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公司CEO邹胜龙 5年时间颠倒“四季”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83

||2009-02-11

2006年以来,邹胜龙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中外财经媒体所提及,借用百度搜索,可以找到含有“邹胜龙”的信息是121 000条。可事实上,邹胜龙远远没有他创建的公司迅雷有名:搜索“迅雷”,得到的结果则是100 000 000条。

    继腾讯、百度之后,中国互联网业的又一新巨头非迅雷莫属,这似乎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5年的时间,迅雷下载软件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了2.28亿网民的桌面,成为了惟一渗透率超过50%的国内共享软件,用户比率高达85%;在中国最流行的应用软件调查中,迅雷也仅次于腾讯的QQ位居第二位。正因为这样的发展速度,甚至引来了互联网巨头Google的投资……

    但作为当家人的邹胜龙并未在任何场合显露出过于明显的骄傲姿态,态度依旧真诚、热情,很多时候,还带着海归少有的谦逊草根气质。

    在从来不缺少传奇的互联网行业里,平地而起的迅雷算不上什么传奇,而作为创始人兼CEO的邹胜龙也不是天才人物。可为什么迅雷却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互联网的标杆企业?

    4月30日,在迅雷的办公室里,在结束了与邹胜龙长达2个多小时的对话之后,本刊记者发现,用英国哲学家狄更斯在表述英国产业革命初期的时候讲过这样一段话来形容邹胜龙和迅雷的成功十分妥帖:“我们正处在严寒的冬天,同时也处在充满生机的春天,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邹胜龙当初选择做下载,并且迅雷项目选在2002年底启动——互联网泡沫之后的冬天诞生,是有些意味的。他承认,是那个“冷酷的冬天”给了他和迅雷成长的机会。

    对于今天热衷于互联网的年轻人而言,迅雷是他们下载各种信息时无法回避的一个关键词。但在6年前,2002年的冬天,令邹胜龙无法回避的关键词却是:“方向”——已经决定要回国通过“互联网”创业的他,却还没有想好要做哪方面的业务。那时候的邹胜龙,一边着手卖美国的房子、车子,取消在美国长达十几年的信用记录,一边思考着互联网未来的种种可能。

    “项目方向的选择尤其重要”。在邹胜龙看来,项目方向不对,所有的努力都是白搭。所以他告诫自己必须谨慎。在采访中,邹胜龙也不断地向本刊记者表示,“不会尝试没有把握的事情”。

    此前,邹胜龙曾经在硅谷三次创业,但最终的结果却都是“无疾而终”。虽然如今的邹胜龙依然不愿对媒体谈起当年创业的具体经历,但他却并不回避自己从中得到的“教训”:一是资本基于创业的重要性,二是项目的选择决定了创业发展的生死。

    在邹胜龙苦苦思索创业项目的同时,转机却总是突然而至。2002年12月,华尔街著名的高科技股分析师Mary Meeker发布了对全球互联网未来的预测,它把整个互联网现象总结为SFO,即:搜索、发现和获得。

    “搜索已经有百度和Google;在发现领域,腾迅和MSN霸占即时通讯,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主的门户网站在中国基本饱和”,只有“获得”还无人涉及。

    确实如此,6年前,下载应用在电脑用户和开发商那里几乎还无人问津。大家还乐意多走一些路去电影院看好莱坞大片,很多人对互联网里的好东西,还仅仅停留在搜索、发现上。没人想过要用网速奇慢的电脑代替影院、电视或DVD播放机。

    正由于受到Mary Meeker的SFO启发,邹胜龙决定在互联网传输技术领域进行开拓。他和创业伙伴程浩开始在分布式邮件存储上寻找新机会。邮件是当时互联网中非常普及的一种应用,“我们希望通过分布式网络解决邮箱的超大容量功能”,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不容易取得成就、而且难以得到资本认可的领域。于是,他们决定战略转移到传输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应用下载。

    在2002年,下载技术的研究属于一个相当冷门的互联网应用,美国硅谷也没有类似的成长先例,缺乏任何参考案例。正如后来国内众多的IT评论家的评述,邹胜龙和迅雷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选择了一个“冷门”。

