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从BPO到KPO的战略转型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2633

||2010-06-27

一直以来,印度在全球处于“IT外包中心”的地位。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近的调查报告指出,过去5年印度获得的知识性IT外包业务年均增幅达28.5%。由于掌握了IT的主动权,加上现在通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印度人的智慧获得了无限的发挥空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印度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比尔?盖茨说,未来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而是印度。

目前,《财富》杂志500强企业中目前约有400家企业或者在印度设立了自己的业务中心,或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印度技术公司。越来越多的西方公司把软件开发、工程设计以及答复客户来电等常规办公服务外包给印度等熟练工人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事实上,除了传统的服务外,跨国公司也越来越多地把以前不外包的新业务包给印度公司。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预计,到2008年,印度在全球软件和后端办公服务外包市场所占份额将达到51%,届时印度这一产业的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80亿美元。

这足以表明印度的IT承包能力不仅在增强,而且含金量也大大提升。更令人关注的是,印度的IT承包正在实施战略转变,其目标是扩大全球市场的占有率。

战略转型:提升IT外包的含金量

印度新德里一项最新的工业研究结果预测,到2010年,印度很可能由现在的商业处理外包中心(BPO),过渡成为一个价值170亿美元的知识处理外包基地(KPO)。也就是说,今后印度的IT承包,将大大提升其中的含金量。

所谓的知识处理外包,通常是指外国企业把自己业务中的知识创新、研发环节的工作转移到印度。印度工业联盟(CII)最近的调查报告指出,随着世界商业发展越来越需要在各个层面上更加专业的知识,印度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学院发挥出它们的优势,适应这种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印度将会以一个全球知识处理外包的中心出现在新经济时代。

报告预测,到2010年,印度(KPO)产业创造的财富将占到印度经济年增长率的46%,达到170亿美元。研究结果还认为,印度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将有望保持每年8%以上,并且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也将超过51%,这将为印度从(BPO)转向(KPO)的转变打下基础。

在印度业界看来,印度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例如拥有出色的研究实验室网络,发展良好的基础工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广阔的临床试验机会以及培训精良的人力和智利资源,这些都将是印度迈向(KPO)的推动力。而制药业、生物科技、IT产业、知识产权研究、汽车和航空工业设计和发展,这些都被认为是印度(KPO)时代的优势产业所在。事实上,印度在上述领域已经拥有许多客户。

很多印度IT公司都在加大研发投入,并在美国申报专利。事实上,随着跨国企业更多地将数据和知识产权研究业务转移到印度,印度的IT产业将由此而得益匪浅。

创新的目标是扩大国际市场

推动发展知识处理承包业务的关键是技术创新。与美国的技术创新模式不同,印度IT产业的技术创新并不是由本国的风险基金推动的。是由世界技术巨头投资于印度的研发中心的研发预算驱动的。全球10大信息技术巨头,包括微软、英特尔、奥拉克尔公司和得克萨斯仪器公司,都在印度设立了境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在人员和业务经验方面已经颇具规模,可以提供高端的创新产品,向客户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英特尔印度公司利用印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开发了与本土研发难度相同的工程软件,为英特尔研制微处理器和芯片集研制下一代的以太网转换硅、网络处理器以及企业软件。去年,英特尔印度公司申请了63个专利,今年可能会达到同样的数量。

跨国公司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对印度获得知识处理承包业务十分有利。自2001年以来,多达230家跨国公司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根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联合会的数据,在未来3年内,仅仅建立研发中心一项,就能为印度带来15亿美元的外商投资。同时,在班加罗尔工作的工程师的数量将从目前的2.5万人增加到6.5万人。

实现了软件超级大国的梦想

班加罗尔是一座混乱的城市,但寄托着印度成为软件超级大国的梦想。印度软件开发人员对质量的追求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许多机构都通过了ISO 9000认证,并且开始获得CMM 5认证。目前,全球有62家机构获得了CMM 5认证,其中35家是印度公司。

有不少发达国家公司把软件基地放在印度,最初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人力成本比较低并且这些人大多数都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由于大量引入CMM而获得了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在许多人看来好像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印度IT业的优势之一就是规模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样可以做到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又能扩大规模。印度软件外包业的技术专长在于模块设计,根据客户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设计与制作软件,典型的例子是,由于时差的关系,外包软件订货可以在美国的晚间发至印度,印度的开发人员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内按客户要求完成设计并发回至客户,而远在美国的客户则在当地的第二天就可以把这个外包软件运用到系统设计中去了。印度的软件业就是以这种高效率的方式融入到全球软件定制、开发、销售与应用流程链中去。

目前印度有软件公司近3300家,从业人员达48万,前十家软件公司的人员规模在万人以上,企业盈利在20%以上。去年印度外包产业共雇用105万软件程序师及其他熟练工人,并在运输和饮食等行业间接创造了250万个就业岗位。印度公司软件开发业务每小时的收费为18-26美元,远远低于美欧的55-65美元。全球有660多家跨国公司每家每年外包给印度公司的业务在100万美元以上。瑞马多雷预计,在本财政年度里,印度软件及后端办公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将达到225亿美元。

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全国协会估计,2008年前,印度的软件出口额可能突破500亿美元。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在全球软件和后端办公服务外包市场上,加拿大占有的份额仅次于印度,为32%,中国为4.9%,东欧国家为4.5%。

拥有人才是关键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人才储备库,然而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扩展,其人才短缺已经显现。美国商业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和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说,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到2010年将面临50万专业人员短缺,从而威胁到印度在全球离岸信息技术外包产业的主导地位。这一预测发布的背景,是微软和摩根等跨国公司正在扩大各自在印度这个全球最大离岸服务产业的业务,从而增加了印度劳动力市场的压力。

