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北美市场屡受挫 或受受某些势力打压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121

||2011-03-23

商业场外的微妙博弈,已成华为进军北美市场的关键变数。

3月9日,中国商务部做出裁定,初步否决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下称“诺西”)并购摩托罗拉无线基础设施资产一案。

这一判决对华为至关重要。2010年7月以来,围绕诺西收购摩托罗拉的利益争夺,摩托罗拉与华为已在美国展开专利侵权互讼,此收购案因中国政府否决延后,令形势的天平向华为倾斜。

不过,无论此事最终如何定案,华为的美国征途还道阻且长。政治、文化、法律乃至商业规则的不同,尤其是美国对国防、航空、通信、信息技术等敏感商业领域一直奉行的保守封闭政策,都是华为开拓北美市场的巨大阻力。

一个多月前华为发表声明,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要求,撤销2010年5月购买美国小型科技公司3LeafSystems专利技术的交易。在此之前,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一直认为,这场金额仅200万美元的收购“将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

诺西并购案被否

商务部的否决裁定,意味着诺西与摩托罗拉的并购案将向后延迟。

电信设备业内人士透露,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法案,诺西并购摩托罗拉的交易需要在美国、欧盟、巴西、日本、俄罗斯、南非、土耳其、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获得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才能完成交易,而在此前,除中国大陆外,其余国家和地区已对交易放行。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6月底,商务部一共立案受理了140多件“经营者集中审查”案子,大都最终顺利获得放行。

那么,商务部为何将要否决该并购案?关键原因在于,此项并购案背后,还牵扯着华为、诺西、摩托罗拉的复杂利益纠葛。

2010年7月15日,摩托罗拉对外宣布,将把大部分网络设备业务以1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诺西公司。而在宣布该项出售仅仅一天之后,摩托罗拉修正了一项诉讼,把其2008年前的一起诉讼的被告,由最初的5名扩展到了包括华为在内的16名。

在起诉中,摩托罗拉表示,多名前摩托罗拉员工涉嫌窃取其商业机密,并非法以邮件等形式向包括华为在内的第三方输送未经授权的保密文件及商业机密。

诡异的是,摩托罗拉选择在时隔两年后,出售网络设备业务的微妙时间点,才突然向华为发难,被业界视作旨在胁迫华为,以确保交易成功并降低交易成本。

根据华为随后反诉摩托罗拉的起诉书,十几年来,华为就产品设计、设备操作以及设备支持给摩托罗拉提供了一系列的保密信息。基于合同,摩托罗拉不开发自己的产品,而是从华为购买并贴牌转售华为的UMTS、GSM和其他技术产品,“上述保密信息对于华为的UMTS和GSM两项收入每年达数十亿美金的业务尤为重要。”

据透露,从2000年至2006年,华为提供给摩托罗拉产品的销售金额已经从1400万美元提升到3800万美元,销售的区域也从中国扩展到了全世界。至今,摩托罗拉从华为的购买金额已经达到了大约8.78亿美元。

根据双方约定,摩托罗拉不得向第三方披露华为的保密信息,并且保护华为保密信息的机密性。但如果诺西完成对摩托罗拉的无线网络业务资产,包括“CDMA、GSM和UMTS技术以及UMTS下第三方无线接入网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都将被转移到华为的直接竞争对手诺西手中。

这是华为所不能接受的。2010年1月24日,华为在美国提起诉讼,称摩托罗拉计划将一些从华为获取的技术转移给诺西,这一行为是非法的。华为要求法庭阻止此次技术转移,直到问题得到仲裁。

困局

目前,按照商务部的相关程序,被否决后的并购案将进行为期2–3个月的延期审查。

与此同时,华为在美国的起诉也获得法院支持。2月22日和23日,美国北伊利诺斯州地方法院和芝加哥联邦法院先后颁发临时限制令,暂时禁止摩托罗拉在与诺西的交易中移交华为的商业机密。

