方向上靠。”

转载请注明来源:环保的全面战争 绿色GDP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