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回购股票潮涌 基金继续做空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311

||2009-02-07

  随着雷曼兄弟破产、美国银行接手美林,全球的高科技厂商们也开始感受到华尔街传来的寒意。面对股市的持续低迷,加上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担忧,频频回购股票成为科技公司提振市场信心的救命稻草。

  9月12日,网易董事会通过了一项股票回购计划,准备动用现金储备回购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回购金额高达1亿美元。网易此举也将中国IT业界股票回购推上了新的高潮。

  一个月以来,包括盛大、巨人、腾讯、第九城市、网龙、联想、神州数码等在内的海外及香港上市公司纷纷抛出股票回购计划。而事实上,在更早之前,包括微软、思科、IBM、康宁等在内国际IT业巨头,也早已向投资人抛出了价值上百亿美金股票回购的大“礼包”。

  中国科技股回购加速

  所谓股票回购,是上市公司出资将其发行流通在外的股票以一定价格购回予以注销或作为库存股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作为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股票回购屡见不鲜。

  无论是盛大、巨人还是网龙、九城乃至更多上市公司,过去都曾经宣布过类似计划。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今年初开始,国内上市公司加快了股票回购的频率,而回购计划所耗资金也屡屡刷新历史纪录。

  今年8月以来,巨人网络宣布回购价值1.5亿美金的计划;紧接着,盛大宣布准备在未来12个月内购回价值约2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份股票;在中秋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网易和九城也相继宣布回购计划,网易耗资1亿美元,九城则要花费约5000万美金;同一时间,港交所上市的网龙也宣布已经回购了43.1万股股票,总价217万港元。

  除了扎堆回购的网游行业,IT服务厂商神州数码也首次回购了5万股,尽管仅耗资几十万港元。而联想自年初开始,已经进行了数十次股票回购,截至6月底,联想回购超过1.1亿股,占全部股本的1.38%。

  对于此次中国海外上市的科技公司“不约而同”大幅回购股票现象,无论是盛大总裁谭群钊、巨人董事长史玉柱还是九城董事长兼CEO朱峻,在向投资者阐述回购决定时无一例外地表示,是因为公司董事会认为当期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希望借此手段提升资本市场对公司的价值认知。

  去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上述众多海外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了严重下跌,不少股票已经跌破发行价。特别是在今年5月之后,股价下滑加剧。5月份至今,盛大股价跌幅为37%、巨人为58%、分众为44%、九城为34%、新浪为33%。

  一般在股价走低的情况下,企业都会做出回购股票的决定,而买回自家股票通常被认为是公司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因此往往类似计划宣布后,上市公司股价常会上涨,回购在此起到了稳定股价的作用。此外,由于买回的股份常常会被注销,在企业总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股份的减少意味着每股盈利(EPS)的提升,因此进行股票回购能帮助上市公司交出较为漂亮的财报。另外,在股价较低情况下,上市公司很容易变为并购目标,通过股票回购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抵制恶意收购的行为。

  从微软到思科

  “其实早在4月份的时候,很多投资人就在问中国的上市公司,‘你们是否有股票回购计划?’”9月17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外资对冲基金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投资人特别是美国投资者来说,进行股票回购是许多企业稳定股市表现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中国企业的群体回购潮,只不过是国际IT业股票回购高潮的延续。随着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全球高科技股也大受拖累,导致部分公司股票被严重低估,今年以来,科技龙头股Google股票下跌22%,英特尔股票下跌24%,微软的跌幅更是高达30%。

  在市场暴跌出现恐慌时,监管部门为保持市场的稳定,一般都会放松管制,允许上市公司动用资金、甚至向上市公司提供低息优惠贷款购买自己的股票,以防止股市出现崩盘。

  在中国海外上市企业密集宣布股票回购计划之前,国际IT巨头已经率先展开了“自救运动”,其中最为典型的数微软和思科。

  自2006年以来,微软就开始积极执行一项为期五年、价值高达362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并计划今年第三财季回购股票价值200亿美元,是上财年每季度平均回购股票的五倍。

  美国在遭受9·11恐怖袭击后,思科利用经济放缓,收购了多家小型公司,保持了快速增长的骄人业绩。但2005年后,思科业绩开始下滑,从最高增长50%以上下滑到增长12.5%,为了提升公司股价,思科也开始疯狂回购股票,2007年11月,思科股票的回购总额增至620亿美元。