2003年至2006年,印度离岸信息技术产业增长68.5%,预计在未来5年里每年将增长至少25%,从而将继续支撑印度的快速经济增长。

印度政府从50年代起就在全国兴建了多家信息技术学院:全国性的有6家,地区性的有25所。目前,全印所有的信息技术学院一年可以为国家培养17万名本科生和5万名研究生。除专门院校外,印度在4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在大约3000所中学推出了“中学计算机扫盲和学习计划”,同时依靠多家民办和私营机构以及软件企业培训人才。印度软件业能有今天的辉煌,靠的正是长远的眼光和丰富的人才储备。

目前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印度裔美国人多达35万人,2004年他们的收入高达900亿美元,他们大多把赚来的钱向印度投资,投资项目也多是高科技产业。

“反向外包”显实力

近年来,随着居领先地位的业务流程外包业不断发展,印度企业正逐渐在美国开设分支机构,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并形成了一种“反向外包”趋势。印度工商联合会与安永国际会计事务所近日公布的一项联合研究报告显示,2006财年印度企业在美国共完成48项并购案,投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

在这些并购中,IT及相关产业占48%,其次是医药、酒店、农产品和汽车业。印度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企业手持现金充足,预料将加快向外扩张步伐,2007年印度企业并购外资公司的金额将达350亿美元,较去年约150亿美元增逾一倍,个别并购将涉及规模较大的外资。

随着印度企业自信心的增强,加上印度实施自由化政策并放松了货币管制,印度公司正在积极扩展其他市场,透过并购其他外资公司来提高知名度,并购对象仍以欧洲及美国公司为主,行业集中于能源、汽车零件、工业产品及服务业等。

过去10年中,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向外并购活动,迅速成长为具有一流实力的跨国公司,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而参与对外投资活动的不仅包括大型商业集团,中小型企业也相当踊跃。作为战略思想的调整,印度央行日前放宽了印度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标准,已将印度企业投资于海外业务的限额从企业净资产的200%提高至300%,但进行这些海外投资的合伙企业的限额仍为净资产的200%。

印度央行还将印度企业可以作为证券投资组合投资于海外上市公司的最低额度从净资产的25%提高至净资产的35%。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自由化印度企业海外投资标准。

与中国展开竞争

印度是世界头号的外包中心,但是正面临来自竞争对手中国日益严峻的威胁,原因是印度损耗率高、基础设施差以及工资水平不断上升。美国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最近的调查报告说,2006年印度是深受青睐的IT外包中心,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爱尔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墨西哥、捷克共和国、波兰、菲律宾和加拿大。调查涉及多个行业的大约300家跨国公司,这些行业分别是金融服务、技术、医疗保健,迅速增长的消费品、运输、能源以及媒体和娱乐。当调查公司要求受访者选择他们最喜欢的三大外包中心时,印度得分为 2.25,中国为1.76,爱尔兰是 0.77。

但是,调查发现,印度在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正在受到中国的挑战。中国在较低端的业务领域能力较强,而且拥有庞大的人才库。此外,北京作为重要活动的主办地也使之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比如2008年的奥运会。

调查报告说:“印度面临着来自中国日益严峻的威胁,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信息技术、研发以及采购服务的选址。”

该公司负责亚太和欧洲业务的总裁阿鲁普?祖特希说,虽然印度每年能够培养出众多研究生,可是印度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仍然供不应求,目前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雇佣人数为100万,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2010年将需要230万信息技术人员,劳动力短缺将成为印度保持其外包领域领先地位的严重能力障碍,同时,导致损耗水平高达40%以上,尤其是在技术部门。他说:“损耗率问题在印度将造成重大挑战。显而易见,成本将上升,效益将下降。这是不可持续的。”

事实上,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迪拜正在成为重要的外包服务竞争对手,并将受益于印度日益巩固的市场。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印度软件外包业巨头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中国地区。自2002年印度IT业陆续进入中国以来,以印度信息系统技术公司、萨蒂扬为代表的印度外包巨头正在逐步将“触角”从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转向更广阔的中国内地。

印度业界认为,进军中国市场至少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数量充足的合格人才;二是中国许多地方具成本优势;三是当地政府普遍对外包产业的大力支持。

去年2月8日,印度外包四巨头之一的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在南京的全球交付园区的建设正式启动,这个拥有2500个席位的交付园区不仅是萨蒂扬全球园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也是萨蒂扬公司在印度境外最大的研发机构。

印度业界相信,成本和人才是中国承接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两大优势,这些优势如今在一些大城市体现的最为明显。2005年中国商务部确定了北京、大连、西安、上海和成都等五个首批“中国服务业外包基地城市”,计划投入1亿元资金扶持这些城市的外包业发展。

去年5月,印度第四大软件公司萨蒂扬公司正式落户上海,这是未来几个月里将登陆上海浦东的“印度软件风暴”中的“第一波”。萨蒂扬公司与浦东软件园签署协议,建立软件开发中心。该软件中心将成为亚太地区业务的重心,向中国和亚太地区企业提供服务,也将为世界其他地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国际间业内人士认为,印度软件公司以旋风般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其目的最终不仅是占领中国市场,而且要利用中国为海外基地获得亚洲地区更多的用户。

国际IT业重量级人物、英特尔前总裁葛洛夫最近对媒体发表评述说,由于印度软件业的蓬勃发展,许多美国企业都到印度开发软件,因此,到2010年,印度软件与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可能超过美国。相形之下,作为近20年来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驱动产业,美国的软件服务业正在走下坡路,有迹象表明这一产业如同美国的钢铁业及半导体业,正在为生存而挣扎,葛洛夫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印度从BPO到KPO的战略转型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