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合:用脊梁撑起陇南震区“第一生命线”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955

||2008-07-02

我叫汪国合,是中国电信陇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5·12”汶川大地震,一瞬间,陇南市电力中断,通信瘫痪!慌乱不安的群众纷纷打听,震级多少?震源在哪里?家人怎么样?电话不通,一切无从知晓,更加剧了大家的恐慌和无助。通信中断,政府部门第一时间了解不到灾情,指挥、组织救援无法展开。打通通信这一“第一生命线”,十万火急!

下午2点30分,我立即组织人员冒着余震进入墙体开裂的机房,迅速启动了两台大功率发电机组。5分钟后,武都城区因断电中断的小灵通恢复正常。同时,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发现文县、康县、成县的通信完全中断,事态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大家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我迅速将情况上报省电信公司。省公司领导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恢复通信!

开展救援调度、指挥,急需通信保障,这个时候,能打通电话的,只有小灵通和固定电话。2点50分,我带上20部小灵通和4部车载电话,火速赶到市委大院,一边分发小灵通,一边组织技术人员冒着余震,进入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大楼,将传真、宽带和42部电话搬到了院内的安全地带。随着一部部电话的装通,急切的电话铃声接二连三地在市委院内响起来。紧接着,陇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我被任命为通信保障组组长。之后,我立即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启动陇南电信一级应急通信保障预案,成立了应急通信保障指挥部和设备、线路抢修等10个应急小组,火速展开通信抢修。同时,我们设立了帐篷10000号呼叫中心,及时开通了寻亲热线和寻人留言,为受灾群众提供应急帮助。

下午4点,通过小灵通、“村村通”电话不间断地联系,成县、康县的灾情报上来了,可文县始终没有一点消息。当时,网上传出文县震区已被夷为平地,一时间,谣言纷纷,人心惶惶,我们更是焦急万分。

文县电信分公司员工在与外界无法联系的情况下,冒着余震,坚守机房,通过3个多小时的抢修、调测,到下午5点39分,成功接通了碧口电信支局的互联网,几经转折,将文县县政府的灾情报告发到了陇南电信分公司指挥部。拿起这份辗转而来的文县灾情报告,我忍不住双手颤抖,泪水夺眶而出,当即将这份珍贵的信息送到市委领导手中。焦急万分的市委领导看了我送来的报告,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文县终于有消息了,我代表陇南人民感谢你!”

当晚11点57分,经过奋力抢修,电路全部中断的文县通信线路,迂回碧口、望关被临时打通。深夜12点35分,电路全阻的成县、康县也恢复了通信。我们仅仅用了10个小时,陇南境内县以上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小灵通和互联网络全部恢复正常。

我在公司与市委来回奔波中,看到莲湖广场人山人海,大家都显得十分慌乱。联系不到家人,该让多少人慌恐不安、彻夜难眠?一想到这些,我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我派人首先在广场安装了10部免费报平安电话。并要求全市8个县的电信分公司,13日12点前,在县城广场、街道、医院等人口集中地区都安装上免费报平安电话。短短几个小时,就在全市安装了400部免费电话。

在察看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免费电话运行情况时,我看到一名中年男子背着受伤的儿子正在打电话。小孩叫张小强,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左腿。免费电话接通后,他每天都要给爷爷奶奶打一个电话。他说,听到爷爷奶奶的声音,他的腿就不痛了。还有一位老大爷,他的儿子去世了,孙子在四川打工。他说,每天给孙子打通电话,知道孙子还平安,他才能吃下饭,睡好觉。听了他们的话,我既感到心酸,也感到欣慰!

14日晚,省政府下达指示,务必在18日前,抢通所有乡镇中断的通信。

陇南地区山大沟深,而且大多数乡镇的光缆,铺设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抢修恢复困难重重。生死攸关,我们顾不了许多,连夜制定抢修方案、全力投入恢复所有乡镇通信的攻坚战。

15日早晨6点,我带领抢修人员从武都出发,赶往受灾最重、抢修难度最大的文县。我们边抢修边赶路,先后抢通了临江、尖山的通信设备。到达文县时,已是深夜。第二天凌晨5点,我和传输局南江臻局长带领50名武警官兵,从文县出发,抢修临江至口头坝一线。这段线路,是这次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地段,20公里的光缆线路,被砸断了20多处。而且,光缆铺设在高山峡谷,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滚滚的白龙江,地震造成山体大面积滑坡,疏松的岩石不时从山上滚下来,扬起阵阵尘土,仅有的一条小路也是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环境异常险恶,每前进一步,都让人提心吊胆。1吨重的光缆,重重地压在50个人的脊梁上,就像串糖葫芦似的,把所有的人连在一起,只要有一个人出现闪失,其他人都有掉下悬崖的危险。大家小心翼翼,10米、20米、50米……一点一点,一段一段,一边前进一边铺设。

15日中午1点20分,又发生强烈余震,山上的石头像雨点一样砸下来,让人防不胜防。有的队员伤了腿,有的队员划破了胳膊,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我们知道,每一根光纤,都承载着希望,承载着牵挂,承载着灾区千千万万群众的安危。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快一点,再快一点!

经过8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关家沟到尖山、临江到口头坝的光缆终于打通了。到这一刻,全市因地震中断通信的94个乡镇全部恢复了通信,比上级部门指定的期限整整提前了30个小时。

在指挥通信保障的过程中,我发现,县、乡、村缺少有效的应急通信指挥网络。经过抢修,尽管电话通了,但由于不知道相互的联络号码,使得灾情传报不畅。我们从省公司紧急申请4000部无线话机,给全市每一个行政村安装一部应急电话,迅速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应急指挥调度网”,并紧急编印、发放了4000册应急通信电话号码本,使全市抗震救灾的通信始终畅通。

震后10多天,我白天现场指挥抢险救灾,晚上和班子成员研究部署抢修方案。从12日地震发生到18日,我一直没见到家人。在文县指挥通信抢修的3天中,我甚至不知道妻子和孩子住在哪里。像这种情况,在我们公司太多了。康县维护站站长张黎明,5月12日上午,发现两岁半的女儿尿血,正打算下午带女儿去医院检查,地震发生了。为了抢通“生命线”,他一直没顾上回家。接到家人的电话,直到20日晚上8点,他才赶到医院,将孩子送到省城救治。

许多员工自家的房屋倒塌了,家人无处可住,可他们无法顾及,全身心地投入到抢修当中。正是靠着这样一支队伍,我们圆满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的通信保障任务。

每一场灾难,都是一种考验。考验中,我们惊慌过,恐惧过,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危难关头,我们没有为亲人搭起一个简易的寄身之所,但我们用脊梁撑起的“第一生命线”,像一把没有边际的大伞,撑在灾区的上空,撑在民众的心中!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汪国合:用脊梁撑起陇南震区“第一生命线”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