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存管“引爆”银行客户争夺战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26

|邹靓|2007-08-14


    “开户存管有礼”、“存管抽奖”、“开户存管送现金”———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上海福山路营业部的大厅里,弥漫着商业银行争夺第三方存管客户的硝烟。

 按照证监会的要求,8月31日之前,创新类券商就将首批完成第三方存管上线工作。到今年年底,规范类券商的第三方存管工作也将全面铺开。从今年5月开始实施的“第三方存管”,作为客户保证金存管制度的一次创新改革,把原本只存在于证券机构和银行之间的资金博弈挪到了银行和客户之间。 

 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从2月份开全行年初工作会议的时候开始,兴业银行总行同业部总经理郑新林就意识到,由证券同业存管制度改革引发的这场竞争将异常激烈。还在太原的郑新林坦言,在兴业银行内部,第三方存管被称作为“兴业银行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虽然第三方存管自今年5月才开始,但是兴业银行在今年2月就开始部署相关工作,4月在全行范围内全面展开。兴业银行2007年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该行同业存款项目在一季度同比增长接近70%。

 上述光大证券人士表示,虽然同业存款不能用于放贷,但是仍可以用于资金回购、同业拆借等用途。“目前第三方存管的存管费普遍在1.62%,而资金再运用后的收益很可能在3%以上,这对商业银行是个不小的吸引力。”

 对此,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经理牟军揭示了同业存款对银行更深层次的含义。他表示,表面上看起来,同业存款仅仅是商业银行对资金来源的争夺,输了同业存款就损失了一大块利润,“但是第三方存管上线以后,来自证券机构的同业存款反映的是银行客户关系和客户资源,多争取到一个第三方存管的客户就有机会多锁定一个客户资源,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完全可以以交叉销售和提供产品组合的方式发掘更多的客户价值”。  

 市场结构重塑

 一证券公司资深人士透露,证券同业资金存管市场集中度很高,以A股市场20万亿元的总市值来测算,排名前三的建行、工行、招行三家的合计市场份额就超过了50%。“第三方存管把资金存放的权力交给了客户自己,这对知名度和信誉度相对弱势的中小银行将带来不小的冲击。”

 业内人士透露,第三方存管推广三个月之后,已经出现同业存款向四大行集中的趋势,“对像兴业银行这样同业业务占比很重的银行压力就更大”。兴业银行2007年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该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等同于吸收存款项的41.4%,在银行负债结构上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

 郑新林表示,证券机构同业存款向市场份额占大头的几家银行集中在意料之中,“不过仅从兴业银行近三个月在这一块的业务增长来看,形势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严峻”。他透露,该行第三方存管客户已经从年初的20万户升至目前的60万户,并且还在以每周新增近万户的速度增长。

 而处于相对优势的工、农、中、建四大行,与中小银行一样不敢轻易放弃争夺客户的每一个机会。工行上海分行同业部证券科人士表示,中小银行决策传导机制精短、反应灵活,在客户竞争中往往方式更多,也舍得花成本。“而国有银行更多的是依靠品牌和服务取胜,在越来越市场化的运作中任何商业银行都不会守株待兔。”

 对此,央行上海总部人士分析,接近第三方存管期限越近商业银行争夺客户就越激烈,特别是8月之后,大型银行的品牌优势会更加明显,中小银行丢失市场在所难免。然而,郑新林对此仍相当乐观。“同业存款市场中除了证券公司资金往来占去30%的部分,有70%的资金将在银行间重新分配。目前竞争已经白热化,各家商业银行可以说各有擅长,最后胜负见分晓还要等到年底第三方存管完全上线之后。”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第三方存管“引爆”银行客户争夺战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