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发展服务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015年7月12日   |   行业要闻   |     评论已关闭   |    1178

|李维民|2007-06-3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我国经济转型期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之一。

  一、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举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服务业可有多种分类。常见的一种是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尽管这两类的具体内含和外延在理论界还没有定论。但通常将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邮电、仓储、居民服务业等视为传统服务业,而把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业等视为现代服务业。目前,不少地方强调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而对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则重视不够。
  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分析,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服务经济发展的方向,但因其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等特征,一般当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阶段,服务业将会有较快发展;当人均GDP刚刚越过1000美元阶段,在经济处于工业化初期或者是中前期阶段,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必要的,但应以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流程、新服务方式等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为主。
  传统服务业经过改造提升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从国际服务业大型企业的排行榜看,目前,并不都是“现代服务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后发展起来的。最典型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7-11等一批跨国零售集团,依托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和营销理念、现代信息手段、庞大的全球供应链、广域覆盖的销售网络、高效率的管理系统,在全球开展经营活动,迅速发展壮大。近年来,沃尔玛多次超过汽车、石油、金融、IT等行业大型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首,其拥有独立的卫星,信息体系、信息管理系统规模仅次于美国国防部。在传统的餐饮行业,与连锁经营这种现代流通业态结合,产生了“小店大企业”的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知名大企业。
  2005年,我省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的仅有攀枝花、成都两市;在1000-2000美元的仅有德阳、自贡、绵阳、乐山、阿坝、雅安、宜宾等8个市州;其余11个市州还不足1000美元。无论从满足消费、促进生产,还是从增加就业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省在制订服务业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时,应顺应世界服务业发展规律,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举。既要根据国际服务业发展趋势,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又要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延伸其价值链,从而形成合理的产业地区分工格局,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各地服务业的良性发展。

  二、在发展一、二产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服务业
  在我国长期工农业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使不少人“重生产、轻服务”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服务业的从属性比较了解,而对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先导性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服务业不创造价值,只有工业发展后才能发展。
  事实上,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产品的制造过程逐渐分解为诸多中间环节,产生大量中间需求,围绕这些中间需求形成的、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便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其相对应,消费者服务则是指市场化的最终消费服务,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直接性的、针对人的、面对面的消费服务。如果将服务产出分割为“投资”和“消费”两部分: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那么生产性服务对应于前者,消费性服务对应于后者。作为工农业增长必要的中间投入,生产性服务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其价值体现在企业的营销收入中。
  其次,生产性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当企业将主要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把非核心业务交由专业化的服务企业完成时,使部分生产环节从制造业分离出来,既使制造业分工更加细化,又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向制造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加快推进其硬件技术化,促进制造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再次,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先导性。当商品市场由短缺经济向供需基本平衡,继而向供大于求转变的过程中,商品依靠市场实现价值“惊险一跳”,不仅需要拼劳力、拼能源、拼材料消耗,还需要拼脑力、拼人才、拼知识产权,制造环节逐步弱化,降为价值链中的低端,而产前、产中和产后等为生产服务的环节逐步上升为产品价值链的高端。通用电器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业企业,而发展到今天,其制造产品的比重已降至30%,提供服务的比重则上升并超过70%。从微观来看,专业化的前端研发、中期服务、后端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如果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营销体系,粗放式的产品,市场拓展将日趋困难,更难以获得产品的资本收益、知识产权收益、品牌收益。从宏观来看,如果营销、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一、二产业的发展,将制约国民经济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运转速度,导致国民经济高成本、低效率、慢节奏运转。近年来,美国的制造业比重虽不断下降,但在跨国公司中,仍占1/3,在100多个最有竞争力、最有价值的世界品牌中,仍占2/3,控制着世界重要的生产能力,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经济优势,其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其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可见,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现代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高端环节,具备了鲜明的先导产业特征,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要作用。
  第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近年来,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主要归因于作为生产者服务产出的增长。据有关资料,由于生产性服务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向服务业转型已达到了惊人的程度。2005年,世界服务业占世界GDP的比重已达到68%,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接近70%,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超过48%,其它发达国家情况也大体类似。
  目前,我省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产业分工的深化、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增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为一、二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紧紧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会展、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三、服务业发展要与优化城市的规模和结构相结合
  城市的规模和结构对于服务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服务业的发展既与城市化水平息息相关,又取决于城市结构。相对于工业,服务业对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的偏好更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群内部规模、不同层次城市的功能分工和优势互补关系越强,越有利于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发展和结构升级。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具有在中心城市及中心区域高度聚集的特性,其产业聚集带来的互补、共享等外部效应十分显著。一般来说,因工业化聚集而成的中小城市,服务业的核心部门是交通、通信、商贸业等流通部门,而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服务业的核心部门主要是外部效应较高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等。
  2006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34.3%,虽比2000年的26.7%提高了7.6个百分点,但无论从服务业的增幅、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指标看,都不尽如人意。既与我省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有关(2006年较全国低9.6个百分点),同时,城市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也一定程度制约了我省服务业的发展。目前,除成都为特大城市外,我省无百万人口的城市,多数设区的市城区人口不足50万。
  因此,我们在加快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提高城市化率,也要重视城市规模的合理化;既要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更应合理规划,促进我省城市结构的优化,有序促进成都这一特大城市的发展,显著增强其在全省服务业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展一批大中城市,逐步形成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三个各具特色的城市群。通过推动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城市之间的功能分工和优势互补,增强全省城市群的系统功能和整体竞争力,借此为加快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实现服务业的产业聚集,结构升级,形成服务业与城市化相互支撑、互为推动的格局。

