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业重心上移幅度小 平板商淘金液晶模组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941

||2009-02-08

4月,国内彩电业4大巨头不约而同地在战略上迈出了相近的一步。

21日,海信电器在青岛正式宣布启动液晶模组二期工程,打造第二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新生产线可以实现47英寸以上大尺寸的模组生产。海信预计项目7月份将竣工,届时可实现150万片的年产能。

业内人士认为,二期投产,标志着海信的模组业务进入实质阶段。而据海信声明,他们在二期工程将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背光模组,从而大大提高产品功能融合和结构创新的能力,最终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据《IT时代周刊》了解,海信早于去年9月就与台湾奇美合作建成中国第一条电视液晶模组生产线,半年来,其单班产能达1200台,产品优良率达99%以上。

选择向液晶模组进军的不止海信。同月7日,创维投资参股韩国LGD公司设在广州的液晶模组工厂;11日,康佳也计划加入LGD广州工厂,但参股不超过5%;15日,另一家彩电巨头TCL也宣布了自己的液晶模组厂址落户惠州。

对于国内平板企业首次表现出的一致,业界观点认为,饱受CRT价格战和液晶面板垄断两头煎熬的中国彩电,通过合资,集体向上游挺进了。

多重利好

国产彩电整体默契有着共同的背景。

液晶模组主要是对液晶屏和背光组件等部件进行组装。目前,国内一直缺乏相应的组装技术,液晶模组高度依靠进口,导致国产彩电企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分析人士向本刊记者介绍,正因为上游采购资源都掌握在外资手里,使得国内企业的购入成本相差无几,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原来擅长的价格战失去效力。而外资企业凭借上下游通吃的发展模式,逐步挤占国产平板电视的市场空间。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一线市场国外平板彩电已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

除了借机扭转不利局面,一系列的利好因素也是国产彩电厂商主动出击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整机成本的降低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据知晓平板彩电产业链内情的业内人士称,通过逐步实现模组和整机零部件国产化后,可以全面控制和降低采购成本。“自制液晶模组的成本低于外部采购。”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兴表示,“通过自有模组线的生产可以节省5%的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率。”

专家介绍,在产业价值链上,整机环节的增值区间仅为25%~35%,引入液晶模组的设计和制造后,“模组+整机”的形式可将增值区间扩大到60%。利润的明显增大,使得一些企业对上马模组非常执着,不惜耗费巨资。比如,TCL就几经周折,在年产233万片,建设期为一年的惠州项目上出资14亿元。TCL方面曾就该项目做过早期预估,完成液晶模组后可为其每年带来3000万美元的净利润。

“通过整机与模组的系统设计能够实现对内标准化,对外差异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专家们还认为国产彩电的竞争力比以往大大增强。“三年前,国内与国外品牌的价格差异有1万元,现在差价不到1千元。”

更重要的是,与外资合作模组,还能够建立同盟关系,获得稳定的屏来源。如康佳以微小股份联姻LGD,只与其结成产业同盟以保证屏供应。而创维也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液晶模组的供应,因而在与LGD展开合作后,宣布在液晶模组生产厂的对面,新建一座大型的液晶电视生产厂。

此外,业界还认为,彩电企业切入模组的最大意义是,随着模组生产基地的建成,吸引一些配件外商在国内设厂,从而更快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中国如果拥有整个液晶产业链工厂,企业就可以在国内通过整机与模组的直接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加快周转,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还值得一提的是,模组领域的门槛比屏生产要低很多,对于技术比较薄弱、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国企业而言,财务与风险都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一行业人士认为先期进入模组是比较稳健的做法。据了解,TCL集团14亿元的投资额,仅为聚龙光电280亿元总投资额的二十分之一。

