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电信市场热点全剖析 增值业务将持续升温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73

||2005-05-24


  在我们对市场热点技术与应用所做的调查中,3G、宽带、流媒体、增值业务等成为运营商今年关注的焦点。运营商们的选择没有多少悬念,却真实折射出这些市场的热度


  3G多云转晴


  在技术、业务等方面,国内运营商对待3G的态度越来越积极


  毫无疑问,3G依然是2005年当之无愧的热点。

从运营商的问卷调查 反馈来看,3G以及3G应用成为所有行业热点当中人气最旺的话题。虽然围绕3G的多个重大悬疑仍旧还在,比如3G牌照在中国的发放时间和发放方式都还未见踪影,但是,这项曾经引来无数争议的重大革命性技术身上的束缚已经逐渐散去。


  2005年1月12日,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一改在中国3G问题上的暧昧态度。他正面表态,信息产业部将会适时提出中国发展3G的决策建议。王旭东的这一积极表态也极大地刺激了运营商对3G的热情。


  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说,在经过过去几年的炒作之后,3G正在从过去的炒作阶段进入到现实的布局阶段。而在国外,连印度的运营商都已经拿到3G牌照开始做3G的运营,但没有3G运营经验,却始终是一直吵嚷着要走出国门的中国运营商的一个致命伤。


  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包括中国电信在内,中国运营商的老板都开始纷纷拿出自己早已经准备好的3G方略。


  中国联通在CDMA 1X网络建成之后,现在正在全力利用自己在网络带宽方面的优势集中发展面向3G的增值业务,2005年初中国联通正式推出了面向3G的增值业务门户“UNI”,随后又推出了针对青年的客户品牌“UP”新势力。而在上海、深圳等城市,中国联通的移动流媒体、定位服务等业务也在积极运作。


  作为目前运营商当中的绝对老大,中国移动在3G技术方面的态度非常值得玩味。在王建宙主政中国移动之后,2005年3月,他明确对外表达了中国移动的3G策略。虽然因为3G牌照没有发放,中国移动并没有公布其具体的资本开支计划,但是,中国移动希望采用WCDMA标准上马3G,而且直接投入最先进的3G技术的态度已经相当明确。


  王晓初来到中国电信之后,最让人们激动的事情,就是明确了中国电信在3G方面的努力方向。不久前,王晓初对外表示希望能与中国网通一起购买中国联通两张移动网络当中的一张。在其他运营商当中,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也在积极地做3G业务和技术方面的试验。


  另外一个受人关注的热点是,中国本地的3G标准—TD-SCDMA技术在吸引了几大跨国公司的参与之后,在芯片、终端以及网络设备方面正在逐渐成熟,也已经开始了相关的业务运营试验,市场预测其在2005年6月将会实现商业化量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年的3G带来积极影响。


  因为信息产业部高层以及运营商的积极态度,整个中国3G产业正在由炒作的热潮转变为实际的前期市场运作。在上海、广东、北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3G实验网络都已经开始运营。而一些瞄准3G技术的内容提供商和SP则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在3G业务方面的尝试。


  对于设备商来说,来自行业决策层以及运营商方面对3G态度的积极好转,都意味着设备网络大采购有可能马上就要到来,对于那些苦熬了几年的设备公司来说,心情似乎可以稍微的放松一下了。(明叔亮)


  小灵通不那么灵了


  在3G终于显现出持久的竞争力的时候,小灵通设备公司的脸上却是一股子说不出的苦涩


  从对运营商的问卷调查当中,《互联网周刊》清楚地看到了运营商对小灵通的冷落,虽然现在小灵通业务依然在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创造现金流,但是这并没有换来运营商在小灵通网络上的大规模投入,关键是对于这项技术的前景,运营商们普遍地表现出悲观的态度。


  坦白地说,为消费者和固网运营商带来极大利益的小灵通似乎一直都没有被人完全认可过,“过渡性技术”、“政策监管产生的怪物”等帽子,一直都沉重地戴在小灵通的头上。即使在小灵通的身份由非法而变为合法,被监管部门完全认可,小灵通在很多人眼里依然是一项行将就木的技术。


  从2004年以来,小灵通的问题并没有随着其身份的完全被认可以及用户群体的迅速增长而变得简单化,而是越来越模糊。一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小灵通用户群体一直飞速增长,中国电信一家2004年新增用户1660万户,增长了64.8%,总数达到了4220万户。而中国网通的小灵通客户也在2004年上升了103%,增长到1507.3万户。


  接近六千万客户群的小灵通因为与移动运营商移动网络的短信互发以及其他增值业务的实现而价值大增。因此,运营商对小灵通依旧相当看重,特别是当下。今年世界电信日期间,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都围绕着小灵通的增值以及机卡分离业务做足了功夫。


