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否认竞购GE家电传闻背后疑有迷魂阵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87

||2009-02-07

GE有意剥离家电业务,对于告别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后,渴望保持行业地位稳中有升的全球家电巨子们来说,诱惑力可想而知。正因为如此,有志于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远的海尔,一而再地被外界排进竞购者的名单

只要GE家电的买家一天不确定,海尔集团就要继续扮演“嫌疑”巨大的参购者角色。

8月13日,海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发布公告,就媒体关于“黑石集团将和青岛海尔联手出资70亿美元竞购通用电气(GE)公司旗下家用电器子公司”的报道给予澄清,称“本公司并未参与该收购事项”。

这是短短两个半月时间里,青岛海尔第二次发布类似的公告。第一次是在5月29日,即GE证实或将出售家电业务一周后。当时有消息称,包括LG、三星、海尔、伊莱克斯、MABE等企业都对收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等人更是在GE证实出售计划后,就与GE工业集团(GE家电业务的母集团)的高层有过初步接触。

今年7月中旬,青岛海尔股东大会通过该公司收购海尔电器的方案,海尔电器有关人士表示,如果收购顺利,海尔集团和海尔投资持有的海尔电器股权也将转让给青岛海尔。这样,青岛海尔将整合海尔集团在国内的所有白电资产。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海尔电器今后将扮演主营海尔集团海外资产的角色。

整个事件中,颇值得玩味的一个细节是,两次站出来“辟谣”的都是青岛海尔,而海尔集团 “不便对外发表任何意见”的暧昧表态,更是留给人们无限悬念。

良机不可多得

对于海尔集团来说,GE家电业务或将出售的消息不啻为一个机会。

“在2005年竞购美泰克之前,我们其实最感兴趣的就是GE的家电业务。但当时对方没有出售的欲望,这次机会终于来了。”海尔方面人士曾有如此表示。

近年来,GE家电业务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已不符合“数一数二”原则(GE前CEO韦尔奇一直有这样的观点:公司经营的各项业务,如果不能在行业内领先对手,就要整顿、关闭或出售)。去年,该业务所属的GE工业集团成为公司增长速度最慢、利润贡献最低的部门。

GE今年第一季出现“自2003年以来首次季度盈利下降”。消息一出,震惊华尔街,GE股票旋即经历了自1987年股灾以来最惨重的单日跌幅。

对此,一些美国分析机构认为,出售家电业务不失为GE轻装上阵的有利选择,并且出售获得的资金可用于回购股票,刺激股价回升,也可为金融等主要业务的发展注入资金,从而实现公司整体利润每年至少增长10%的长期目标。

第一次竞购传闻出现时,北京知行合一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郭弘波就指出,从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双方背景来看,正是海尔进行海外扩张的最佳时机,也是实行跨国并购代价最小的机会。海尔国际化进程中,并购GE家电不仅在量上,在质上也会有更大提升。

一直以来,和刚被《财富》杂志列入世界500强的联想相比,海尔有着更强的“500强”情结。而在目睹成功收购IBM PC业务对联想国际化战略的提升价值后,山东企业无疑深受触动。并且,在推进全球化战略的海尔心中,欧美市场是其最为心仪之地。如果能收购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二的GE家电业务,海尔不但在美国市场上有望超越惠而浦,而且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这也能够早日圆了海尔跻身“世界500强”、“在美国上市”的梦想。

另外,包括海尔在内的全球白电六强企业,都已初步完成全球产业布局,而在核心技术方面,海尔处于下风。GE家电将会为海尔弥补这块短板。

与此同时,国内的行业竞争也日渐白热化。据本刊记者了解,格力电器2007年实现净利润12.7亿元,超过海尔电器和青岛海尔两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和,今年更是提出了500亿元的销售目标;美的电器完成并购华凌、荣事达和小天鹅后,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长虹集团已经与GE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而且随着博世-西门子、松下、三星和LG等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加大高端白电产品的生产、销售投入,海尔的市场份额也在被逐步侵占。

走出国门成为海尔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诸多悬念

有分析人士指出,参与跨国白电并购,对海尔来说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番海尔集团方面迟迟不作明确表态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重蹈3年前的覆辙。

2005年,海尔曾报价12.8亿美元竞购美国白电企业美泰克,但由于前期过于高调,其收购意图和底价过早被对手洞悉,最终输给了惠而浦。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瑞敏也表示过,当初以为收购了美泰克就可以超越惠而浦成为全球最大的白电制造商,“但惠而浦却最终胜出,我们只能再寻找新的机会”。

如今机会就在眼前。GE全球CEO伊梅尔特曾直言,“一些跨国公司有意收购GE家电子公司,如果这些公司想要进军全球市场,参加此次竞购是明智的选择。”因此,有国内业界人士向本刊记者分析时指出,在面对比收购美泰克更具全球价值的GE家电业务时,海尔当然有必要慎之又慎。按照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的说法,海尔出手前必须摸清潜在对手的意图,或者模仿惠而浦收购美泰克时的策略,在其他几家斗得头破血流后,再突然抬高价码杀入。

鉴于GE家电业务上年营收72亿美元,高盛的初步价值评估结果就认为,该部分资产的出售价格将在50亿-80亿美元之间。海尔要想完成收购,最可行的方式就是寻求外援。

此前,已经有熟悉海尔情况的人士表示,海尔寻求中国政府或其支持的投资机构的财政资助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如此可能会受到一些美国议员的关注,联系到所谓的并购安全问题。而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华为技术收购3Com的交易流产。

此番消息人士的爆料中,即指明了海尔竞购可能的合作伙伴为美国私募基金黑石集团(以下简称“黑石”)。

目前,私募基金对刚刚结束一个黄金时期的全球家电业热情骤减,但由于黑石的战略股东之一是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中投”),中投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进行跨国并购。而且有消息称,正是有中投牵线,海尔和黑石才走到了一起。

更重要的是,黑石主席斯蒂芬·施瓦茨曼在中投入股时曾介绍,中投持有黑石的股份比例不会超过10%,且放弃其在黑石的投票权,因为这样可以不受美国政府的监察,为日后帮助中国企业(或机构)投资美国市场创造机会。

据悉,海尔与黑石已经初步确定了50亿-70亿美元的收购预算,双方将各提供部分资金,其余部分将向银行贷款。

对于上述说法,海尔集团方面一直未予证实。这在行业人士看来,海尔集团的模糊态度可能反映出内部对于收购一事还存在分歧。

一方面是由于跨文化企业的整合风险难于预计和控制,贸然进行海外收购,会交昂贵的学费;另一方面是全球经济低迷,本土市场利润微薄,美国市场早有强手盘踞,难以作出判断和选择。

据熟悉海尔集团的行业人士透露,张瑞敏常常告诉下属,扩张是必由之路,否则只能坐以待毙。可以肯定的是,海尔期望运用资本杠杆把自己放在国际化的高处俯瞰全球市场,但就目前竞购GE家电业务一事,尚未有一家可能的参购企业名确表态,汇总来自GE方面的信息似乎是“一切皆有可能”,买卖双方都像在大打心理战术。

业界在期待答案揭晓。

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尔否认竞购GE家电传闻背后疑有迷魂阵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