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大规模应用还待时日 不能生搬硬套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123

||2010-12-25

最近一段时间,在笔者参加的各种论坛会议中,“云计算”三字不绝于耳。这里说,某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信息平台叫 “社区云”;那里说,某行业信息平台叫“商务云”……浏览网上,全国各地,各种“云浪潮”规划此起彼伏。一时间各政府部门、商业机构,都不约而同竖起了一杆“云”大旗。笔者倒如坠疑云:前沿的云计算,怎么沦为了到处可以贴的 “狗皮膏药”?

  “云计算”的泛滥,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的“纳米”,同样是甫一出炉就得到追捧。各种挂着“纳米”头衔的中心、研究院纷纷出炉,甚至各种生活用品,如小家电、保暖衣,都号称有纳米技术或纳米材料,让人雾里看花,难以辨识哪家是“正宗纳米”,哪家是“傍纳米”。久而久之,过于泛滥的挂牌,反倒让人们对“纳米”产生了不靠谱的错觉。

  其实,当国家开始着力推进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化时,总是寄予厚望的。一个新兴产业的成熟与繁荣,将带动相当可观的就业和产值,更有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令人遗憾的是,对这些“新概念”反应最敏锐、跟得最紧的,竟是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生搬硬套。没有深入领会政策用意,甚至没有弄清这些新技术、新产业究竟是何物,就大胆套用概念,博得眼球效应,谋取短期利益,简直是“绑架”了新兴技术。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形成规模效应,但短期内突然泛滥的潮流中,有多少是泡沫、是搭车,应该警惕。表面看起来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却没有多少人真正耐得住寂寞,这样不仅无助于新产业的发展,也违背了国家政策推动的本意,甚至可能由于短时间内的过度“消费”而让人“审美疲劳”,倒也不当回事了。另外,过分吹捧也会带来科学研究的浮夸,项目建设的仓促,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大量浪费等问题,反而挫伤那些真正投身事业的研究者。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项新兴技术从路径确立,到研发成熟,直至应用试错,都要走一条很长的道路,需要研究者、创业者、政府部门持之以恒的投入。而如果把国家提出的“大课题”偷换成了“大主题”,什么都往上沾边,最后虎头蛇尾,实在叫人可惜。比如,云技术在国内还在起步摸索阶段,关键技术掌握尚不成熟,要大规模应用还待时日,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底层代码开发等关键技术上多多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自主创新,并给予政策支持。做完这些,再谈应用云技术的美好前景也不晚。

  希望“云技术”别再人“云”亦“云”。

转载请注明来源:云计算:大规模应用还待时日 不能生搬硬套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