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保掌门唐若昕落马:传祸起宏盛科技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630

||2009-02-11

人保与中信保高层的变阵居然又牵扯出“案中案”。在昨天保监会的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力透露,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总经理唐若昕被免职是因为“存在违法违规问题”。记者联系中信保北京总部,对方拒绝接受采访。

信贷纠纷牵扯出窝案

4月18日,人保财险总裁王毅突然宣布辞职,并接盘中信保,而原中信保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唐若昕则被免职。当时,业内普遍认为此番人事调动主要出于信用保险业改革的需要。但保监会高层昨日的表态却意味着背后也许另有隐情,唐若昕被免职或与中信保卷入最近一起风险失控事件有极大关联。

今年3月13日,宏盛科技(ST宏盛,600817.SH)公告,其董事长兼总经理龙长生因涉嫌逃汇、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遭拘捕。据《财经》报道,该案缘起宏盛科技旗下子公司对中信银行上海分行1.2亿美元(约合8亿多元人民币)信用证贷款逾期未还,贷款出口担保方向警方报案。而这笔贷款业务的出口担保方,正是中信保。

在随后的调查中,警方揭发出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和中信保的腐败窝案。当时有消息称,中信保总部有四位高管因涉嫌收受回扣被查。虽然这一说法并未得到中信保方面的证实,但做了6年总经理的唐若昕此时被免职却不得不令人产生联想。

自买自卖的出口骗局

资料显示,宏盛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IT和家电产品。业内人士介绍,宏盛科技采用的是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模式,既不同于自己开工厂生产,也不同于纯贸易方式,而是从美国一些大型卖场拿订单,然后由国内一些厂商进行生产。该公司主要客户是沃尔玛、百思买等北美大型销售商。

资料显示,宏盛科技2000年的销售收入为6.79亿元,2003年增至24.86亿元,2006年则涨至60.42亿元。但据《财经》调查,宏盛在美国的最大经销商IRC以及INT的CEO都是龙长生之妹龙长虹,而IRC和INT的母公司诺盛的股权也由龙长虹及龙氏兄妹之母鞠淑芝持有,经销商与出口商实为一家。依靠“自买自卖”,宏盛科技无论是伪造业绩来获取贷款和融资,还是在美国操纵经销商故意隐瞒销售收入以达到逃汇、逃税和抽逃货款的目的,都极为方便。宏盛科技的经营模式,实际上是自买自卖的关联交易,是一个精心编造的骗局。

长期过高的应收账款为宏盛科技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2006年宏盛科技应收账款增至33.78亿元,2007年仅半年应收账款即达32.93亿元,其资金链危机早已拉响警报。

2007年10月,ST宏盛关联公司INT与母公司诺盛在美国申请破产,使这一漏洞百出的自买自卖链条最终断裂。2008年2月,中信保在上海黄浦区法院,对宏盛科技大股东宏普实业提起诉讼。法院就此冻结宏普实业持有的宏盛科技约31.65%的股权。

中信保故意放水?

宏盛科技应收账款一直居高不下,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为了防止应收账款风险,宏盛科技开始大规模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方式控制公司的国际结算风险,中信保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为宏盛科技向开立信用证银行提供担保的角色,有时中信保甚至为上市公司代垫货款。

在这桩交易中,宏盛科技向中信保购买的是应收账款保险。中信保承保后以应收账款为宏盛科技的出口交易提供担保,从而使得宏盛科技在开证银行获得了出口信用额度。凭借此信用额度,宏盛科技可从中信银行开据信用证。宏盛科技对美国经销商的出货越多(通常表现为应收账款),其从中信保及开证银行获得的信用额度就越高,而在“自买自卖”体系中龙氏家族可随意操纵出口数额。

根据流程,中信保在承保前,要通过国外的资信机构仔细调查评估投保方及其交易伙伴的资信实力,再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决定是否承保、保险种类及承保金额。若出口商和进口国的经销商为同一家,中信保一般不承接其申请的商业保险。专业人士认为,中信保竟然没有察觉宏盛买卖双方的关联关系,确实有些蹊跷。

袁力表示,保监会是在检查中发现唐若昕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问题进行进一步调查,等有一定结果之后将会及时向社会披露。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信保掌门唐若昕落马:传祸起宏盛科技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