    对于业界评论迅雷是“爆冷门”的说法,邹胜龙似乎并不忌讳:“应该说我们运气比较好,在经过焦急的等待之后,选了一个新行业,赶上了中国宽带互联网全面普及的好机遇。”

    这只不过是邹胜龙对外一种谦逊的表达。对于自己为何会选择在“下载”这个“爆冷门”领域创业,邹胜龙有着自己的“冬天”理论:“在选择进入某个行业时,要反常规思维,避免进入一个热点和焦点行业,不追逐大的潮流。”

    这或许与邹胜龙十多年来的硅谷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邹胜龙不仅亲历了美国互联网从简陋的“猫”时代到宽带时代、再到数字媒体时代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在亲眼见证Google等一批创业企业兴起的同时,也看到了更多创业者是如何“倒下”的。

    按照邹胜龙的“冬天”理论,似乎也就能够解释,他为什么会选择2002年、选择回国进行创业。

    邹胜龙选择回国创业的时机并不好,2002年对全球互联网业而言,都不是一个好年份,全球互联网正处于泡沫破碎之后的低潮期。正如IT评论家方兴东所说,这是全球IT业经历了历史上最差的一年,中国IT更是在领略前所未有的痛楚。

    这个时候,人少,竞争也少,“一个初创型企业选择从一个冬天进入,规则上看,时机不对,但冬天的冷清反而会给创业者更多的机会。”显然,从内心讲,邹胜龙非常认可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从“冬季”进入,对于创业者来说,还能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邹胜龙坦言创业初期自己“作为海归回到国内,心态是相对比较浮躁的”,邹胜龙一边进行下载软件的技术研发,一边拿着漏洞百出的下载软件,跟各种各样的投资商做演示,希望能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但大环境的不景气、下载技术的被认知程度不够,决定了“没有一家VC愿意出资”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当时确实有点脑子发热,迅雷的第一个版本系统兼容性、稳定性和扩展性都不理想,我们连告诉好朋友的勇气都没有”。

    “不过现在看来,当时没有拿到VC是值得庆幸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会让你沉下心去做事”。寻找投资未果之后,邹胜龙被迫放弃了融资的想法,开始静下心来做产品开发。为了解决相关的问题,邹胜龙甚至用C语言重新写了一遍程序。后来的事实证明,IDG能够在2周之内决定向迅雷投入百万美金的种子资金,与迅雷软件自身的成熟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无论未来迅雷可能被怎样发展壮大,但邹胜龙创业经历足以说明,他本人并不是一个创业天才,他手中的秘密武器就是执着和专注。而无数的案例证明,在残酷的“冬天”里,创业者要想生存下来,这种精神意志尤为重要。

    2004年年中的一天,如今迅雷的“二把手”程浩敲响了金山软件公司总裁雷军的办公室房门,不远千里从深圳飞到北京,邹胜龙交给他的任务只有一个——说服雷军推荐网络玩家使用迅雷的下载工具来下载金山公司的热门网络游戏。

    当时网游进入爆发期,为了让游戏玩家更方便地从网上下载那些体积越来越大的网络游戏客户端软件,网络游戏厂商通常会向用户推荐最优秀的下载工具。迅雷和“网际快车”、“网络蚂蚁”这些主流下载软件相比,属于毫无名气。

    雷军也从没有听说过“迅雷”这款下载软件,不过他还是同意试用一次迅雷。结果令雷军大吃一惊,迅雷的下载速度居然比其他几款软件快了10倍。于是很自然,金山成为了迅雷最早的网络游戏合作伙伴之一。

    其实在决定向金山要求合作之前,邹胜龙找过不少合作伙伴,因为迅雷初期版本除了体积过于庞大、外观长得像“MP3播放器”之外,更重要的问题是系统不稳定、兼容性差。当对方一看到软件之后,很多人立即打消了与迅雷合作的想法,用邹胜龙自己的话说就是“大多是热脸贴在冷屁股上”。但邹胜龙并不气馁,不断地接触合作伙伴,不停地推销……

