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重规模、轻服务,能走多远?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80

|王睿|2006-12-01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许罗德表示,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卡市场存在重发卡的现象,而受理市场发展滞后以及忽视服务等问题,已成为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瓶颈”。

  12月1日,信用卡业务作为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将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的热点。如果中资银行不能很好地解决服务等银行卡市场的问题,那么,外资银行很容易以信用卡为契机,凭借自己在信用卡市场多年的经验,很快就能抢到这块“蛋糕”中的大部分。

  据笔者了解,国内发一张信用卡不仅能够使发卡行获取高达18.25%的年利率(具体换算下来,每一天的利率就有万分之五。也就是如果你透支了10000元,那么,每一天持卡人都要付给银行5元钱的利息),而且还可以从客户刷一次卡的过程中,得到1.6%的提成(国际上有通用的8∶1∶1法则,就是说,商户在提供刷卡的时候,必须扣除2%的手续费,其中的80%交给发卡行,10%交给收单银行,还有10%是给中介机构)。所以,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信用卡市场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抢的“大蛋糕”。

  为了扩大信用卡的发行量,各家商业银行都使出浑身解数。除利用商业银行本身的销售渠道外,利用中介公司进行信用卡的发行,已成为多数商业银行发行信用卡的主要手段,地铁、商场、学校都能看到办卡的网点。同时,为了吸引客户,各种优惠活动层出不穷,免年费、送保险、赢礼物等各种营销手段比比皆是。

  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发展中,提高发卡数量“这条腿”,中资银行是“伸得很直”,但是,服务等受理市场环节的“这条腿”伸展情况如何呢?

  虽然中资银行的信用卡数量在逐年攀升,但是权威机构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发卡行在集中精力争夺市场份额的时候,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没能有效地留住他们已有的顾客。数据显示,主卡的消费比重正在急剧下滑,由一年前的71%跌落到目前的49%。为何消费比重会下降?就是因为以信用卡为代表的银行卡受理环境落后,迫使持卡人不得不持续地尝试不同的信用卡及其服务,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信用卡。另外,光注重发卡,使得银行忽视了许多服务环节的完善,缺乏开发对发展长期客户忠诚度有利的产品和计划,这也使得银行卡的受理环境无法得到质的提高。

  进入2006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力度拓展信用卡业务,抓紧时间抢占市场,合情合理,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围绕信用卡业务的服务严重滞后,而这些服务恰恰是持卡人非常需要的。

  “细节决定成败”,这六字警句告诉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服务的竞争。倘若对服务的细节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边市场营销人员大刀阔斧一批批办卡,那边消费者却接二连三不断地退卡,抑或是信用卡被持卡人束之高阁,成为睡眠卡,那么,再多的发卡量也是枉然。

  要知道,众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都会以信用卡业务为突破口,拓展其在华业务。在笔者看来,首先是因为国内信用卡市场目前还没有绝对“领导者”,而利润空间又非常大;其次,信用卡业务并不像存款业务一样,需要很多分行网点,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更重要的是,由于国内银行卡已实现联网,这意味着不管是哪家发的卡,都可以在全国任意一台ATM机或POS机上使用,这可能导致“后来者居上”。

  花了几十亿元才铺成的银行卡网络,中资银行绝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外资银行享受。在这个商业的年代,服务才是吸引顾客的关键。但愿中资银行的信用卡,都能甩开“两条腿”大步向前。一条腿,能走快吗?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银行卡:重规模、轻服务,能走多远?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