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软件园打造“新领袖园区”(组图)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510

||2009-05-27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高新区”和“软件园”可谓遍地开花,但其中一些园区也被质疑为“跟风上马”—发展高新产业是虚,变相开发房地产是实。而同样作为新兴园区,无锡国家软件园已经在科技部33个火炬计划软件园中排名第五,成为新兴科技园区的标杆。它究竟有哪些特色?金融危机背景下,软件园的现状如何?近日,计算机世界总编辑孙定走进无锡软件园,与无锡市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无锡新区信息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朱康进行了深入交流。

金融危机给

二线城市带来机遇

不同于企业化运作的软件园,无锡软件园主要由政府主导,并承担相关的管理职能,对园区内的产业布局有着清晰的定位。

孙定: 请您先介绍一下无锡软件园的概况。软件园是如何布局的; 目前主要聚集了哪些产业形态; 新区管委会具体承担哪些职能?

朱康: 我们现在是一园多区,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最大的一个园区主做软件服务外包业务,规划面积为150万平方米; 另一个已建成的15万平方米的园区集中了文化创意的企业; 还有一个园区主做IC设计。虽然这几个产业目前占无锡GDP的比重还不大,但发展速度都很快,已经连续4年保持着70%~80%的增长速度,特别是这两年,增长几乎是翻番的。

无锡市有清晰的产业布局,对每个园区有定位。我们园区做得比较好的产业是IC设计,这个产业在全国排名第三; 嵌入式软件也是一大特色,因为无锡有很好的工业基础; 不过园区内最多的业务还是ITO(信息技术服务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也在做,但是BPO的量要比ITO小很多。

不过在ODM方面,我们园区还没有涉及。因为无锡有一个国家工业设计园,做工业设计的公司多聚集在江南大学周边,这种格局是历史慢慢地形成的。话说回来,一个园区也不能什么都做。

运作方面,不同于企业化运作的软件园,无锡软件园是由政府主导的。在软件园具体建设过程中,我们还专门成立了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领导由管委会领导兼任; 新区管委会是无锡政府的直属机构,也承担引导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所以除了园区内部的事务,无锡市的很多信息产业配套服务工作也是由我们牵头,比如每年的信息产业GDP产值统计、一些产业扶持资金的发放和审核等。

孙定: 金融危机对国内IT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无锡软件园园内的企业的情况如何?在园区涉及的产业中,哪些方面受到的影响最大?

朱康: 影响肯定是有的,园区里面确实有七八家企业撑不下去,已经搬走了,这些企业主要是做文化创意的。但我们整个园区总共有100多家企业,整体受冲击还不是很大。

反过来,金融危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契机。原本对于无锡这种二线城市来说,想引进世界500强、中国100强的大企业是比较难的,因为他们更愿意把总部放在一线城市。但最近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愿意搬到我们这里来,因为一线城市的成本太高了,员工工资、办公场所、日常开销都比较大,所以这也是我们招商的新机遇。

就产业增速而言,制造业受的冲击会大一些,但软件外包、IC设计这些产业都只是增速同比放缓; 对企业来说,即使有金融危机,有些事情还是要做的,比如如果总部人力成本太高,他们就更愿意把一些业务外包给我们这样的园区来做。

60%入住率是健康运营关键

作为政府主导的软件园,无锡软件园也面临严峻的竞争环境。软件园希望利用一系列政策优势,平稳度过成长期,守住产业机会,以期尽快实现营收平衡。

孙定: 像浦东软件园那种企业化运作的园区,每年都有很高的利润,无锡市对我们这个园区有没有盈利的要求?按照您的预期,无锡软件园何时能达到营收平衡?

朱康: 园区建设规划有几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培养一批企业。像我们以前的软件园,就培养出了尚德太阳能这样的企业,它发展壮大之后,地税就留在无锡新区了。除了税收,园区还有物业费、房租等收入。

园区建立初期,入住率只有30%~40%,根据政策,物业、房租还有减免,加上建设成本,头一两年是肯定要亏本的。这是阶段性的,大家也都能理解。我们曾做过计算,入住率达到60%以上,园区就能基本达到收支平衡。无锡新区去年12月21日开园,25万平方米的面积中有16.8万平方米用于办公用房,现在目前签约和预定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5%。不过由于目前很多企业还在装修,实现入住的只有十几家企业,等签约企业全部入住,我们就能达到平衡了。

孙定: 这么看来,无锡软件园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那客观地讲,目前软件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朱康: 我们口号是: “办法永远比困难多。”不过困难是客观存在的,目前主要的困难是招商压力比较大,招商成本比较高。现在在全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的要求。对于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的企业,我们都要抢着去找,甚至连无锡市的区与区之间都有竞争。

这种竞争形势就导致了招商代价比较高,园区要给企业很多优惠政策,地方财政的压力也比较大。我个人感觉,竞争有些过头了,如果不是这样,同样的钱其实可以办更多的事。

再者,由政府主导来规划园区未必完全符合产业的发展规律; 但完全依靠企业自动聚集,形成产业特色,进度又太慢。我们必须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恰当地推动产业特色的形成。

整体而言,关键在于坚持。对我们来说,现在一定要把产业基地弄起来,把产业载体建起来,把发展机会抢到手。未来,产业最终还是会走向聚集,因此一定要形成自己园区的产业特色,否则未来就不得不转变发展方向。所以即使现在痛苦一点,做“中国软件服务外包新领袖园区”的目标却不能动摇。

打造“无锡市” 综合服务体系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和软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二线城市,无锡如何吸引人才?作为新开发的园区,无锡软件园又如何拓展企业服务?