    如今回过头来审视与金山的合作过程,不由得令人感叹上天对邹胜龙执着的回报:世上本就没有运气,只不过坚持得久了,总有机会落到自己“头上”。“当天的网络环境出奇的好”,程浩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坦言,平时自己的测试速度一般比对方快5倍。

    同样,如果不是邹胜龙的执着,迅雷很可能半路夭折。最初的大半年时间里,资金一直是困扰迅雷的最大问题,随着人员增多,资金愈加不堪其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邹胜龙想尽一切办法节约开支,“当时关于迅雷想过很多,但唯一没想过的就是放弃”。邹胜龙和程浩每天早上挤公车到公司上班,甚至不敢参加同学聚会,因为就怕别人说,“都是老板,吃饭肯定你买单了。”

    即使到了2003年,邹胜龙和迅雷依然在沉重的挫折感中徘徊。当时硅谷正流行的观点是:持续了两年的投资泡沫仍在继续,这种认识给互联网创业带来的几乎是毁灭性的重创。更严重的打击是,SARS的突然来袭,“这是比互联网冬天更冷的一个冬天”。

    邹胜龙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违背诺言,也是为了自己的目标。2003年初回国时,为了说服妻子一同回国,邹胜龙与妻子定下了12个月的创业期限。邹胜龙承诺,12个月期限一到,如果境况依然得不到改观,全家就折回美国,继续在硅谷做架构师。可事实上,在12个月过后,迅雷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邹胜龙用尽了一切办法说服妻子,要求再推迟6个月看看。而就是这次“推迟”,邹胜龙迎来了周鸿祎1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

    至于另外一项秘密武器——专注,这是邹胜龙在总结迅雷至今发展状况时,自己提出来的。而作为迅雷的重要投资人之一,中国互联网的重量级人物周鸿祎在评价邹胜龙时,也同样用到了这个词。“迅雷取得今天成就的一个原因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周鸿祎认为,在这一点上,迅雷堪称楷模——一直以来迅雷专注做下载。

    他们所谓专注,就是指在认定下载这个方向之后,它没有过太多动摇,而且,它把全部的竞争优势定义为下载的速度。在每次的项目启动会上,邹胜龙总是在追问一个问题:这些是否有利于提高下载量?为了避免盲目的多元化,迅雷统一思想是,留下树干,细枝末节统统不要。

    创业初期,研发迅雷的过程是一段令邹胜龙难以忘怀的艰苦日子,为了源代码的编写工作经常要赶到夜里2点,写累了睡,睡醒了写。事实上,一直到迅雷5开发时,这种艰苦状态也没有太多好转。为了按计划完工,其整个团队采取了封闭开发的形式,所有人都不许回家。白天在办公区干活,晚上就垫上防潮垫在大会议室睡觉。参与这一开发过程的一位员工回忆道,“看到当时研发人员在大会议室席地蒙头大睡的场面,看上去活脱脱就是一帮民工”。

    显然,能够支持团队如此“玩命”的理由,除了丰厚的待遇之外,与邹胜龙在发展战略上专注有着极大的关系。无数的创业案例告诉人们,一个前景光明的项目最终倒下,很多时候并不是资金的缘故,而是战略目标不明确引发的“内讧”所致。

    由此可见,让创业团队的所有成员专注于一个非常清晰的战略目标,可以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分歧和干扰,对于许多创业者而言,邹胜龙的专注无疑值得学习。

    一些公开场合,邹胜龙喜欢拿金庸的武侠小说做各类比喻。与武侠一样,邹胜龙也把练会绝世武功当作他和迅雷的毕生追求,也许可以这样说,迅雷今天的成就更多地来自于一种“简单”的功夫:快。一招达到极致,就能克敌横扫天下,傲居群雄。

    据说,邹胜龙之所以把公司的名称由“三代”改名为“迅雷”,正是希望公司发展的速度有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2003年,迅雷软件的安装机器数是180万,2007年6月,这个数字刷新到1.51亿。平均每年按照20多倍的速率增长,这样的速度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敢想象。

    而迅雷之所以能在短短4年时间赢得全球电脑用户的热捧,正是凭借着一个“快”字。十多年的硅谷经历,让邹胜龙深刻体会技术一日千里的残酷,“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追求的是快、狠、准的决策”。所以,迅速反应能力以及持久的专注力从一开始就为迅雷所重视。

