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阿凡达”时代 国内IMAX遭遇成长的烦恼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99

||2010-02-02

从常年不足30%的上座率,到《阿凡达》的一票难求,国内IMAX影厅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从2001年12月上海科技馆在中国内地引进第一套IMAX系统开始,IMAX产业近十年来在中国的推进速度并不理想。高达千万的建造成本、屈指可数的片源,成为一直困扰国内商业IMAX影厅发展的难题。有业内人士称,《阿凡达》过后,更多的IMAX厅可能又将回归平静。

  IMAX厅高昂成本加大院线风险

  看着中国电影博物馆外熬夜排队买票的人群,有许多人还是来自外省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顾铁军推迟了他的《阿凡达》观影计划。而在此之前,《阿凡达》在北美的火爆,已使得IMAX公司2009年12月的股价增长近20%。

  “IMAX巨幕电影”是这场全球电影狂潮的主推手。高达七八层楼高的矩形银幕、直径长达30米的球形银幕,以及逼真的图像和巨大的震撼力,让传统胶片及普通3D版的影片都黯然失色。

  “就IMAX产业整体来讲,《阿凡达》只是一个个别现象、特殊个例。” 顾铁军这样告诉本报记者,“在此之前,IMAX影厅常年的上座率不超过30%,不温不火。《阿凡达》过后,IMAX影厅可能要面临回潮。”

  据IMAX中国代表处提供的数据,到2009年年底,IMAX在中国已开业的共有11家完全商业化运营的影厅(不含中国电影博物馆),以及11家放科教片的科普影院。早在2003年,IMAX公司曾预计在未来的5年间,中国将有25家至50家电影院使用其超大屏幕技术,并表示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现在看来,中国市场的推进速度并未达到当初的设想。

  据悉,IMAX公司的中国运作模式是把设备和影厅设计方案一次性地销售给影院,从每部IMAX影片的票房中抽取3%到5%,运营全权交给院线。面对IMAX市场,中国院线的风险相对更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院线高层向本报透露,仅在建造环节,一个IMAX厅的投入就高达一两千万,是一个普通影厅建造成本的7到8倍。但即便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IMAX厅的运营情况也并不理想。

  然而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现了。2007年以来,除了北京石景山万达影院之外,上海、北京基本没有新增的商业IMAX影厅;广州、深圳等东部发达城市目前还没有商业性质的IMAX影厅开张。反而在长春、武汉、长沙、昆明等二线城市,IMAX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近几个月,IMAX厅的推进速度猛然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IMAX银幕方面,目前还不是全国规划,而是由各院线自己制定计划。”中影集团发言人翁立对本报表示,目前全球的IMAX银幕及影院都不是很多,中国市场不宜盲目投入。

  “其实现阶段更适宜建IMAX厅的还是重点城市的核心地段。但即便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IMAX厅如果到了5家以上,市场风险就会加大。” 长期研究娱乐产业的易凯资本CEO王冉这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片源紧缺的苦恼

  IMAX对于票房的贡献不俗。“在《阿凡达》3亿票房中,传统胶片占到八九千万,数字电影则高达2亿多,成为票房的主导力量,其中就包括IMAX的重要贡献。”翁立这样表示。

  但与每年在国内上映的影片总数相比,这些IMAX大片数量就少得可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12月,在中国内地主要商业IMAX影厅上映过的IMAX影片总共只有20多部。

  “中国电影博物馆每年会订购5到10部IMAX电影,一部的引入成本就在15万美金,拥有一年的播映权。但我们IMAX片的票价很低,比如《阿凡达》会员价只有40元,普通观众票价在60到100元。” 中国电影博物馆研究部主任苏志军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但片源多、票价低的中国电影博物馆只是个例。与这家国家公益性质的电影博物馆不同,更多的商业院线一直面临片源的烦恼。

  “全球一年摄制的IMAX影片也就在10至12部,其中的大部分还进入不了中国。”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院线高层这样表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后”阿凡达”时代 国内IMAX遭遇成长的烦恼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