就目前而言,该案后续进展将取决于商务部延期审查结果以及商业仲裁。不过,诺西与摩托罗拉原计划2011年一季度完成的并购案已被拖入漫长的诉讼与审查流程中。

“华为已经占据上风。”一位电信业内人士评价说,诺西收购摩托罗拉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进入北美市场,并获得相关的技术机密,但由于华为的诉讼反击,这些技术将无法迅速应用,并可能因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升级换代而价值跳水。“现在摩托罗拉最好的选择反而是撤诉或向华为道歉,以换取并购案尽快落实。”

不过,即使此案获胜,诺西在美国市场对华为的挤压之势仍难以避免。

独立投资机构Zacks 2010年下半年发布报告认为,通过收购摩托罗拉,诺西将变成美国市场仅次于爱立信和阿尔卡特朗讯的第三大网络设备供应商,在这个全球利润最高的市场取得坚实收入,从而在和华为的较量中稳固自身地位。

业内人士透露,在此之前,华为在北美市场的拓展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摩托罗拉的合作,在当地,诺西过去仅有约5%的市场份额,摩托罗拉却有15%?20%。诺西完成并购后,将对华为的北美市场开拓带来冲击。

更重要的是,由于受到美国某些势力的打压,华为在北美市场的海外投资拓展一直屡受挫折。

早在2008年,华为与贝恩资本曾试图联合并购3com,但却被CFI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否决。

2010年8月,在华为与美国电信商Sprint公司洽谈一份60亿美元左右的电信合同期间,美国政界再次认为,如果由华为向Sprint提供设备,会对后者在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客户(包括军方)都构成“重大风险”,其后华为被告知不能再参与合同竞购。

2010年5月,华为以2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旧金山湾区技术开发商3Leaf的专利技术,但这项交易再次被CFIUS认为会“威胁美国安全”,华为最终于2011年2月18日撤销该交易。

而在此前摩托罗拉宣布出售资产时,华为也曾有意参与并购,但同样被美国政府认为存在 国家安全问题而拒绝接受申请。

在3Leaf收购被否定后,外界曾有人认为,华为没有在完成可能具敏感性的跨境并购前主动向CFIUS申请审查,这是导致交易被否定的主因,并认为这一举动“表示华为不熟悉美国环境,显得稚嫩”,但一位电信设备厂商高管认为,真正的情况是,只要华为申报,必然被否决,华为才不得不只购买部分资产和员工,不是直接并购企业。

尽管如此,华为进军美国的尝试仍未停止。2月25日,华为美国公司董事长胡厚崑亲自发表公开信,试图澄清外界对其种种政治背景的“误解”,声称华为立志于在美国市场进行长远投资。而据华为人士透露,加速进入美国市场,已成为华为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更糟的未来?

在业界看来,华为北美遭遇的一连串打压,其实是商业场利益争夺的延伸之战。

在国内,华为已经被视作全球化最成功的中国企业之一。但也正是因此,华为也不得不承受更多全球化压力。

在过去数年中,随着中国新势力的崛起和欧美老牌巨头的衰退,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变革,在朗讯、马可尼、北电等传统巨头黯然离场同时,华为、中兴两家公司也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根据2010年各大电信设备商财报数据,华为以280亿美元的销售额,一跃成为仅次于欧洲电信巨头爱立信(308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运营商,业绩远超阿尔卡特朗讯(217亿美元)、诺西(172亿美元)和中兴通讯(107亿美元)。

在这样的形势下,并购狙击、知识产权诉讼乃至投资、贸易限制,都已成为巨头们遏制华为成长的手段。

一位华为内部人士说,不仅在北美,其实在欧洲、在印度,在更多国家和地区市场,华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

比如2010年7月,印度就曾以“黑名单”方式,将包括华为在内的25家中国电信设备商列入其中,暂时禁止印度电信运营商购买它们的设备。而从2000年进入欧洲市场开始,华为也曾受到政界、商界排斥,历时多年才真正在当地扎稳脚跟。

“类似的情况在很多行业都存在,只不过在华为的身上更多,而且更具代表性。”电信专家陈金桥表示。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情况可能正变得更糟。比如,美国近年来CFIUS否决数量正在呈上涨趋势,而且CFIUS的审查正日益严格。美国媒体也曾表示,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政客寻找抨击目标之际,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环境可能会越来越差。

转载请注明来源:华为北美市场屡受挫 或受受某些势力打压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