  今年以来,其他大型IT公司如IBM、戴尔、康宁等也开始加入大量回购股票的行列。去年IBM回购了125亿美元股票,今年2月,又宣布回购150亿美元股票。戴尔近期启动了史上100亿美元最大回购计划(目前已完成10亿美元回购)。7月,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沃达丰集团表示,立即进行10亿英镑的股份回购计划。

  据麦格劳-希尔公司旗下的标普公司公布的统计报告,由于资金充足,2007年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回购股票金额达到创纪录的5890亿美元。这一回购金额超过了标普500公司当年2460亿美元的现金分红总额和5870亿美元的盈利总额。标普公司预计,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资金状况发生变化,上述成分股公司在2008年的股票回购金额将不会攀上新高。但考虑到上市公司面临的股东压力和现金仍然较多的情况,今年回购股票金额仍将维持高水平。

  标普公司统计数据还显示,从行业考察,去年金融类公司的股票回购数额不高,因为在信贷紧缩环境下,这类公司多以现金为重。而信息技术类公司多以股票期权方式安排员工薪酬,在期权到期时,公司多会回购股票,这是该行业股票回购规模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过,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今年会有越来越多IT公司采取类似手段,除了提振市场信心,回购也是上市公司在市场低迷时进行的一项重要投资。

  难挽颓势?

  对于IT类上市企业决策者而言,进行股票回购或许可以短期刺激股价的上升。不过,这种方式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下滑带来的长期影响。

  巨人网络在回购消息出来后,股价曾在10元附近出现短期上涨,但随后却跌至9月16日的7.7元。而神州数码回购的短短10天里,股价甚至缩水了30%。在网易宣布回购计划后,尽管摩根士丹利随即发布报告,宣布维持“买入”的评级,但其后市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事实上,上市公司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执行了高额股份回购计划之后,股价仍然低迷怎么办?

  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高科技产业也越来越难以独善其身,这很可能导致全球高科技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业绩及股价低迷。

  在雷曼兄弟破产、美国银行接手美林证券后,以金融服务为主的IT企业将直接受到冲击。市场分析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表明,金融服务领域是IT行业最大的营收来源,其中软件业约10%-30%的营收来自于金融领域。Forrester近期发表的针对高级IT经理的调查发现,约有43%的企业计划削减今年的IT开支,金融领域则有49%的IT部门计划削减预算。花旗银行公布的报告则说,今年以来,IBM、惠普和思科等IT业巨头已经感受到了来自银行业的压力。《福布斯》发表文章称,向金融客户提供高端服务器的Sun将会受到较大影响,甲骨文也很难幸免,虽然该公司在上一财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强劲,但预计该公司将于周四公布的第一季财报可能风光不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另一大影响来自全球购买力的衰退,这将引发的高科技业特别是消费电子产业的增长放缓。以个人电脑为例,根据IDC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5%~16%,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戴尔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下滑17%,未达分析师预期。这也是为何国际IT巨头在执行股票回购计划之后,股价仍然不断下滑的根本原因。

  去年11月19日,思科宣布将其回购计划额度增至620亿美元后,其股价却随即在1月内大跌9.5%,成为4年来下跌最为严重的一次。股份回购计划甚至没能在短时间里提升思科的股价。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现象说明,伴随全球经济萧条,科技股的增长业绩比如那呈现出放缓趋势,越来越多公司从高增长期步入成熟期,它们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降低。

  对众多中国IT业海外上市公司来说,尽管增长放缓的迹象还没有明显涌现——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根据各公司公布的2008财年半年报,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网游类企业平均增速在30%以上。即便是在宣布回购计划后股价意外大跌的神州数码,其一季度营收及净利润都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净利润增幅高达74.7%。

  然而,从目前股票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与它们的业绩却截然相反,国内上市公司股价在海外股市上的大跌说明了国内企业也同样受到经济衰退的困扰。

  “现在基金的策略是尽可能持有现金。”上述对冲基金分析师说,目前无论是表现优良还是很差的股票,基金都在寻找机会大量赎回,因此无论上市公司如何进行股票回购,需求的减少都会导致公司股价的持续低迷。

  有关数据显示,很受对冲基金欢迎的AK Steel和Freeport-McMoRan

Copper本周分别下跌了21%和10%。国内一些基金宠儿如分众传媒自8月下旬以来的跌幅超过了24%。预计对冲基金偏爱的股票中间将出现更多的剧烈下跌。

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公司回购股票潮涌 基金继续做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