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激烈的上海便利店市场

    |     2015年7月12日   |   2006年   |     评论已关闭   |    1702

客户世界|钟宏伟|2006-06-05

竞争激烈的上海便利店市场


“上海的便利店开疯了!”


作者:钟宏伟 | 来源:客户世界 | 2006-06-05

华联罗森、可的便利、好德便利、联华便利、21世纪、全家、伍缘、梅林正广和……在上海繁华地段的打浦路、瞿溪路,以200米为半径划一个圈,这个圈里起码挤进了8家便利店。“上海的便利店开疯了!”当地一家媒体惊叹,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在上海如雨后春笋,几乎每天都会有新店冒出来。2000年前,上海便利店数约为1100家。进入2001年,这个数字就跳到了2000家。目前上海拥有便利店4500多家,平均3500—4000人/家,与日本和美国的平均水平相近。

   

华联罗森是“五虎”中惟一的中外合资便利公司。合资双方一个是国内零售业实力派,一个是日本第二大便利店。可以说,是华联罗森把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概念带到了中国。之后的上海便利店,几乎全都拷贝了华联罗森的经营模式:提供大量即时食品和相关服务,如买盒饭可以享受免费的微波炉加热服务;出售报刊杂志;代收水电煤气费;连“欢迎光临”等问候语,都是从华联罗森传播开的。上海一家便利公司老总坦承,没有华联罗森的进入,就没有上海便利店今天的模式。但华联罗森的发展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顺利。政府对外商零售企业相关政策的限制,以及罗森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原因,都限制了华联罗森在上海的发展速度。而拷贝了华联罗森模式的本土企业,开始了积极迅速的圈地运动。好德宣称,2002年的目标是店铺总量达到500家。另一个新品牌也打出了“开到500家”的旗号。据说,已经拥有三四百家店铺的几个老牌子便利公司,无一不在开拓新店。他们的理由几乎都是:上海年轻人夜生活丰富,出现了对24小时便利服务的消费需求;生活收入水平提高,年轻人在消费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价格而是方便。而年轻人的消费行为往往对普通群众的消费习惯有引导作用。

于是,上海一些闹市街头经常出现几家便利店聚集的状况:华联罗森的对面是好德,好德的旁边还有可的。可的便利店共有门店约1000家,上海有近600家;好德便利、伍缘属于农工商超市集团,拥有门店也近1000家;梅林正广和属于光明集团旗下正广和网络集团公司,原身是上海益民食品厂,也就是江泽民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背景深,实力强大,本身还是上海500强企业,拥有门店300家,加盟店65家;21世纪拥有门店300家;全家拥有门店100多家。还有罗森等等构成了上海庞大的便利店市场。

在便利店市场接近饱和的上海,各商家的工作重点已经从抢占网点转变到了提高单店赢利状况,开始关闭一些经营状况不良的门店。例如良友金伴便利店在一个普通的马路上开一家新店,每年必须付出16万的租金,由于经营的状况并不良好。目前每月亏损近4万,最后不得不关闭,这家门店仅维持了3个月。

上海便利店的赢利很低,近乎微利。根据上海用友福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快客的净利润率在2005年年中的时候达到了2.20%,而可的从2000年的—3.05%增长到2004年的0.74%。这些微弱的赢利在扣除了进场费后就是负数了。可的的开户费5万,快客10万。上海商业网点管理办公室主任浦祖健认为,上海便利店竞争仍然未完全摆脱传统价格战的思维。提醒各位有意做加盟商的投资者小心谨慎投资。

造成上海便利商店经营出现普遍亏损,除了竞争惨烈外,中资业者过于快速的抢占地盘,造成租金水涨船高,店家数量成长远远超过居民收入增长的情况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相信上海的便利店在经历了高速的市场扩张之后,会进入稳健成长阶段。 上海的经验对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国内其他许多大中城市应该有着积极的示范与借鉴作用。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06年4月刊,作者为上海正广和集团市场部主管。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竞争激烈的上海便利店市场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