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外包是否会伤害软件业创新力

    |     2015年7月13日   |   2009年   |     评论已关闭   |    1424

客户世界||2010-01-14

事件回放:10月30日《环球时报》刊发了姚浩的《外包伤害软件业创新力》一文,里面作者提到如下内容:伴随金融危机的深入,软件外包在国内也越来越吃香了,工信部26日就透露将在北京开展试点,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业。有媒体认为,“金融危机给印度的外包业带来沉重打击,却给中国的软件外包业创造了不错的机会”。真是这样么?在我看来,软件外包实在是软件行业最没有价值的一碗剩饭:如果把一个软件项目比喻成一顿大餐,框架是开胃酒,结构是主食,创新设计是果蔬,那么,那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程序代码岂不是剩饭么?

我认为,软件业过分强调外包、依赖外包来获取短期收益,会对发包和接包企业的创新能力都产生内在的损伤,形成企业长远发展的两难困境,也削弱了企业发现机会的能力。企业应该做的,是大胆学习和借鉴,而不是用外包来变革效率低下的业务。”

随后吴东华在《环球时报》中针对姚浩的观点也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外包伤害不了创新力》,他在文章中指出了“姚文并没有从中国真相、研发技术真相、产品售后服务真相和小企业资本运作真相等角度去思考,只是停留在技术专家的角度思考,得到的是错误的外包伤害软件业创新力的结论。如果从本文的四个方面去思考,外包恰恰是软件业创新力的前提条件。

由于中国软件业技术落后、国际经验缺乏、用工成本高、语言制约、企业资本弱规模小,正是这一切决定了既无能力接研发外包单,又无能力接大订单,因为人手有限不能按时间完成。所以,只好用低层次外包。但是,接低层次外包并不是等于限制创新力。”

小编说话:企业有没有创新力,我认为与企业有没有求知欲望,有没有好奇心有关,如果没有求知欲望,缺乏好奇心,我们就没有动力与勇气去探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科学等方面存在的奥秘,自然我们的创新力就无从说起。所谓的创新,这是我们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经济等方面规律的把握与运用的结果,当我们对他们理解与把握得越多的话,我们就越敬畏这些规律,我们就越遵循这些规律,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与方式也就越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强。当我们畏惧对自然、社会、经济等科学进行探求的时候,即我们就已经失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也谈不上去分析问题,更不用说去解决问题了,这样在外在表现上就是我们没有了创新力。我们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外包使我们没有了创新力,是代工使我们没有了创新力,其实这些仅仅是将问题显现出来,表面上的现象,并不一定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要去发现,分析,而不是想当然的给出结论。

众说纷纭:

观点一:外包是否伤害软件竞争力?这个问题没有很细地想过,但行业的细分,利润的最大化,成本的压力、企业的扩展必然会引起软件外包的存在。这对于有核心技术力量的企业,可以让他们从事更多的研发工作,而没有技术力量的企业也可从中学习。一个事情,我想没有必然的利与弊,关键在于做事的人如何从工作中找出自己的价值,发现未来的道路。

观点二:这是一个标准化和创新是否对立的命题。外包必然要求流程标准化,这就是BPO的本质。本人觉得这和创新力并不矛盾,创新是一个企业内在的基因,并不是规范的公司就缺乏创新的基因。

观点三:我个人认为不会,反而应该是促进软件业的创新。外包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企业从多元化经营向专业化、精细化、层级化转移,这些转移为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上的缩减,更重要的是它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向高、精、端趋势发展的可能。在这种趋势下,对于软件的功能以及需求只会加大而不会缩小。这样软件企业获得不仅仅是空间,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本质并不矛盾,关键还是看企业的目标。大而全也好、小而专也罢,只要能很好创造出社会价值,都是合理的。

三堂会审:

秦扬(大连东软思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创新是一种态度,外包不会自然而然带来创新力的提升。当然在从事软件外包的同时,不能忽略自主研发和知识积累,只有不断地努力,才有可能利用外包的机会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最近关于外包是否能够伤害软件创新力的讨论十分热闹,恰巧笔者既从事过国内软件业务,最近几年也从事过外包业务,所以也不揣浅陋,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希望澄清的是什么是创新力,仅仅与众不同就是创新呢?是不是只要有了好的Idea就能创新呢?创新是需要基础的,这不仅使笔者想到了30年前尚未改革开放时,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封锁,使得中国不得不“创新”了许多国家标准,当然其中也不乏有真正的发明创造,但绝大多数都处在重新“发明车轮”的状态,并未带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相反,中国的制造业是从低级的“三来一补”起步,但是由于较早融入了国际产业循环,使得我们的创新真正具备了国际竞争力。相反,由于软件产业融入国际产业循环较晚,反而没有培养出国际竞争力,连中文输入法这样的产品都是国外公司占据统治地位。

