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强增发惹质疑 华丽转身还是重蹈覆辙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681

||2009-02-07

尽管反对和弃权票数量达到参与表决股东投票数量的21%,深圳华强(000062)重大重组方案还是以79%赞成获得了11月28日召开的股东大会通过。一场由小股东发动的“反对票联盟”宣告失败,作为此次反对联盟的召集人、以均价15元买入50万股的吴先生感到十分的沮丧。

而重组方案经股东大会的通过也意味着深圳华强资产重组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根据重组方案,公司将以5796.38万元的价格将直接持有的“东莞三洋”全部48.67%的股权、“广东三洋”全部50%的股权和“三洋设计”全部10%的股权出售给大股东华强集团。

4年前,这批资产从大股东手里买来时的价格是1.7亿元。

另外,深圳华强以15.37亿元购入华强集团直接持有的“华强发展”100%股权,差额部分以4.18元/股向华强集团非公开发行3.54亿股股票方式补齐。让投资者疑问的是,比上市公司市值还高的“华强发展”能变成下“金蛋”的“母鸡”吗?

“高买低卖”的亏本买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5796.38万元出售给大股东华强集团的三家公司正是四年前从其手上购买的,当时购买三家公司的总共价格为1.7亿元。四年的时间里,三家公司不仅没有给深圳华强带来预想的收益,相反,每年还带来上千万的亏损,其中当年以1.18亿收购的东莞三洋更是每年亏损超过5000万元,去年亏损金额甚至高达1.14亿元。

然而,正是这样一桩现在看来“十分不划算”的买卖,当年却被当作“加强主业、转型彩电”而被宣传。

记者查阅到2004年4月28日发布的公告获悉,当时深圳华强董事会认为,高清晰、大屏幕、平板显示及数字化的高端产品将逐渐取代传统的CRT电视的地位,成为今后的主流,而华强三洋的AV视频产品不仅包括传统的CRT电视,还包括高端的液晶电视(LCD-TV)、等离子电视(PDP-TV)、液晶背投电视及液晶正投(投影仪)等,市场前景良好。受让这三家公司股权将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但是,遗憾的是,受让三家公司股权后不仅没有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相反却成了企业的包袱。更让人费解的是,受让公司之一的东莞华强三洋受让前主营收入为15.18亿元,主业利润为2亿元,净利润1984.75万元。 而收购之后,东莞三洋的业绩每况愈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东莞三洋已经资不抵债,净资产为-522.86万元。

在对本报记者关于是否存在“高买低卖”的问题时,深圳华强总经理周红斌表示,当初大股东华强集团将东莞华强三洋这3家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是出于对上市公司的发展着想,如今将这3家公司接手过去同样是为上市公司的发展着想。不同的是这四年来,环境和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企业个体无法控制的。

“华强发展”值15亿吗?

除了对连续亏损的东莞三洋的质疑外,许多投资者对新注入的“华强发展”的实际价值也抱有怀疑态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者告诉本报记者,以目前15.37亿评估价来算,华强发展的价格甚至还高于上市公司目前的市值。

“一个以华强广场为主要资产的‘华强发展’怎么能比拥有华强北商业区三栋建筑等多处物业的上市公司价值还要高?”他对华强发展的评估价表示质疑。

收购报告称,华强发展是一家控股型公司,目前有下属子公司7家,即华强房地产、华强投资、华强市场、华强世界、华强指数、华强网络和华强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些公司业务主要是电子专业市场和配套商业地产的开发、经营以及电子交易平台的综合运营。截至三季度末,华强发展净资产9.74亿元,按15.37亿元的预估值算,收购溢价高达约5.63亿元。

在这7家子公司中,华强市场、华强指数和华强网络均处于亏损状态,盈利能力较高的为华强房地产、华强世界。其中,华强房地产2008年1-9月实现净利润11680.40万元,华强发展相应投资收益为8176.28万元,约占华强发展净利润的77%,是其利润主要来源。

不过,分析人士称,华强房地产主要资产为“华强广场”,其近年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主要来自华强广场的房屋销售收益,即该公司的净利润主要为房地产销售收入,而并非是电子专业市场经营收入。深圳华强通过收购间接持有华强房地产70%股权后,主要利用华强广场的裙楼进行电子专业市场经营,其未来收入及利润与华强房地产此前收入及利润并不具可比性。

而记者周末去华强广场现场调查的时候,华强广场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在楼盘销售中心,记者看到前来看盘的人寥寥无几,一位黄姓的售楼商务代表告诉记者,目前华强广场的办公写字楼单价每平方米大约在2.4万元左右,价格还可以视楼层和朝向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除华强房地产外,此次深圳华强通过收购华强发展间接收购的另一主要资产为华强世界70%股权。根据收购公告,华强世界的主要业务是经营位于深圳市华强北路和深南中路交汇处的大型电子元器件专业市场“华强电子世界”。

不过,记者留意到,这个“华强电子世界”正是上市公司自有的物业。去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4231.86万元的租金收入正是来源于公司出租给经营大型电子元器件专业市场华强电子世界形成的。

令投资者感到疑惑的是,“华强电子世界”本是上市公司的物业资产,为何上市公司自己不去经营,反倒租赁给大股东控股的华强世界呢?而华强世界通过借鸡生蛋的方式低价租入高价租出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后,上市公司又以数亿元的高溢价来收购华强世界的股权?

“新华强”的近忧远虑

事实上,对于目前的深圳华强而言,资产重组似乎又是唯一的出路,半年报显示,由于投资收益下降和彩电业务的亏损,上半年亏损了3317.4万元,而这也成为触发追加对价的条件。

因为深圳华强在股改中曾承诺,2006至2008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即按照2005 年度净利润2514.93万元为基准计算,2006年度的净利润未达到3017.92万元,或2007年度的净利润未达到3621.50万元,或2008年度的净利润未达到4345.80万元。否则大股东将向流通股股东追加对价每10股送2股。2007年,深圳华强比前年增长20.96%。不过,今年上半年深圳华强却亏损了3317.4万元,前三季度净利为795.26万元,显然,如果业绩得不到改善,深圳华强将在2008年度触发追加对价的条件。

不过,通过资产重组将上市公司主业明确定位于电子专业市场和配套商业地产的开发, 经营以及电子交易平台的综合运营,是否能摆脱四年前受让东莞三洋等三家公司希望成为彩电股并成为利润增长点却蒙受巨额亏损的阴影,成为周红斌总经理所言的“新华强”,仍是个未知数。

转载请注明来源:深圳华强增发惹质疑 华丽转身还是重蹈覆辙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