势在必行,中国彩电顺应了发展的潮流。

借力合资

因为缺乏技术,国产彩电进入模组时都是选择与境外企业合资。

2008年1月,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飞赴美国拉斯维加斯与三星LCD事业部社长李相浣见面,双方一拍即合,由三星提供液晶模组核心技术,TCL只需负责投资和提供厂房。如果顺利投产,TCL液晶模组将是目前国内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完备的一体化项目,其对TCL集团构建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与外企合作形式上,和其他3家国内同行相比,创维的气魄更大一些,他们选择了更为全面与深度的方式。4月7日晚,创维集团与LGD,在深圳宣布实施一揽子合作计划。除了创维投资参股LGD在广州的工厂,双方还共同出资5000万元专门成立显示技术研发公司。

由于创维的几家工厂都位于广州开发园区,彼此间形成一个三位一体配套的新模式,不仅节省了物流成本,还整合了上下游产业,使各方协作更加紧密。“我们跟彩电企业成立联合研发公司是第一次。”LGD负责人认为,液晶模组与电视整机之间还有很大的整合空间,如两者一旦一体化生产,液晶模组后面的贴板工序就可以省去。而这意味着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通过合作掌握自主技术,是国内企业主动与外资接触的最终目的。海信电器称,他们的液晶模组项目组早在2004年成立,技术积累已达4年之久。依靠合作,目前已掌握了自主的模组设计、工艺和制造技术,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技术风险。“与外资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偷师之举,至于能否成功,要看企业自身的修行。”家电资深人士肖南方认为达到这个目的需费些心思。

虽然前景看好,但与外资合作,仍然充满复杂与变数。双方回避不了是竞争对手的事实,外资始终打着利用中方扩大国内市场的算盘。合作失败的案例在国内也早已有之。2006年,厦华电子与液晶面板巨头中华映管进行合作,至2007年8月底,厦华共亏损7亿元人民币。

在合作中,如何满足自己,怎样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国产彩电必须练就高超的平衡技巧。

任重道远

征途漫漫,专家们认为,进入模组组装工序只是国内平板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迈出的一小步,要真正掌握平板话语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模组装配技术门槛相对比较低,企业都是依据公司整机规模配套来建设,其规模相对不算太大,对企业业绩和降低成本的帮助十分有限。”业内人士介绍,同面板制造的难度和投入相比,介入液晶模组还只能说是一块敲门砖。

行业人士称,中国平板彩电价值链的延伸无法用是否涉足液晶模组来衡量,液晶面板占据整机成本的绝大部分,模组并非核心领域,何况,国内企业连模组的关键技术也没有掌握。“进入液晶模组最多能降低3%的成本,国内企业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如是说。

这样的情形,导致中方企业在合作中声音较弱,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如海信60%以上模组组件可实现自主开发,但仍有40%控制在他人手中。海信电器刘洪新就承认,即便第二条模组生产线满负荷投产,产能还是不能达到自给自足。他指出,至2010年,海信液晶电视产量预计不会低于400万台,模组的产量却仅有300万片,仍然存在100万片的缺口。

更为重要的是,液晶模组属于液晶面板制造的后端组装工序,因此海信能否顺利量产还取决于面板供应的状况。

“如果面板短缺,模组将是‘空中楼阁’。”专家给出警示,国内彩电企业惟有解决液晶面板的供应问题,才可称得上无后顾之忧。但目前,国内企业还不具备面板这种上百亿元的投资能力。

“联合研发才是出路。”分析人士建议。

然而,国内企业从聚龙计划开始的几次结盟都无果而终。肖南方分析,“由于与外资实力差距太大,国产彩电都把竞争对手放在了国内同行。所以,虽然屡次高呼要彼此联合,进行技术升级,但实际上面和心不和。”

反观国际,强大的外资军团却开始合纵连横。日本松下、日立和佳能正在酝酿组建一个平板电视显示器联盟,联合生产下一代平板电视;东芝与夏普也宣布双方将开展合作。

“国家对平板行业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与引导。”肖南方认为国家应该介入这场技术升级。但当前,团结求存,共同开发,对中国彩电顺利迈过平板这道坎才是最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彩电业重心上移幅度小 平板商淘金液晶模组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