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421

||2005-08-24


目前,中国电信市场上共有中国电信(经营固定电话、数据通信)、中国联通(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数据通信)、中国移动(经营移动通信)、网通公司(经营数据通信)、吉通公司(经营数据通信)、卫星公司(经营卫星通信)、铁通公司(经营固定电话)等7家主要电信公司。在基础电信业务市场上,每一种业务至少有两家大公司开展竞争。应该说,中国电信业市场相对前几年而言,初步形成了竞争局面,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电信市场目前备受关注,本文就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加以分析。


 一、分析的基础–市场结构理论


市场结构是从完全竞争到独家垄断一系列过渡的市场状态,反映了厂商之间某种关系和特征的结构形态。研究市场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把握一定产业内厂商之间的竞争和垄断状况。市场结构作为产业内企业之间的一种关系结构,是市场价格的形成方式,从而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因此,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不管是哈佛学派还是芝加哥学派,都把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研究的前提内容,即首先确定产业内企业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结构。当然,两者的学术立场是不同的。前者强调了市场结构决定市场中的企业行为,同时公司的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的各个方面,其影响方向是固定的,即“结构—行为—绩效”的产业经济分析框架。后者认为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没有直接关系,强调了技术和进入自由这两个因素决定市场结构,特别是进入自由可以保证取得最优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对于市场结构的分析来讲,现成的信息变量就是利润率和企业的市场份额。因此,在产业组织学中我们把企业间的市场份额或者销售量等指标的分布,概括成一个单一的指数,即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反映了一个产业内在规模上处于前n位的厂商在销售量、产量等方面占整个市场的比重,可以来衡量与解释市场结构的状况。一般而言,集中度越高,市场支配势力越大,竞争程度越低。通过这种对市场集中度的测量以及与市场势力的关系分析,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市场结构,如垄断市场结构、支配型厂商-边缘型厂商市场结构、寡占市场结构等。西方各国统计调查部门按照标准产业分类的方法(SIC) ,定期报告在这些产业中最大4家企业、最大8家企业、最大20家企业和最大50家企业的销售额占所属产业的百分比。或者,采用赫菲尔德指数把市场所有企业的信息一并进行考虑来显示市场集中度。假设一个产业中有n个企业, 是第i个厂商的市场份额。赫芬因德指数就是该产业中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 + + ……+  = 。


二、中国电信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电信市场主要有市话、移动电话和长途电话三个大的市场细分,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各运营商有不同的市场份额,也就形成不尽相同的市场结构。因此,本文将根据前面所讲述的理论,对三个细分市场用“结构-行为-绩效”的方法进行逐一分析。


 


















































电信运营商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IP电话 其它通讯业务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最大的无线寻呼网
中国网通
吉通
铁通 无线寻呼
卫星公司 中国最大的卫星通讯广播网


1. 市话业务市场分析


在中国市话业务市场上虽然存在原中国电信和“联通”两家主要竞争者,但远未形成“双寡头垄断竞争(Duopoly)”的格局。“双寡头垄断竞争”,指的是同一个市场上存在两个各自拥有独立基础网络的营运商并相互竞争的模式。一般而言,第二家营运商占市场份额20%以上,才能称之为“双寡头”。像1994-1998年间中国电信占全国市场份额99%以上、“联通”占1%不到的格局,还称不上“双寡头垄断竞争”。尽管电信业经过1999-2000年又一波改革、特别是分拆原中国电信和扶持“联通”之后,电信市场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营运商之间实力天壤之别的局面有所改变。但要达到发达国家和相当一批发展中国家已经超越的“双寡头垄断竞争”标准,还有相当一段路程要走。


原中国电信进行拆分和重新组合后,目前为止,从市话业务市场份额的数据计算可得市场集中度 =91%。因此,在这个市场呈现“支配型厂商-边缘型厂商”的市场结构,中国电信作为主导厂商可以自己决定通话费用,市场上另外两家参与者联通和铁通作为边缘型厂商没有市场的话语权。另外,排除政治因素外,这些边缘型厂商很难有机会成为领导者。因此,市场行为方面,主要的垄断运营商中国电信的态度非常强硬,市场绩效很差,顾客满意度非常低。