  但是,现实的运营商已经在迫不及待地准备3G时代的事情了。2005年3月,中国电信(0728.HK)董事长王晓初就已经明确表示,在2005年预算的558亿元人民币资本开支当中,小灵通投资所占比重会由去年的27%降至15%。节省的资金会用于投资宽带、数据及第二个IP骨干网络。而虽然去年一年在小灵通业务的推动下,中国网通的利润大幅度增长,但是中国网通为今后小灵通业务的预算资本并不太多,2005年及2006年的预算资本开支则分别为35~40亿元和20~25亿元。


  这样的市场状况直接影响到了以小灵通为重要利润来源的UT斯达康公司的业绩表现,自2004年年末以来,这家以小灵通起家创造了增长神话的公司成为了负面新闻的多发地带,诉讼、裁员以及业绩的大幅度下滑等阴影遮盖了昔日的光环。


  虽然之前UT斯达康也已经通过海外市场进入手机行业,在CDMA、3G、宽带业务方面,UT斯达康也已经早有准备,但是,运营商订单的减少还是让UT斯达康很受伤。在惨重的利润下滑面前,UT斯达康总裁吴鹰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也“没有想到小灵通业务会掉的这么快”。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来说,小灵通已经没有价值了。在3G牌照到手之前,甚至在3G业务开始运营产生利润之前,小灵通仍旧具有相当大的价值,特别是时下基于小灵通网络的电信增值业务也还只是刚刚开始,这两家运营商还要从这项业务当中收入大量的真金白银,还要从小灵通业务上积累3G业务运营的经验。只不过重现小灵通大规模网络建设时代的辉煌似乎已经不太可能了。(明叔亮)


  宽带应用将大行其道


  运营商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从两千多万的宽带用户手中收取接入费用,宽带应用有可能为固网运营商带来梦寐以求的高增长


  2005年的热点依然还是宽带。从运营商的问卷反馈当中,我们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对比单纯的宽带接入,运营商开始更加在意挖掘宽带应用的富矿。当初运营商发展内容业务是为了吸引用户更多地使用自己的宽带接入服务,而现在发展宽带内容业务对于两家固网运营商来说都意义非常。


  中国电信(0728.HK)和中国网通(0906.HK)两家上市公司的宽带用户分别达到了1380万户和621.8万户,均有较大的增长。但是,如何提高宽带用户的ARPU值依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2004年,中国电信宽带业务的ARPU值为106元,中国网通宽带业务ARPU值为76元,其中贡献最大的还是接入业务,在内容应用方面则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


  2004年,中国网通已经将自己的宽带业务作为自己的战略重点来发展,而事实上也正是在宽带业务和小灵通业务的支撑下,中国网通在2004年才有了较大的利润增长。2004年,中国网通通过成立宽带联盟的方式聚合了一批内容提供商,共同推进宽带内容应用,其高层非常明确地指出,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宽带互联网的时代了。除了各通信公司的内容热线平台外,中国网通还在2004年成立天天在线发展宽带内容应用业务。


  2005年初,中国网通重新整合了自己旗下的宽带资源,统一到CNC MAX的品牌下面。而根据中国网通市场经营部总经理左风介绍,中国网通还将会逐渐推出一个规模庞大的宽带城市计划,以进一步开发利用自己手中的宽带资源。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其换岗之初便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做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在他看来,对于现在的中国电信来说,除了申请移动牌照、争取全业务运营之外,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关系依然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而中国电信需要做的就是使信息产业为文化产业服务,延伸宽带产业价值链。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电信已经推出了互联星空的宽带内容平台,尝试介入宽带内容产品的运营、分发领域。


  作为固网运营商来说,纯粹的固网业务在移动和VoIP等新技术的冲击下不断遭受蚕食之苦,不要说是业务增长,即使是要保持现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前景广阔的内容运营则让它们和它们的投资人看到与高增长结缘的希望,在此以前,移动平台与内容文化产业的结合已经让它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视频内容一直被认为是内容应用的一个重点,而现在电信网与数字电视的结合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大的发展潮流。当手机的平台逐渐被人们所利用的时候,宽带平台的价值也正在被运营商和内容产品提供商所充分认识。


  从2004年以来IPTV就持续高温,这也吸引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注意。王晓初就明确地告诉各地电信公司要密切地注意IPTV技术、产业进展。在2004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以及各地的分公司都在尝试做IPTV业务方面的尝试。广东、上海、北京等地运营商也已经推出了类似的服务,而由于广电部门的牌照限制,现在的运营商做IPTV项目多数是通过与上海文广以及央视网络等公司开展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但是不管怎样,只要能通过自己的收费平台控制内容产品的消费过程,运营商就有可能从这一过程当中实现自己的利益。(明叔亮)


  流媒体,3G急先锋


  能够充分展示3G优势的流媒体业务,被认为是“3G时代最热门的应用”


  在《互联网周刊》此次“中国电信供应商100佳”活动的问卷调查中,流媒体在“3G时代最热门应用”和“运营商重点投入项目”两项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多数电信人士的选择,这也说明流媒体的热点效应已经为业内人士所接受。3G网络最吸引用户的一点是提供高速无线数据服务,而能够充分展示3G带宽优势,表现形式丰富,应用广泛的增值应用—流媒体业务,俨然充当了开启3G大门的急先锋。


