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行业善变 专业化、多元化发展相辅相成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301

||2005-05-31


         一直以来,行业是所有业内企业的必争之地,而关于软件企业行业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有趣的是,在舆论为此话题纷争不断的时刻,软件企业们往往无暇瞻顾——他们正忙于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在各自舞台上扮演着成功与失败。

  在求利润争生存的时代与严酷的竞争和行业现状前,专业与多元化之说早被面对现实的企业们演绎出了N 个版本。毕竟,企业与资本市场共同关注的重点是年报、业绩、利润和资本回报,而多元与专业化不过是企业战略和策略的表现形式而已。


  随需而变的专业化道路


  中联一直被视为在专业化道路上稳步发展的企业之一,而中联也对此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尽管金融业并不是中联涉足唯一的行业领域,但中联集团一直专注于并重点发展银行业。现在看来,专注于银行业已经成为中联的一大竞争优势。”中联集团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蔡鸣人表示。


  作为在金融行业有着众多客户和长期服务经验的企业,在近几年整个金融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中联在银行业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新的热点应用,并开发自有软件产品,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例如有效把握BI(商务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热潮这一商机,增强在此方面的研发和投入,这使中联在竞争中占据了相当优势。


  在确保自己强势行业与业务的同时,中联也在通过银行业方面的深入运做和丰富经验,扩展到其他行业的相关领域。比如银税联网项目。在银行业的丰富经验使中联更容易赢得这类项目,并能很快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通过这样的项目争取更多的税务客户——现在武汉和天津地税两个重要的客户已出现在中联的客户列表中。


  在这方面有着类似经历的则是南天。作为专注于同一领域的企业,南天在深耕金融行业并扩大优势的同时,也正将行业经验与技术向其他行业转移。据南天软件总裁刘为介绍,南天去年业绩取得了巨大增长,并在邮政储蓄和水利两个领域斩获大单。前者得益于南天将银行方面的经验积累移植到邮政储蓄的类似业务中,而后者则取决于南天在金融领域中熟练运用的数据仓库技术。


  什么是行业专业化?专业化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或坐以待毙。深耕行业,挖掘需求,源自行业,归于行业。在专业化中追求行业内与行业外的多元化——黑猫白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中联和南天对专业化这一概念从各自角度进行了阐释。


  专业的多元化发展


  有业内资深人士指出,一个企业如果能进入三个行业并确定基本优势,那么企业就将立于不败之地。这条潜规则多年来一直为众多企业身体力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现在的多元化发展比以前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提起东软,人们往往第一反应就是其国际业务——软件外包。作为东软国际化业务中的主要组成,软件外包在公司2004的企业年报中,已占据了主营业务收入的9 %。而占据主营收入76%的公司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务,则以其多行业性引人瞩目:无论是在政府信息化领域的金保金盾项目中标,电信行业在联通和网通方面的持续增长,网络安全方面Neteye IDS 2.2版和NP架构Neteye防火墙产品的推广应用,还是在烟草、电力、企业与电子商务、教育和金融领域的斩获。此外,公司还是中国唯一能够生产四大医学影像设备(CT、MRI 、X 线机、B 超)的专业化公司,数字医疗方面的收入已经占到公司营收的22%。从业绩中我们可以看出,东软从来没有放弃在多元化领域更深层次的拓展,关注点也在由国内移向国外,持续的整合、联盟和合作清晰地勾勒出其多元化发展曲线。而从多领域的深层次发展中,我们更可以看到,多元化发展中的专业化也在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力所在。


  行业多元化,地域多元化,产品多元化,领域多元化,业务多元化……多元化发展被企业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而在多元化基础上的专业化策略,为众多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你的饭量有多大?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所有业内企业的共识。无论多元与专业化,只是体现了企业行业发展的范围与深度的不同而已。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做正确的事情,这是成功企业的共性。然而,不少自认为深谙量身定做,随需而变之道的软件企业们在处理自身业务拓展问题时也往往失去冷静,并不比接受他们解决方案的客户高明多少,昏招频出,最终导致企业在其自认为正确的“专业化”和“多元化” 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折戟沉沙。


  那么,何时走专业化,何时又入多元化?日本有棋谚云:“棋力如饭量,勉强不得。”吃饭吃到七分饱有益健康,过多或过少的结果不是无法消化就是营养不良。对于行业拓展来说,同样如此。“客观地讲,专注于某个行业还是多元化拓展行业其实对方案商来说都可能是不错的选择,关键是对行业的把握。但我怀疑放太多精力在太多的行业是否有必要。”中联集团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蔡鸣人说。这也许代表了多数企业的对此问题的看法。


  那么,面对转瞬即逝的商机,面对增长缓慢的市场和同样缓慢增长的业绩,在一个全新的行业面前,企业是该进入还是观望?我们不妨先考虑:这是否是一个良性竞争的行业?行业需求是否足够大?企业能否胜任此行业的挑战?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能够承受?企业是否有相关的行业专家?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解释,在这些问题想清楚前,切忌轻举妄动。


  找到自己的短板


  多元化也好,专业化也罢,实际上都可归结为资本市场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行业拓展,只是为企业利润增长点做出贡献的的一部分而已,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之际,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突出企业特色,赢得用户和市场?


  人们耳熟能详的木桶理论、短板效应和20/80 定律落到实处是哪里?是质量管理体系?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CMM 、CMMI、ISO 还是 ITIL?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为别人设计解决方案,解决管理、业务和其他方面种种问题的软件企业们该如何解决自身内部的问题,有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这持续改进与提高过程中,各项IT与非IT手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最终效果如何?作为规则制订和问题解决者的软件企业们,面对这些问题是剪不断理还乱,还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在行业多元化与专业化拓展之际,这些当前看来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很快就会变得举足轻重。


  抛开这些问题,我们再站到高一些的层面去衡量:在整个软件领域和当前进入的行业中,我们的软件企业的位置在哪里?处于食物链的哪个层面?食肉、食草还是食腐?硬件界人士曾总结出一句看来苦涩然而真实的结论:美国吃肉,日韩台湾啃骨头,轮到我们,就只有喝汤的份了。我们的软件行业是否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高营业额背后的真实利润率是多少,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以及如何改进这种情况以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在当前这个市场与资本积累高速膨胀的特殊时期,好象没必要马上找出答案,但这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


  的确,吃什么都能吃饱,而这碗饭是否好吃?搭配是否合理?营养是否够?虽然这些问题也许该在吃饱后再去考虑,但时常想想这些,并不断尝试解决——这对于企业来说,绝没有坏处。


ZDNet China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软件行业善变 专业化、多元化发展相辅相成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