但是随着国家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已经进行的改革的后续效果的相继出现,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必将互相进入对方的市场,彼此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将出现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展开比较竞争,联通和铁通共同入市的局面,同时两大固定电话网运营商也将在对方地域相互渗透展开面对面的较量,竞争机制的引入会导致市场绩效逐步提高。


 2.长途IP电话业务市场分析


在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之前,长途电话业务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中国市场上拥有以电路交换为基础的长途传输线路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网通、吉通都是竞争者。原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网通、吉通并入新中国网通后,长话市场形成了新的竞争态势。2003年初IP电话通话量在整个固定网长途电信(国际、国内和港、澳、台)中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7.2%猛增到47%;而传统长途电话通话量的比重则由92.8%下降为53%。长途电话原来较高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市场竞争压缩了。在我国电信市场,IP电话当属竞争最为充分、最为激烈的板块。有资料显示,IP电话在通话时间上已经超过传统长话,成为最主流的长话拨打方式。目前,各主要运营商在IP电话市场份额中,电信65%,联通20%,吉通10%,网通5%,从市场份额的数据计算可得市场集中度 =85%,市场结构呈现非合作寡头垄断结构。广大消费者是价格的接受者,上述各厂商的服务的业务是没有差异的,都是提供长途电话折扣业务。同时,也没有新的厂商进入市场,电信、联通、吉通、网通几家厂商集体拥有市场力量,可以将价格制定在边际成本之上,共同剥削消费者剩余。


由于这个市场上除主导者中国电信以外,其他各竞争者的市场份额相对其他业务市场而言相对平均,所以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各电信运营商纷纷使出自己的高招,其中以往在电信市场上很难见到的“价格战”也频频上演。但是由于竞争机制不健全,在这个市场上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以削减价格为主要手段的恶性竞争。所以,在网通首先发起的价格风暴后,各运营商并没有获得更好的市场绩效,彼此的市场份额也没有明显改变。因此,国家应当在这种比较良好的市场结构中,制定引导健康有序的竞争机制,避免恶性竞争,也使广大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3.移动电话业务市场分析


移动通信是目前我国电信发展的主要热点。移动通信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它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实现消费者的随地通话目的,同时,随着无线上网的技术逐渐被接受,我国移动通信继续保持了高速发展,用户数目不断增加,并且逐渐从高档消费品转变为普通消费品,移动通信投资比例逐渐增加,移动通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个市场上,主要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中国联通从1994年成立以后,得到了逐步的发展,特别是当它在香港上市以后,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1999年移动通信从中国电信分离之后,继承了中国电信原有的用户数量和通信能力以及众多的人力资源。在移动市场上,目前形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局部合作、局部竞争的寡头市场结构。截至2001年10月底,中国移动拥有用户9907.8万户,占总用户数的72.84%;中国联通拥有用户3694.1万户,占总用户数的27.1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信业务最主要的几个领域:市话业务、长途电话业务和移动电话业务领域,我国均主要有两个参与者,提供只有某些差别的相似产品,除市话业务外都构成了近似的寡头竞争市场结构。这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市场效率较低,有效竞争格局没有形成,即电信市场仍处于开放之中。近两年来,电信业效益下降迅速。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3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增长32.7%,而业务收入只增长了13.9%,这就意味着2003 年平均资费下降了14.2%。2002年,电信全行业收入利润率为19.4%,2003年降为16.9%,短短一年收入利润率便下降12.9%。由于资源原因,2004年的数据无法获得,我们不能评价过去一年的市场绩效。


但是,从我们已经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政府应对产业走向进行引导,进一步改善中国电信市场的结构,消除市场失灵,培养企业竞争力,改变单纯依靠降价为手段的竞争方式。过去,通过行政手段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促进了电信业发展。如今,面对市场框架下的电信业,仍要主张继续用拆分重组的办法,靠政策来支配市场利益,这种思路是有误区的。应该说,行政配置只适用于垄断框架下的电信业,在市场框架下的电信业,利益只能由市场机制来配置。因此,下一轮电信业改革的重点在完善市场机制。在机制选择上,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电信运营商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引入先进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电信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