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需求市场启示金融危机中的机会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69

||2009-02-07

当前,由华尔街引发的金融风暴正席卷全球。已经历三十年改革开放并以此为新起点迈进新征程的中国也受到了影响与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果断、有力的应对决策,提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措施。

通信信息业在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应有何作为呢?回望过去的三十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年的通信需求冲击波好象又涌到了眼前:金融危机应当是充满挑战的新机遇,扩大内需应当是通信信息业大有作为的新市场。

改革开放初期通信市场两次冲击波的启示

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开启、外商涌入,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百业待兴,通信市场需求从原来大部分是党政军日常通信向经济建设发展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通信需求转变。但落后的通信业面临着通信市场需求猛增对严重不足的通信能力的第一次冲击波。

1979年7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50号文件批转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的两个报告,“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要求“抓住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长期处于“东南沿海前线”的福建一下子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

自从中央赋予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许多华侨、外商来闽考察投资项目。来到福建,他们“一问电话二问路,三问项目四问住”,那时,因为电信通信条件落后,来的人走了,项目也没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邮电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邮电部的支持下,解放思想,在全国率先引进建设程控电话系统。1982年福州程控电话建成投产,引发了全国电话网数字化改造的建设热潮。1978年底,全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才406万门,到了1990年达到1200.7万门。电话网技术的进步和容量的增加,使紧张的通信供求矛盾有了缓解的希望。

继福州之后,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天津等城市,相继开通程控电话,程控热潮从南到北,从沿海开放城市到中部地区。通信技术取得长足进步,通信能力有了增强,但通信条件改善所产生的效益,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引发了新的通信需求。另一方面,通信技术的进步也改变了传统的通信消费观念,原来装有电话的机关、企业、单位要多装电话,新出现的开发区、合资企业、独资企业要装电话,原来认为只有当官的才装电话的普通老百姓也要装电话了……电话需求象井喷似的一浪高过一浪,原来因落后的技术与落后的观念被压抑的客观、潜在的通信需求被诱发、释放出来,二者共同形成更为强烈的第二次需求冲击波。

1988年7月,时任邮电部部长的杨泰芳就提出:“新的一次冲击波来势迅猛”。特别是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活跃,对通信能力又提出新的要求。在第一次冲击波的推动下,以引进建设程控电话为重点的通信建设,重点解决的是交换技术落后与交换能力不足的问题,但传输跟不上,还是不能形成综合通信能力,特别是不能增强长途通信能力。在第二次冲击波的推动下,全国邮电部门充分运用国家扶持通信优先发展的政策,以艰苦创业的精神,掀起了电话网交换与传输相协调的数字化建设高潮。

1997年8月,全国县以上城市实现电话交换数字化,公用电话机总容量突破一亿门,1988年陆续开始建设22条长途传输光缆干线,1998年以兰西拉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工程竣工为标志,形成了“八横八纵”大容量光纤通信干线传输网。至此,通信能力大大增强,电信通信开始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瓶颈到基本满足需求的转变。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希望,努力满足需求就能获得发展。这也许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两次需求冲击波的启示。

通信需求变化的又一个启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已经很发达的欧洲,移动电话还被视为一种奢侈品。但从1987年11月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到1997年的十年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了1000万;又过了十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亿多。当年一部万元起价的移动电话令多少人羡慕不已,如今在商店、田头,在车站、码头……处处可见用手机打电话的人们。这惊人的增长和巨大的变化是移动通信市场需求的推动。

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将在美国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即所谓“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由高速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组成的网络,使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与任何目的地进行通信联系,使美国公众能够方便平等地获取所需信息,使各政府机构、企业及其它单位都可以通过电子方式交换信息……这对当时的中国,也许是很遥远的事。可如今中国已经有了2亿多互联网用户,超过了美国,而且还在增长中。这不能不说是由当今信息时代,中国公众的通信需求正向着多样化、多层次信息需求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也正是移动通信需求和信息通信需求的变化发展,使得在上个世纪后二十年迅猛发展起来的固定电话需求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出现了市场增长减缓的趋势,直至与移动通信需求形成此消彼长的态势。也正是在判断这一不可逆的需求变化趋势后,一直耕耘固网这片土地的中国电信,在2005年提出从传统的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提供商转变的战略转型。三年多的转型实践已经证明,转型是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正确决策。而今年5月,由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作出了电信业重组的决定,重组后三大运营商要实现全业务经营,将得到3G牌照,这也是顺应了通信信息需求的变化趋势。

如果说市场需求变化的驱动更多地表现为外在动力,那么面向市场变化的主动应对,则是内在动力;面对固网需求的客观颓势和信息需求的多元化、移动化、网络化、综合化的趋势,主动提出从传统的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的综合信息提供商转型,通过重组,尽快改变通信信息运营市场失衡局面,则是顺应通信信息技术进步和通信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

金融危机带来的信息化需求将给中国通信业带来新机遇

为了应对当前正在全球蔓延、并已影响到实体经济的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果断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提出要扩大内需保增长之后,又接连出投资“重拳”,抓民生“实招”。当前,一场以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农村发展、灾后重建为重点的投资建设大幕已经拉开。面临这场危机,通信信息业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希望多于困难,机遇多于挑战。

首先,扩大内需,必然带来信息消费需求的增加。尽管会因为经济增势放缓,造成部分存量市场消减,但信息消费有很大增量空间。3G牌照的发放,不仅将带动基站、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设备和终端生产、购买市场的活跃,特别是推动TD的产业化进程,还能促进电信重组后的全业务市场开拓。在大规模投资拉动之下,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通信信息业更要发挥信息通信在传递信息、活跃市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

其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到2020年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几乎每一项都与通信信息的发展与应用紧密相关。从村村通电话,到更多人上网;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信息消费需求,到广大农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喜闻乐见信息的开发整合;从适应农村信息化进步要求的网络建设,到农民能使用、用得起、喜欢用的通信信息终端的生产,都离不开现代通信信息网络进一步由城市向农村延伸,离不开农村信息应用市场的创新与开发。因此,扩大农村信息网络覆盖,开拓农村通信信息市场、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通信信息需求,既是通信信息市场经营拓展的又一片广阔天地,又是通信信息业应对金融危机,为促进扩大内需作出的贡献。

第三,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提出,我国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在这个新形势下,通信信息业无疑将获得要满足信息化需求的市场空间,而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要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可以说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集约经营,降低成本的契机,而信息化需求必然贯穿其中,融合其中。日前,工信部就提出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因此,金融危机在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对通信与信息化的新需求。这种需求不是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是由于通信能力与通信需求之间的强烈反差而形成猛烈冲击,而是更高层次上的通信信息需求提供的市场机会。正因为如此,通信信息业更应积极应对、立足创新、主动出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三十年的需求市场启示金融危机中的机会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