孙定: 上海、成都、大连等很多城市也都很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和软件产业,像“我有多少所大学”、“每年培养多少学生”这样有关人才优势的话题也经常被他们提及。在这种情况下,无锡软件园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呢?

朱康: 无锡的高校确实比较少,所以也有人质疑说: 你们无锡发展软件这种智力密集型产业靠什么?确实,学校多,可选择的人才范围就更广,但实际上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不能直接为企业所用。

无锡一直在进行一种尝试,就是所谓的走好“最后一公里”,以实现大学生毕业生与企业的对接。具体来说就是IT培训和实践,我们2006年开始就跟印度的NIT、IBM外包学院等一些比较知名的培训机构合作,和企业对接实施这种定单式的、有前瞻性的大学生培训。

我们启动了“7+1”模式。从2005年开始,无锡市政府联合清华、北大、南京大学等7所重点院校和中科院,开始依托项目进行产、学、研合作,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利用一个个项目把人才吸引过来; 此外,无锡还有对海外人才的吸引模式。2008年年底,无锡新区刚刚被评为国家级“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这个“基地”全国只有5个,而无锡是长三角地区惟一的一个。这些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园区内软件方面的从业人员已达到了3.62万人。

孙定: 有了人才,政府还需向企业提供其他很多方面的支持。无锡软件园对园区内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朱康: 其实,我们对企业的服务扶持从招商阶段就开始了。无锡新区有一系列的招商产业政策,我们科技局和有关招商人员会针对不同的企业给予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于一些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如果我们认为它能产生积极效应,能“带动一片”,我们就会给予比较大的优惠,甚至是一定的土地政策倾斜。

园区建设方面,我们有“三项载体”建设。首先,按照社区的概念打造“三园社区”,即花园、校园和家园。由于拆迁成本、拆迁难易度等问题,一些新建设的园区往往相对比较偏远,产生了交通、住宿、饮食等服务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提供综合的保障服务,让用户觉得在这儿能“待得住”。

第二,建设公共技术平台。针对软件企业,我们准备和IBM共同建设“创新孵化器”,提供软件产品开发全过程管理服务。这些项目管理的软件非常复杂,企业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承担的; 此外,在建的还有软件测试平台、动漫设计平台以及与惠普、Sun合作的工作站,这些项目计划在2~3年内完成,以先免费、然后逐渐开始收费的模式提供给企业使用。

第三,打造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比如说,我们计划5年年均投入1000万元作为创业种子基金,每年政府投入一个亿作为创业引导基金,由政府撬动社会资本到无锡高新区设立共同投资基金; 我们还有一个天使计划,每年由园区对200家以上的创业企业进行投资,今年会重点培育10家以上能够IPO的企业。

孙定: 除了这些服务之外,在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结算系统和物流保障方面,园区都有哪些服务规划呢?

朱康: 我们所提供的基本上都是标准化服务。园区从去年1月8日开始实施“国家软件园孵化服务规范”,这是全国第一个科技园区服务标准,我们希望能够让这个标准成为江苏省、甚至国家的标准制定的样板。另外,今年我们还被江苏省评为第一个成为“服务业名牌”的科技园区。

您提到的人事档案管理都已经在我们的服务标准当中了。财务结算统一服务目前还没有达到,但已经在今年的计划中,即所谓的“公共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财务管理、设施维修、物业管理,以及产业基金发放等。这个系统是由新区管委会牵头、引导园区相关企业参与建设的,计划今年6月份开始试用。

采访手记 不惜一切代价抓住产业机会

开车驶入无锡软件园,我就被以十二星座命名的楼群布局吸引住了。园区内的建筑,不仅位置排列按照星座的顺序展开,连楼的内部都结合星座特点设计。可能是因为新区开园不久,里面没什么行人和车辆,车很顺利地找到了“射手座”。

我们就是在射手座楼下遇到了朱康,他刚风风火火地从外面开会回来。早先已经听说朱康是军人出身,落座开始采访之后,发现他说话果然是直截了当,相当痛快。

讲到无锡市大学少的劣势,他坚持无锡和其他城市实际在一个起跑线上,因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都还是“半成品”,根本不能称为“人才”,而无锡软件园正可以提供从半成品到成品的“最后一公里”培训。而他对原创技术和独立品牌的态度则是:慢慢培养园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稳步引进先进技术。“要想拥有后发优势,必须懂得借力”。

他对园区管理的各种数字都直言不讳,急得其他工作人员在旁边不断地对他使眼色。他表示,现在某些地区的高新区、软件园建设搞得像“政治运动”;他也对目前因为“恶性竞争”导致的招商成本无谓增加忧心忡忡。不过看得出来,他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产业布局,抓住产业机会的决心一直都没有动摇。

这种信心,除了来自无锡市政府所提供的有足够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外,恐怕还有他作为军人的顽强与坚韧。

 

 

转载请注明来源:无锡软件园打造“新领袖园区”(组图)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