    迅雷最初发布的下载软件是2.0版,正如文前所描述,该软件刚开发出来时“漏洞百出”,“面对朋友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展示”。但除了下载速度快之外,它还有一个其他下载软件所没有的特点,那就是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所有对手。从迅雷初试版到后来的迅雷5,正是凭借着每一个新产品及时而迅速的推出,让迅雷在市场上抓住了先机。

    根据记者的统计,邹胜龙和他的团队把迅雷产品从1.0升级到5.0,仅仅花了两年半的时间。而在2006年一年间,迅雷5就发布了14个改进版本,平均25天改进1个版本。事实上,各个版本之间的差别并不仅仅是简单升级,很多的程序功能都是完全新写出来的。

    对于软件而言,速度或许就是生命。虽然每一代的迅雷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迫使自己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修补,但邹胜龙这种“快速推出,快速修正”的做法显然抓住了核心问题。

    甲骨文公司总裁拉里埃里森在自传《速度就是生命》中就写到,千万不能把产品做得十分完美之后再推出,这样的产品肯定是不能赚钱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理由是:做完美的产品,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仅容易浪费迅速占领市场的时机,同时机会还容易被对手占领。

    “这几年来,我们最有把握的只是下一个月做什么,毕竟很多事情都在迅速变化。”邹胜龙这样告诉记者。

    如今迅雷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大的下载引擎,但邹胜龙却依然保持着“如履薄冰”的心态,用他的话讲,“或许春天才是个危险的季节”。

    2006年6月,在迅雷得到业界广泛的认可之后,既不缺钱又不缺人的邹胜龙开始推出迅雷门户,在之后半年内,又推出迅雷博客、迅雷搜索、主题论坛、桌面新闻等产品。在评论家们看来,这标志着迅雷开始向多元化转变。

    这似乎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举动。许多案例表明,多元化对中国的创业者而言大多是一个“甜蜜”的黑洞,史玉柱1997年前的经历显然就是一个最好的教训。从不断推出新产品的行为上讲,邹胜龙似乎也在重蹈这条老路。

    事实上,邹胜龙并没有像有些创业者那样,在企业发展起来之后,信心急剧膨胀,外界所谓的迅雷多元化论断其实是种误读。

    “迅雷的唯一目标还是下载”,邹胜龙向本刊记者解释道:推出这些看似赶时髦的产品,真正的意图在于便于用户分类、收藏自己的下载目标。以博客为例,每当用户将一个地址收藏至自己的博客,并对其设定标签,迅雷的服务器会对此自行记录,以改善其内容分类,而这些博客也能成为推荐更多人下载的一个传播平台,还是围绕下载服务这一个中心。

    能够证明邹胜龙依然保持清醒的另外一个证据是,他对迅雷上市的态度。

    “业界一直在传闻迅雷今年之内要上市”,采访快结束时,记者抛出了这个问题。

    “我从来没有说过2008年要上市,我最多说过我有能力在2008年上市。能上市和要上市是不一样的,我经常跟员工讲,到二十五六岁人是可以结婚,但是能结婚和是不是准备好结婚是不一样的。恋爱是激情,但是婚姻是责任,做公司也是一样的。”

    “今年的互联网市场非常不健全,不适合上市。股市震荡,跟业绩没有什么关系,这个时候上市很危险”。

    在邹胜龙看来,许多创业者对上市的向往充满着不成熟的思维。“上市带来的只是一时的风光,其后你会发现那是很累的事情”。上市以后要透明,投资者对企业有市场的要求,一旦不能满足要求,就会有压力。而这种压力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畸形,为了业绩而做业绩,有可能造成不健康的成长。“当然企业最终是要上市,就像‘女孩’终究是要出嫁的。但是她在25岁的时候必须想清楚这一点:只要筹码在自己手里,就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时间。”

    “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尤其要保持清醒,‘冬天’严酷的环境带给人的是求生的意志,而春天的温暖却往往令人沉醉其中”。

转载请注明来源:迅雷公司CEO邹胜龙 5年时间颠倒“四季”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