  四、既要重视服务业的供给,更要培育服务业的需求
  供给和需求是服务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服务作为一种中间投入要素,主要由需求拉动供给。与此同时,供给也引导需求,甚至创造需求。
  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目前,我省“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可以通过专业化企业从事的服务活动长期内部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快服务业发展,一方面应通过鼓励生产性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有效供给。同时,应努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需求。积极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加强服务业市场主体的培育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服务龙头企业的培育。但目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存在着重视培育工业企业,忽视培育服务企业的现象。事实上,过去世界上的超大超强企业大都出自制造业,而现在超大超强企业在服务业中不断增多,如微软、麦当劳、迪斯尼、联邦快递等。2005年,《财富》500强涉及51个行业,其中28个属于服务行业,从事服务业的跨国公司有281家。
  目前,在竞争性服务行业,我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集中度低。截至2005年末,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仅有912个,占全部企业数的4%左右;没有进入全国前50强的连锁经营企业;全省限额以上的住宿餐饮法人企业仅有616个,与数以十万个住宿和餐饮经济活动单位的现状不符。缺乏具有行业示范带头作用的企业,影响了我省服务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应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应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应向内资开放。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高度重视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建立部门间合作和促进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帮助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做强做大。同时,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大力引进国际大型服务企业,带动服务业的上档升级。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通过引进与培育本土企业相结合,壮大一批服务业主体。

  六、“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促进我省服务业发展
  扩大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对于提升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推进国际服务业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服务业的“引起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全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加快,新批外商投资服务业项目244个,合同额15.89亿美元,占比58.6%。外资金融保险机构竞相抢滩四川,至2006年底,来川落户的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达到19家,新增4家。新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24家,总数达到50家。“走出去”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58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7.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外派劳务达到2.17万人次,同比增长23.8%。对外承包工程承揽能力大幅提升,对外劳务合作渠道不断拓宽,对外直接投资日趋活跃。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应进一步加快推进批发零售、物流、会展、商务服务等领域的开放,稳妥有序推进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开放。把服务业领域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引导外资投向新兴服务业,着力引进国际著名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带动我省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高度重视服务业“走出去”。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象重视货物贸易那样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传统医疗保健、民族文化等服务出口;建立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提供市场调研、法律咨询、信息、金融和管理等服务,促进加快服务外包基地和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建设,提升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外派劳务发展。

作者为: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当前发展服务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