  移动运营商首先在流媒体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2005年伊始,中国移动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结缘流媒体—双方协定共同推出“手机电视”流媒体业务。此前,上海文广刚刚夺得国内首张经营“手机电视”的牌照。双方已经准备好在移动梦网平台上合作推出“手机电视”业务频道,用户可以通过在线收看和下载两种方式,在手机上直接收看SMG旗下东方龙移动信息公司集成的电视节目。双方还根据手机电视业务特点和受众特性联合推出“手机短剧”,内容包括只在手机上播放的手机短剧以及电视播出与手机播出深度结合的系列手机情景剧。


  在此之前中国移动与MTV在3G上的合作也是以流媒体业务为突破口。基于现有技术所达到的速率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如手机电视、手机电影等全新的无线多媒体娱乐业务的需要。


  中国联通在流媒体上的表现也颇为抢眼,其基于CDMA 1X网络的流媒体技术平台已经涵盖了移动电视电话会议、远程医疗、在线游戏等服务内容。半年前中国联通联手西伯尔科技共同推出的流媒体手机及随后开拍的国内首部“手机电视剧”,更是为联通挣足了眼球。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在流媒体上的投入也毫不含糊。中国电信已计划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网络电视业务。负责此项业务的“互联星空”事业部总监刘志勇表示,流媒体视频业务将是2005年重点推广的内容,中国电信计划2005年在大部分城市开通网络电视。 据介绍,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在上海等地开通了网络电视业务,更多地区则在积极测试当中,用户主要通过互联星空的平台使用该业务,主要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央电视台的央视网络电视、中视北方以及上海文广集团(SMG)旗下的东方宽频,这些合作者为该项业务提供数十万小时的电视资料和每天新增的电视节目。


  中国网通启动网络电视的步伐更是早于中国电信,早在2004年5月底,网通旗下的天天在线就拿到了国内的第一个经营网络视频播放的业务许可证。目前,网通与IDG(国际数据集团)、中视网络和北京电台合作,拿下了多个网络电视台的生意,并把2005年定为进入网络电视年。“中国网通集团正在构建基于北方十省的网络电视技术支撑平台,并计划成熟一省,开通一省。”中国网通天天在线的一位内部人士说。


  技术的发展也为流媒体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美国Real Networks公司和微软公司作为全球流媒体的两大门派代表,过去几年来一直在流媒体技术标准上打得焦头烂额,同时也迅速推动了流媒体技术的完善,而随着MPEG-4等挑战者的进入,这一市场的竞争将逐步升级。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在接受这一时代召唤,IPTV、数字化广播等新媒体之战已经提前打响。宽带网络和流媒体技术的互动性以及未来可见的发展,让网络运营商看到了发展视频服务的机会与美好前景,并趁机表达了从广电行业市场分一杯羹的期望,而广电企业则希望通过流媒体市场提升传统广播电视市场的价值,启动收费电视、互动电视市场。(辛云勇)


  增值业务持续升温


  在运营商即将投入的重点业务中,增值业务位居首位


  在运营商的心目当中,增值业务地位已经不容撼动,在小灵通增值平台价值显现、3G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增值业务未来的发展给市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互联网周刊》围绕2005年中国电信市场热点所做的调查显示,在2005年最热门的应用中,增值业务仅次于处在爆炸期的宽带业务,与势头正猛的流媒体持平,而在运营商即将投入的重点业务中,对增值业务的选择更是高居首位。


  业内普遍认为,3G时代电信运营的一个最重要的亮点会体现在增值业务的发展上。而视频内容等其他的增值业务内容也一直吊足了整个业界的胃口。2005年,随着3G牌照的即将到来,运营商纷纷在增值业务方面开展3G练兵。


  中国联通迫切希望能够借助自己在网络带宽方面的优势一举树立自己在增值业务方面的地位,从而为未来的3G业务奠定基础。2005年1月,中国联通推出了自己新的增值平台“UNI”,并将其明确定位为面向3G的门户媒体。5月,中国联通同腾讯、TOM等20家SP成立UNI战略合作伙伴联盟,希望通过这些SP的参与共同培育市场。


  中国移动意在将自己规模庞大的客户群同内容提供商的内容服务结合起来。2005年4月7日中国移动同美国NBA签订多年的市场合作协议,中国移动将为其动感地带用户提供NBA相关的图片、比赛结果等产品服务。4月27日,中国移动又同MTV签署阶段性合作协议,共同进入无线音乐市场。有消息说,中国移动很快将会同上海文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无线增值服务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


  现在,小灵通短信以及其他的增值业务已经让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家固网运营商尝到了甜头,对于正在渴望获得3G牌照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这两家公司来说,小灵通六千多万的客户群不仅能为它们提供不错的利润收入,更重要的是还为它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练兵机会。(明叔亮)


互联网周刊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2005电信市场热点全剖析 增值业务将持续升温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