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价格优势入民用市场 明年或可使用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146

||2011-03-24

国产化让你的行车“小秘书”更实惠

GPS“一统天下”局面或将终结

明年,当您开着私家车上高速、在不熟悉的城市行车时,您将可以使用北斗星导航系统,用国产的卫星来定位和导航了。而目前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独占鳌头的局面,或将随着我们的国产定位导航系统的逐步完善和批量生产,发生重大的变化。

导航仪已成行车“小秘书”

“幸亏车上有导航仪,否则还真找不到这个饭店。”昨日,朱先生一早从上海出发,很顺利地通过高速来到杭州。然而,一进城,陌生的城市和道路,让朱先生一时找不到北了。“朋友们跟我约好,要在三台山上的一家饭店请我吃饭,不过这路还真难找。”朱先生告诉记者。幸好,朱先生的车上装有导航仪。在导航仪的提示下,朱先生“按图索骥”,很快就找到饭店跟朋友会合了。

如今,像朱先生这样使用导航仪的车主越来越多。

据城东一家汽车配件店经营者曹先生介绍,现在GPS卫星导航已是大多数高档车的标准配置,部分中低档汽车则需要自行购买GPS终端。“目前主流的中档GPS终端售价在1000元左右,更新地图资料也需要一定的费用。”

“平时我在上海也常用导航仪,可以帮我避开一些非常拥堵的路段。”朱先生说。的确,导航仪现在无异于一台行车“小秘书”,它可以提供即时的交通路况,帮您自动规划行驶路线,避开拥堵路段,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因此,导航仪越来越受到私家车主的青睐。

GPS目前坐拥霸主地位

卫星导航系统可连续实时地发送高精度、全时空、全天候的导航、定位和授时信息,是一种可供海陆空领域使用的、军民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在全球定位导航系统方面,目前全球上空已有32颗GPS卫星(美国)、22颗GLONASS卫星(俄罗斯),还有2颗实验的伽利略卫星(欧洲)。

不过,GPS系统始终是市场上的霸主。GPS目前在全球导航领域占绝对垄断地位、应用份额超过90%。在国内,2010年GPS市场在市场推进、技术发展、应用创新的推动下飞速发展,全年GPS市场容量达到908.3万套,同比增长117.8%,发展势头十分惊人。

明年私家车可用国货来导航

日前,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曾表示:“中国自己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将于明年覆盖亚太地区。这也就意味着,在明年,中国人的私家车将能够使用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

从1994年立项至今,中国北斗已经走过17年。目前“北斗一代”已经具有三颗导航卫星。“北斗二代”卫星计划将采用类似GPS的卫星组网技术,按照计划将发射35颗北斗二代导航卫星(目前已经发射三颗),其应用将向民用市场拓展。

运用价格优势挑战GPS

据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了相当丰富的功能,与目前市场上民用比较普遍的GPS相比,它不但具有定位导航功能,还具备通讯的功能。而且根据前期测算和规划,北斗投入民用的导航芯片价格不会超过GPS芯片,“大概在100元左右。”刘经南表示,北斗系统还将陆续用于全球板块监测以及治理交通拥堵等领域。

同时,从成本来看,“北斗”导航的系统建设成本比GPS便宜,用户的成本也不会比GPS贵。也许,未来的价格优势,以及国货的亲民性,将是北斗星系统挑战GPS霸主地位的有力武器。

杭州百万私家车群落有待开发

杭州市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末,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183.25万辆,比上年增长了16.1%。同时,私家车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截至2010年末,

杭州市私家车的保有量高达94.24万辆,比上年增长了31.1%。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中国目前GPS的使用率还不到10%,但由于增速相当快,未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如果以这一数据来计算,那么杭州市近百万私家车中,还有90万辆没有使用车载导航仪。因此,一旦明年北斗星来了,杭州庞大的私家车群落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转载请注明来源:北斗卫星价格优势入民用市场 明年或可使用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