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营销 善恶之间

    |     2015年7月12日   |   会议会展   |     评论已关闭   |    1150

|李二钢|2009-02-13

“互联网上,没有人会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样的说法曾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风行一时。但时过境迁,“所有人都知道你是谁!”正在成为现实世界里每一个人遭遇的尴尬与惶恐。手机与互联网将我们带入一个永无宁日的时代。你可以一夜成名,变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却很难把自己隐藏起来,让别人对你一无所知。

几年前,被称为“杀手级应用”的手机短信业务还是新经济的经典案例,时下却变成了人们广为诟病的对象。翻一翻每天驻留在手机收件箱里垃圾短信,发票、房产、培训、机票……可谓五花八门。如果说大部分狂轰乱炸式的垃圾短信还处于广告营销的原始初级阶段,那么电话营销的功力已经接近于精准。汽车保险的代理商会在每年你的车险即将到期的前几天及时拨通你的电话;理财公司的顾问似乎对你的收入和资产情况了如指掌,电话里帮你算计着银行账户里每一分钱;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人不仅仅知道你的具体居住地址,还知道你的户型、面积、朝向,他可能比你更了解房子现在的价值。每每电话接通时,对方大多能准确地称呼你的姓氏,甚至直呼你的大名。颇令人同情的是我们的记者采访时遇到的一对夫妇。他们与同事一起报考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在职研究生,第一次英语考试前夕,一起复习功课的三个人手机铃声依次响起,打电话的是同一家培训公司的同一名业务员。夸张的是,电话居然完全是按照三个人入学的学号顺序打来的。

在各式各样的数据库里,我们被分组、编号、贴上标签,个人的信息变成电子表格中的号码和字段。最简单的数据库里包括你的姓名、电话、地址、身份证号、收入水平、学历;复杂一些的数据库中还可能包括你的家庭住址、居住状况、刚出生孩子的性别和出生时间、购车时间、车型、发动机号;而电信公司的数据库中还记载着你的所有通话记录、通话时间、通话频次。正在被广泛运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这些看似枯燥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将数据重新还原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不仅仅可以清楚的知道你是谁,你的兴趣偏好、生活习惯、工作状态,还可以知道你每天经常和谁通电话,每个电话打了多久。

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带给人们的本应是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但善恶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而使用技术的人对善与恶的选择也只在一念之间。对于大多数还处于谋生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野蛮生长”的理念也许更合时宜。但如果读过本期杂志中对Google CEO的专访,Google公司“不作恶,也能赚钱”的价值观也许更能发人深省。

《紫牛》一书的作者曾经这样描述Google:“Google的广告效果显著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将选择广告内容和选择广告时间的权力给了喜欢这种服务的人群。只有你键入一段要搜索的关键字符后,你才会看到Google的广告。对比一下那些关注度很小,还常常骚扰消费者的广告,你会发现两者的优劣可谓泾渭分明。”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精准营销 善恶之间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