外包行业可以为中国培养大量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才。西方的产品工程的思维和方法是几百年来不断积累的结果,而中国的工业化才几十年的时间,加上国际社会对中国封锁,使得中国大量缺乏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而外包行业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使得大量中国年轻人有机会投入到国际一流产品的研发工作之中,从而具备不断进步的潜质。尽管我们目前的位置还是“士兵”,但没有“一流的士兵”,就不会有“一流的将军”。

创新是一种态度,外包不会自然而然带来创新力的提升。不少人认为一旦从事外包,自然就会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路径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企业是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一旦面临汇率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外部条件的变化,就会带来灭顶之灾。从目前的软件外包行业来看,也是如此,大部分企业从事的是低端的编码和测试工作,缺乏技术的积累,一旦条件变化,非常容易被转移到更低成本的国家和地区去。因此,在从事软件外包的同时,不能忽略自主研发和知识积累,只有不断地努力,才有可能利用外包的机会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外包只是提供了一种进入国际产业循环的机会,如何把握这种机会并演变成创新能力,是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的。

杨红兵(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电话营销负责人)如果承包企业永远躺在外包业务上,只靠中国低廉的人员成本优势,对企业的发展肯定无益,但如果拿外包当作起步的积累,使团队积累开发和管理经验,博取企业未来的壮大,外包是条好的手段。

近几年,外包这个词一直很火,外包是什么呢,有一句话概述的好:外包就是分工合作。

从外包方角度说,将核心的、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东西留下自己做,其他的内容外包出去,这样做不仅不会伤害自己的创新力,相反,还可以使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核心竞争力方面,更有益于创新力的提高。

从承包方来说,企业首先应该明晰人家外包出来的业务是什么层次的,价值有多大,承接这类业务对企业的意义体现在哪里,仅仅是起步阶段为了生存还是作为主营业务一直做下去;其次,能否从外包业务上学到有价值的东西,支撑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换句话说,能否从简单外包业务向研发外包、流程再造方面延伸,从低附加值业务向高附加值业务方面突破;最后,能否通过外包,实现锻炼团队的目的。软件外包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就象我们玩拼图,先将拼图拆分,再将拼图组合成一个整体。这个工程的核心是团结合作,使每个点之间能够无缝对接。回到我们的主题,我认为如果承包企业永远躺在外包业务上,只靠中国低廉的人员成本优势,对企业的发展肯定无益,但如果拿外包当作起步的积累,使团队积累开发和管理经验,博取企业未来的壮大,外包是条好的手段。另外,不同的业务要用不同的人做。做外包业务的人要配备什么样的人,也应该有所考虑。一些类似于软件编程类的工作,不一定要安排硕士、博士学历的人员,有些甚至专科学历的人就可以干,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员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将高端人才用到开发等高端业务中。如果要进行总结,我认为对外包不能全部肯定或否定,公司的业务要分层,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兼顾、低附加值业务和高附加值的业务兼顾,外包业务和自主研发的业务兼顾,低学历背景的人和高学历的人也要按不同的业务进行分配。

杨鹏(华道数据处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软件外包对于中国的软件业来说,不是伤害创新力,相反,是在积累创新力。当然,创新力的实现也不可能只有从外包做起逐渐积累这一条路,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差异化”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谁都知道要差异化,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门口摊煎饼的大妈也懂这个道理。但是“差异化”的实现却不是一天早上爬起来,说,“好,我要差异化,我不仅要做产品,我还要做别人都不会的具有‘差异化’的产品”这样就实现了的,路,是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不是用眼睛看出来的。

一方面从技术上讲,中国软件行业起步于90年代,但欧美国家的软件产业已经有约50年的历史,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对软件生产环节系统的、正规的管理和操作规程,规范化有效地控制软件开发的流程。这种发展阶段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另一方面,从资金等其它自身资源上讲,摆在中国大多数软件行业面前的,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是生活方式的问题。离开先期足够的资金积累,再美好的“差异化”的想法也只能是海市蜃楼,而外包对于中国软件行业占绝大多数的中小软件企业来说,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切入点。无视客观实际的要求走“差异化”之路,颇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意味。

所以,我认为,软件外包对于中国的软件业来说,不是伤害创新力,相反,是在积累创新力。当然,创新力的实现也不可能只有从外包做起逐渐积累这一条路,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有人会说,我有风投,不差钱,或者我不喜欢外包这种商业模式,我就是要一开始就差异化,先期将资金完全投入R&D,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谋求商业化,且不说这种模式其实现商业化的成功率和风险如何,但是认为这是唯一可行的模式,将外包全盘否定,这种想法未免有些偏颇。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09年12月刊“热点话题”栏目。
 

责编:yangyining

转载请注明来源:热点话题:外包是否会伤害软件业创新力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