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岗位 明年新增十万

    |     2015年7月12日   |   行业要闻   |     评论已关闭   |    1072

||2009-04-10

漫画/陈彬

跨越时差看账单 远程监控查物流———

一个美国人在拨打客服热线时,接听者却是远在大洋彼岸操着一口熟练英语的中国人;加拿大公司的仓库在节假日依然可以受到严格的看守,因为中国的操作员24小时坐在远程屏幕前注视着那里的一举一动;跨国公司的财务可以做得日清月结,因为北京的会计师可以在线上即时为他们的各种电子票据做账……这种新型的服务外包正在悄然兴起。

“2010年北京市服务外包产业要吸纳5万大学生就业,培训5万服务外包所需的人才,新增10万服务外包就业岗位。”就在外包领域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转变时,一项北京市的规划引起了许多应届毕业生的关注。

■外包产业明年要吸纳5万大学生就业

记者了解到,根据北京市的规划,2010年北京市服务外包产业要吸纳5万大学生就业,培训5万服务外包所需的人才,新增10万服务外包就业岗位。而对于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每新录用1名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央财政给予企业不超过每人4500元的培训支持。

对于这项政策,掌握全国外包行业情况的外包协会做了解读,协会负责人孙先生表示,这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外包行业逆势增长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吸引了政府的决策者。他解释,越是金融危机,国外的大公司越是要节约成本,而把大量业务转交给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方处理,所以这一行的人才需求量就越来越大。

外包协会介绍,服务外包是集合了知识和劳动力的工作,目前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就协会统计,这些外包企业每年就业人员的增长率在70%左右,有的甚至是100%。”孙先生说。“人才的缺口很大,像项目主管、经理这样的高级人才更是严重不足,这也预示着,大学毕业生投身到这一行来,会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采访时多家外包企业对于这项政策却也有另一番解读,他们认为目前出台的这项扶植政策,仍然是一项行业的宏观政策,可以看作是一个“大方向”或者是一个官方的“态度”,他们希望能够借着外包行业现在的良好形势,尽快出台一些能让企业直接受益的政策。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

对于目前国内外包行业的发展情况,外包协会形象地将之称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转变。

外包协会的孙先生介绍,服务外包是起源于用户将自己不熟悉的IT技术支持,交由外部资源来提供服务,这就是目前占到80%的软件外包业务。

“这种外包的技术含量现在还是参差不齐的,但总体来讲是一项技术活儿。”孙先生说,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它的范围在不断拓宽,越来越多的服务类工作已经在外包领域出现。中国人可以借助时差来远程处理西方国家企业的当日账单,也可以通过监视系统远程实时看守外国人的仓库。

“虽然这样的公司目前还处于少数,但也可以说是一种趋势。”孙先生说,对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转变,他解释,这类工作区别于软件外包的制造属性,是它的服务性、互动性更强,让人感觉不到时空的限制。

■外包行业开始涉足核心领域

传统的服务外包是帮别人完成非核心的业务,但目前,一些外包企业已经不满足于这些“边角料”的工作,开始涉足客户核心领域的业务。“服务外包是有不同的层次的,我们应该从简单的批量复制向与全球的大公司合作研发靠拢。”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占先生表示。

据占先生介绍,生物医药领域的服务外包工作主要集中在按照国外大型制药公司提供的先导化物模型进行合成,而目前,其公司5%-10%的业务已经衍生到了一些制药的核心环节,比如对化物进行活性、毒性的筛选等等。他表示,其下一步的目标,是希望能和国外制药公司合作进行临床试验。

现场

账单“外包”流程就像麦当劳厨房

“这里就像是麦当劳的厨房,各种企业的电子票据汇集到此,然后我们进行流水线操作,最终把标准化的财务报表交付给客户。”采访中,华财会计在线的战略企划总监谢晶这样形容公司的“会计外包”工作。

“比如一些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上百人的队伍中有很大比例的财务人员每天要做无数基础票据审核、凭单录入这样的工作,属于可以标准化的重复劳动,这些工作是可以外包给我们的。”谢晶说,“此外,公司的财务一般是每月结算,但外包出去后,我们可以做的是日清月结。”谢晶说,“这样不仅不会对工作进行积压,我们还能通过即时更新的账单信息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预算监控。”

昨天下午,记者在华财会计在线外包部看到,几十台计算机正在迅速地运转,其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是来自近1000家企业的各种电子凭证,大多都来自跨国公司在华机构的各类业务。

“这么多的单子我们得想办法提高效率。”谢晶告诉记者,会计外包不像其他外包业务按照不同的地域分组,而是按照业务的不同环节分,做出标准化流程。“这是完全菜单式的服务,和普通的会计师事务所一对一的服务有很大的不同。”

个案

处理“外单”并不容易

面对巨大的就业需求,外包协会提出,服务外包领域并不是所有工作都值得大学生去做,“IT、金融、保险、能源等这些相对知识密集型的公司才是大学生的输送方向,至于像生物医药这样高端的外包公司则更是需要顶尖的人才。”协会方面希望避免由广泛吸收就业造成对大学生的误导,因为外包行业由“制造”向服务的“转变”,也造成了对人才要求的变化,适合从事这行的大学生也并不是单单掌握相关技术就可以胜任的。

■涉足外包行业初始

感觉很“神奇”

林启南,2007年毕业于湖南大学金融学院,现在已经是京城一家大的财会外包公司美洲组的副主管,采访中,他经常提及,处理外国人的账单并不容易。

“很多准备从事这一行的毕业生经常会觉得,每天给外国公司做做当天的账有什么难度呢,当年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这其实说明很多人都像我当时一样,对这一行并不了解。”林启南说,当初自己就是被这一行的“特别”所吸引的。

想想自己正在处理的单据来自于上万公里外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国家,自己看着单据上的数字,就能知道那个陌生国度里的那家企业发生了什么,他觉得这种工作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神奇感。

■“入道”途中一路磕绊

但是很快林启南就发现自己想错了,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美国企业的报表单据都是英文书写,他虽然大学里通过了6级考试,但是对于这些似是而非的专业财会词汇还是感到一头雾水。林启南只得重拾英文,苦攻财会英语,一个半月之后才能顺利地看完客户的报表。

英语的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一天林启南在做表的过程中,发现客户公司当月预算的金额已经只剩不到20%,而此时还是月中,按照要求,他需要给客户作出提醒,结果越洋电话打过去,他发现自己的口语水平几乎完全无法与客户沟通,自此之后他只得继续苦修口语,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之后我就发现,美国各个州对于财会行业几乎都有自己的要求,而我对于对方州的相关法律法规几乎一窍不通。”林启南回忆时说,入职那段时间几乎是自己最痛苦的日子,而后经过两年努力,终于成为了公司美洲组的负责人之一。

“现在我都会对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提出一定的学习规划,他们在大学学到的东西充其量只能算基本功,但是要符合财会外包企业的需求,还需要重新学习很多东西。”

转载请注明来源:“服务外包”岗位 明年新增十万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