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创业板:如何避免操作中的后续排雷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71

||2009-08-01

中国式创业板:如何避免操作中的后续排雷

中新社发 五河 摄

  中国式的创业板经过改良后,以前期更严格的审核,来避免实际操作中的后续排雷

  孟欢自今年3月底以来一直很忙,看书、听讲座、咨询一切可以咨询的人……为的是同一件事:“十年磨一剑”的中国创业板正式开闸了。

  今年35岁的孟欢,在两年前开办了一家小型的电子信息公司。同时他也是一个拥有11年股龄的老股民。孟欢一向不喜欢保守理财,高抛低吸、短期炒作的快感是他热衷股市的原因。3月31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酝酿10年的创业板,首次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创业板一向具有高成长性、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对于孟欢这样有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孟欢当然不会错过这第二个选择。7月15日是投资者申请创业板交易的第一天。他上午11点左右赶到一家大型券商营业部办理申请手续时,发现来办理的人并不多。在其他城市,创业板“开户”首日也出现了营业部不忙股民不急的现象。

  截至7月26日,创业板开户数约为18.8万,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7月17日数据显示,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2943.74万户。创业板开户数约占A股账户总数的千分之一以上。虽然专家一再提醒“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宜早不宜迟’”,但多数股民依然处于观望和预热阶段。

  与此同时,创业板的筹备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7月26日是证监会第一天接收创业板申报材料的日子,等待已久的创业板公司和保荐机构热情高涨,首日就有38家保荐机构申报了108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资料,远远超过了证监会之前摸底的50家的数量。“忙着补材料,一晚上没休息,虽然很困,仍很激动,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一家券商的保荐人对记者说。

  “投资者此时的观望恰恰预示着创业板未来的红火,中国的证券市场向来如此,股民一拥而上反倒‘坏事’,最初市场的冷淡是好征兆。”孟欢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凭借多年的炒股经验,他已经准备在创业板上放手一搏,更希望自己的公司在几年的运作之后也能冲击创业板。

  十年之剑,出鞘佳机

  像孟欢这样期待10年的投资者,也许不知道创业板为何在此时推出?

  创业板市场,又称“二板市场”,是指交易场所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主要目的是为了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科技公司提供集资途径。其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

  中国与创业板已有十年渊源。

  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郭田勇教授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早在1999年前后,从美国开始对网络股的推崇迅速蔓延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浪潮,中国也不例外。除了新浪、搜狐也纷纷赶往美国上市外,1999年1月,证券交易所还向中国证监会呈交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深圳证券交易所曾一度停发新股,筹建创业版。但仅仅到了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中国推出创业板的动议也一度陷入了沉寂。

  创业板的难产,主要是政府在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反复权衡和拿捏不定。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中小企业板”,其实就是此前酝酿良久的中国创业板的改良,但上市的公司,多是已经相当成熟的企业。

  “自2007年以来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一直呼声不断,创业板话题的冷热也与市场涨跌成正比。”郭田勇说。2007年中国股市的大幅上涨行情和大量资金的涌入,令资本市场“求”大于“供”的矛盾愈加突出,创业板话题再度变热。但2008年股市急速下跌,关于创业板的动议,又再度被人们淡忘。

  不过到了2008年第四季度,沿海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这个“一家独大” 的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饥渴的矛盾愈加突出,创业板的推出再次如箭在弦。

  国元证券首席分析师刘堪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自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有企稳迹象,股市也异常红火,此时正是推出创业板的最佳时机。中国政府已经有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和天量银行贷款,业内人士一直担心无法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而创业板,恰好启动证券市场这一平台,来募集大量的社会资金。

  《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共识是,此时推出创业板,有“一石多鸟”的作用。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A股市场已经严重泡沫化趋势,创业板可以给过热的股市降温,除了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重要融资便利外,还可以借助创业板将泛滥的流动性部分地导入实体经济。

  更深远的意义则是,创业板的推出有望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通过创业板的财富示范效应,可以鼓励风险投资市场的大发展,激活全民创业的意识和热情,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群的滋生与壮大,从而做大第三产业,从而有利于向国家提出的“调结构”目标迈进。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从北京市区管理委员了解到,目前,中国著名的创业家积聚地中关村的上百家园区企业已经做好了报送发行申请的上市准备,园区符合条件的企业有近1000家。截至2009年4月30日,已有43家报价公司取得了最新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中关村管理委员会也正在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搭建企业赴创业板上市绿色审批通道,协调解决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的政府审批相关事项。

  不过也投资主板的孟欢,对于创业板的担忧却始终存在。在7月初举办的 “2009中国创业板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也对和讯网民表示:创业板如果里面更有赚钱的想象空间,主板自然会流入创业板。

  对此,董登新认为分流作用微乎其微。他算了一笔账:如果创业板首次推出100只新股上市,其总融资量仅相当于“中石油”的1/6,或者换个说法,即便创业板一次性推出五六百只新股上市,其融资总量也只相当于一只“中石油”。

  创业板会否“鱼龙混杂”?

  孟欢最近研读了不下十本关于创业板的书籍,令他心驰神往的原因是,创业板是一个创造神奇的地方,美国的微软、谷歌等都诞生于美国的纳斯达克创业板。如果在未来中国的创业板也能押到这样的“宝”,那可是幸运之至。

  不过,目前孟欢最担心的是,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会否“鱼龙混杂”,令他今后的投资平添更多风险。

  一直对创业板的推出持审慎态度的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证监会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三高五新”的规定,以及与国际接轨的保荐人制度,应该能限制不合规企业的进入。

  证监会4月17日宣布,拟在主板之外设立独立的创业板发审委,同时引入相当大比例的行业专家,建立审核专业咨询机制。创业板的设立,意在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三高五新”(高技术、高成长、高增值、新经济、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服务业)企业作为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自2008年6月王益案件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风暴愈刮愈烈。2008年4月,涌金集团前董事长魏东跳楼自杀;2008年6月,时任国开行副行长的王益因涉嫌重大违规被“双规”;今年5月13日,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接受中纪委调查;今年5月13日,证监会上市公司原监管部副主任、股改办副主任肖时庆被正式逮捕。

  上述离任的证监会高官频频出事,不免让证券行业内人心惶惶。业内人士人表示,在证券界人士担心监管风暴何时停歇的背景下,创业板的推出,应该很少出现明显的不合规状况。

  谜底将在10月底揭晓。7月26日,已经有38家保荐机构申报了108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资料。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证监会审核一家企业需时约为3个月,因此可以据此推断,未来创业板的正式推出时间不会早于今年10月26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式创业板:如何避免操作中的后续排雷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